日语能力考 (2017年12月 N1 真题阅读原文翻译)
仅供参考
【问题7】
青春期的时候我觉得母亲讨厌从而避开她。那是初恋的时候。
恋爱的感觉既兴奋又害怕,我想那必是有原因的。
自己身上流着母亲的血,所以发生恋爱都是母亲的错。用这歪理说服自己接受自己想恋爱的心情。
本书的主人公-玲子,对她来说母亲也是天敌一般的存在。就不想跟母亲呆在一起。
然后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跟诚一郎结婚了。
50岁的玲子和盲人丈夫-诚一郎还有导盲犬-茶茶一起在美国经营一家小旅馆过着平稳的日子。
某天,从经营着蔬菜水果小店的老家冈山传来母亲身体抱恙的消息,计划好了回一趟阔别五年的老家,但是由于大雪一直停电,恐怕回不去了。
停电的时候脑中各种回忆复苏了。跟母亲各执已见,跟初恋隆史的约定。
我经常想如果能忘记过去的事该有多好啊。因为记忆是擦不掉的,难以处理的,所以一直难受。
心中有时会清晰地浮现青春期时对母亲说过的那些不堪入耳的话,就会感到无地自容。
虽然记忆不可覆盖,但是可以创造新的回忆。
停电时,玲子想起在结婚的前夜与隆史再次相遇,实现了逾期的约定。
这也强行推了玲子一把、让她离开母亲选择跟诚一郎生活。
这是对谁都不能说的秘密的回忆。记忆既可以折磨人也可以温暖人。
跟诚一郎一起生活时创造出来的安静而丰盈的幸福时间,一点点地柔和了玲子对母亲的想法。
在故事的最后,玲子和母亲电话中的对话让人觉得既调皮又欣慰。
合上书后我变得很想见我的母亲,于是驱车回老家。
【问题8】
(1)
以下是对申请了某旅游的人的回信。
感谢您这次选用旅行之光。
您通过敝司网页申请的“小型飞机去晓岛”的机票在出发前的一个月开始发售,因此现在是暂定的状态。
确定之后我们会给您寄送确认书。
万一没有预约到您期望的航班,我们会提议其他的航班。还请知悉。
请继续多多关照。
(2)
所有的工作都会以某种形式确定其人在世上的位置。像田间劳作的个人工作也是一样。
可以在四季变化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人不管变得多么富有,都想以某种方式工作。富人会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工作。
那是因为人类只能通过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且一直渴望确认自己的存在。
(3)
“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这句名言说的是,我们在面对历史资料时,无非是现在的我们用现在的眼光通过历史资料看过去罢了。
即使我们想以公正的、古人之心来看,也无法逃出我们是生活在现代的人类这一范畴。
(4)
人类自古就在问"人类是什么"。但是早期的问法是“人类和动物哪里不同?”
就如常说的“人类有动物没有的语言”“人类有思想”“人类有文化”等。
但是这种问法根本上就是错的。
问题不是“人类和动物有什么不同”,而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有何不同”。
回答这个问题,就只能问人类是怎样的动物。
【问题9】
(1)
日本早前就有一个词叫“游览四方”,对非日常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去观光的本质原因之一。
但是另一方面,只依靠游玩吸引游客的观光地,早晚会让人感到厌倦,这也是事实。
比如说去看了富士山的外国人,还会为了看富士山再一次来日吗?
