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案例分析——戒糖不是好方法,注意这几点让宝宝减少对甜味的依赖

致力打造综合育儿公众号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宝宝
不爱喝白开水
喜欢吃水果讨厌蔬菜
必须喝有味道的水
喜欢吃甜食……
这样的宝宝一般也会出现
挑食、偏食等吃饭问题
如果宝宝因为喜欢甜食已经影响到喝水吃饭
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些经验供妈妈们参考

▽▽▽

宝宝为什么喜欢吃甜食?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的大脑是相对重量来说消耗热量最多的器官。因此大脑喜欢我们塞入口中的一切能提供热量的东西,每当我们吃含糖或者含有脂肪的食物时,大脑会沉浸在快乐物质多巴胺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大脑中较为古老的那部分仍然认为糖和脂肪是短缺物资,大脑以为让我们渴求获取更多的糖和脂肪会对自己有好处。

其他的一些说法例如儿童长身体时会消耗大量卡路里,因而身体会做出喜吃甜食的反应。也有些人推测,孩子们因为所接触食物种类少,所以会觉得甜食尤其好吃,有些观点认为,孩子们不用为保持身材,不需要像成人那样有意识控制甜食摄入量。

总而言之,孩子爱吃糖是受天性驱使,这是人类生存机制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让宝宝毫无顾忌地吃各种甜食。

宝宝每天能吃多少糖
宝宝每天摄入多少糖其实是有建议的标准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5年更新了对糖摄入量限制的建议。该指南强烈推荐将儿童和成年人的糖摄入量都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以预防肥胖、龋齿等健康问题。这一指南中的限制建议主要针对“游离糖”(free sugars),这其中包括在生产食品和烹调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糖,以及蜂蜜、果汁和糖浆中含有的单糖和二糖。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主张儿童每日的额外摄糖量 (除正常饮食外获取的糖分)在3到8茶匙之间(一茶匙约为4克糖),这个数字会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与每日卡路里摄取量浮动。
还有一种说法是近年来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意见: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在0.5克左右为宜,就是说,成人每天不宜超过50克,小儿不宜超过20克,10公斤以下的孩子不应超过10克。
添加糖分指的是所有糖分,包括用于烹调食物或饮料、餐中添加或单独食用的蔗糖、果糖和蜂蜜。
了解这些建议,有助于家长判断孩子每日的糖摄入量是否超标。
有的妈妈感觉每天20克糖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自己的宝宝严防死守,不可能超标。但是提醒家长注意,宝宝的零食、营养品、甚至一些营养补充剂中,都存在各种各样“隐形的糖”。例如很多妈妈给宝宝喝的常温酸奶,一盒200克酸奶中大概有12克左右的糖,一盒酸奶的糖分就占了全天摄入量的一半还多。配料表中,白砂糖添加的量仅次于生牛乳,是第二多的。

一些乳饮料,例如酸奶饮料、乳酸菌饮料,也是如此。

婴儿零食也是“隐形的糖”重灾区。例如妈妈们经常给宝宝吃的溶豆和泡芙。

一份7克溶豆中糖就有4克。

这是妈妈们经常选购的泡芙,成分中没有白砂糖,但是营养成分表中一份7克泡芙中却有1克糖,一方面是泡芙在制作加工过程中使用的米粉等原料用生物酶解技术进行淀粉水解,会产生部分的双糖(麦芽糖)和单糖(葡萄糖)。这些糖并非额外添加,但是可以算作泡芙中的游离糖,另外一方面就是有可能是“浓缩果汁”带来的或两种方式综合。
溶豆和泡芙,一般是一岁以下的婴儿食品,妈妈们都知道一岁以下的宝宝是不建议食用盐和糖的,制作辅食的时候家长严格控制,但是在婴儿食品中却容易忽视。也许你的宝宝辅食吃得不好,原因就出在这些“隐形的糖”中。
还有一种是在宝宝的营养补充剂或者辅食中添加了糖,例如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宝宝,妈妈看到宣传中说添加了益生菌、各种营养补充剂或者奶粉的米粉更加有营养,于是一直给孩子吃米乳或者米稀造成宝宝嗜甜的情况。下图两张配料表中就是添加了各种糖的米乳和米稀。
甜食对宝宝的影响
甜食对宝宝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含糖食品一般也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对体重、血糖、血压等等健康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1、龋齿,这是家长普遍都了解的。
2、对味觉的影响:宝宝在婴儿时期,味觉是十分敏感的,如果吃过多的甜食,味觉就会发生变化,对甜食产生依赖,以后再喂宝宝吃清淡的食物宝宝就会失去兴趣。
3、引起肥胖,也可能引发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甜食还会消耗掉宝宝体内的维生素,使胃酸增多,引发消化不良或各种肠道疾病。
4、使宝宝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上火、炎症、过敏症状,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得各种皮肤疾病。
5、影响视力。如果宝宝吃糖过多会增加体内的血糖量,眼睛晶状体更容易凸出变形,屈光度数值增高,使眼睛发生近视。同时,吃糖会导致宝宝体内钙元素的流失,让眼球外壁巩膜的弹力下降,引发近视。
其中甜食对味觉的影响比较明显,因为人的味觉是随着年龄逐渐退化的,宝宝从4-6个月开始味觉感受是最强烈的,在婴儿期都处于顶峰,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另外味觉是有阈值的,比如说刚开始吃甜度是10的食物感觉很甜很甜,但是甜味刺激得多了,就会慢慢感觉甜度是10的食物不甜,想感受到甜,可能就需要甜度是15甚至20的食物才行。最常见的是就是成年人吃辣椒,从来不吃辣椒的人一点点辣味就能感受到,但是喜欢吃辣椒的人,非常辣的食物可能也觉得淡而无味。
从我们的日常工作接触到的宝宝们来说