只要不是个人非常迷恋(富士山),那样的人应该很少吧。
为了让从海外特意来日本旅游的游客再一次来日,必须要从其他方面下功夫让他们还想再来。
不管是怎样的经营,顾客的存在是根本意义。
没有认可其品牌的、长期购买的消费者,是不会有安稳的收益的。
这点对于景点也是一样的。
这里再次浮现出了本质性的问题。为了让顾客和回头客无数次地选择自己,作为景点究竟需要做什么呢。
在真正的意义上抓住游客,成为那片土地的爱好者,仅靠当地的名胜古迹作为观光资源是不够的。
重要的是跟自己(游客)不一样的丰富的日常生活。
如果当地人的生活充满朝气,来访的游客肯定会想去寻找其理由。
充满当地风俗人情的生活方式,独特的饮食文化,每个季节不同的节日,当地环境促生的产业。
如果来了两三回,每次都能看到不同的表情。如果知道其深度,就绝不会腻烦的。
(2)
艺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有惊讶、困惑,有时还有不快和急躁。
至今为止谁都没有想到的形状、颜色、声音,各方面使我们震撼。
我们沉浸在熟悉的世界时,满满的舒适感,但那样是不会产生新事物的。
那就是说安稳舒适的文化是保守的、满于现状的,缺乏创造性和活力的。
因此,反而是能带来不安、疯狂、吃惊等刺激的狂逆的艺术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也就是说艺术诞生于“否定了安定安稳事物的地方”。
那样的艺术诞生后,社会更具有容纳性,一些针锋相对的事物也能够被容纳。
这样的话,又需要具有不同刺激因素的艺术。
社会文化的活力,正是由这个过程的反复维持着吧。
那样的艺术的反叛性,在这个追求稳定的成熟社会比活力更加重要。
但是现在跟以前不同,世间变化的周期迅速变短,这意味着需要艺术创作方做出大的改变。
为什么呢,如果打算跟上时代的变化,就必然得不断地向世上推出新作,这样要提高每个作品的品质就变得很难。
当质量提升到差不多可以推出时,时代已经进去了下一个循环,不得不着手于下一个作品。
(3)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社会是不可动摇的吧。
然后以此为既定条件设定(什么是最好的行动的)判断基准。
换言之,我们执着地认为“这个社会是不可动摇的,只好接受这一现实”,然后只考虑在那范围之内有可能性的活动。
这里有着天大的误解。
的确,这个社会是难以动摇的。那是事实。但是,这和这个社会应该是哪样的完全是两回事。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以眼前的“现实”为根据,来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否正确或有益。
这样的话,即使“现实”本身有着不正义的一面的话,也不能追究。
为什么呢,因为是那样的现实为前提来设定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的。
我认为眼前的现实不符合正义的时候,是无法判断那里所发生的事情是否正确的。
但是我们往往容易认为在现实范围内的适当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
的确那样的现实是无法动摇的,如果不得不在那样的现实中生存的话,寻求最适合那里的行为是什么,是有意义的,
也应该根据寻求的结果选择最贴切的行为吧。
可是,如果现实本身有问题的话,被认为是符合现实的最合适的行为,也是不正确的行为。
【问题10】
在互相对视的时候,猴子和人类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猴子而言,直直地看着对方是一种轻度威胁,这是猴子中的强者的特权。
弱猴子被瞪之后,绝不能反瞪回去。因为会被视为挑衅从而遭受到攻击。
避开猴中强者的视线向下或是向旁边看,或是做出露牙笑的表情是合理的。
猴中强者确定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后,就不会再威赫了。
但是如果拿了强者喜欢的食物还是离开现场的好吧。
因为在争斗中,大家都认为弱者必须把食物让给强者。那就是猴子世界的规矩。
人类跟猴子是相反的。有时好像威胁一般地盯着对方,这种行为一般不会让人想到是威胁。
不如说是积极地表示对对方的关心,是对对方的包容、忠告和爱的表现。
视线的表现方式也有多种,猛瞪眼、眯缝眼、圆眼、方眼、斜视、秋波眼、翻白眼、轻视等,多种多样。
其表现方式,根据文化、性别、年龄、身份、服装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对人类来说面对面、看着对方的交流是重要的。
实际上,即使在我们这个语言丰富的社会,很多时候也会直接见面决定重要事项,在面试中也是确定人选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现代的电子设备创造出了(一个不怎么用视线交流也可以的)社会。
人们每天为了浏览网络和邮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家人好友面对面聊天和共事的时间逐渐在流失。
结果就是,人们忘记了多种视线的表现方式,嫌麻烦而懒得进行眼神交流了。
但是,语言代替不了眼神的交流。语言传递意思,眼神传递感情。
不如说正因为意思模糊,眼神可以变得温暖也可以冷淡,所以从眼神那里得到的印象在事后也有改变的可能。
语言通过视觉获得的画面截取信息。然后文字就是将其定型的装置。
正因为那是可随身携带高效的手段,人类用语言和文字刷新了世界。
但是也因为如此,我们正打算忘记(由丰富心灵培育的眼光所看到的)眼前的世界。
那实在是讽刺,我们会不会进入像猴子一样不进行眼神交流的、划分优劣等级的社会呢,我不安地想着。
【问题11】
A.
公司的工作和学校的不一样,光靠知识是没作用的,重要的是实际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所以不管什么事,只要没有实际体验,就不会掌握新的能力。
现在所拥有的所有能力,都是过去从事了(未曾做过的)工作的结果,掌握的东西。
因此对部下和后辈要时常关注,当他们熟悉现在手头的工作之后,马上给他们没做过的工作,且有必要辅助他们完成。
然后当他们想尽办法克服问题后,一定要表扬。通过表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可以的”带来自信,
以后即使不给他们没做过的工作,他们也能自己主动承担新的问题。然后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克服之后自己对更大范围内的事情持有信心,
进一步着手没有做过的工作从而反复获得成长。
B.
在企业培养人才时,上司在了解部下的行事风格后进行指导是很重要的。
一直以来都认为,让部下先做,在做过的过程中一边试错一边进步是较好的,
但是最近,希望上司在事前提供给各种信息后在做的类型很多。
对于这样的类型,不能突然交给他们没做过的工作,他们在掌握充分的信息把握整体情况后,开始做新的工作是更有效果的。
听说最近有许多部下认为维持现状就好,通过给予符合他们行事风格的工作,让他们积累经验、开阔视野,他们也变会得有主动去从事新工作的态度吧。
【问题12】
最近经常听到“某某伦理”这样的词汇。在大众媒体中,政治伦理、企业伦理、媒体伦理等词经常会出现吧。
这些词语就像发生了某问题时的起哄声,也许只不过是虚词。但是能隐隐感觉到洋溢着需要伦理这东西的氛围,我认为这是事实。
受那样氛围的影响,在伦理学中,叫做应用伦理的方面迅速发展,相继提出了各种伦理理论。
比如说:从生命伦理,环境伦理,商务伦理开始,到信息伦理、工程学伦理、运动伦理,再到遗传因子伦理、脑神经伦理、纳米伦理、机器人伦理等时候,
甚至出现了仅看字面难以理解其内容的东西。甚至可以说“什么都是伦理综合病症”,“某某伦理”盛行一时。现代好像进入了伦理的时代。
这样的伦理盛行,对我这样的研究哲学和伦理的人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那是因为伦理就如空气般的存在。
平时,我们生活中不会刻意去感受我们自己在吸入空气。即使知道要生存空气是必要的,只要空气不变的稀薄、自己呼吸没有变得急促,就不会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伦理与之有类似之处。伦理盛行的时候,是社会发展不顺时,是喘息变得困难的时代。
稍稍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每个“伦理的时代”都是价值观大幅度变化的时候。
也就是说,在那之前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思考方式和生存方式开始崩塌,在不知道如何思考、如何生存的时候,伦理才被需要。
我们生存的现代很可能就是那样的时代。
这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处于变动时期的人类看不到未来的事。现在和过去的历史事例不一样,将来会变成怎样是无法事前知晓的。
我们不得不在那样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有利于我们开拓新的时代,也可以这样积极看待。
但是,在“伦理的时代”是不能轻易地表现积极和发言的。
不管怎样我们能做的是,要知道并思考 发生了什么、出现了哪样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活在当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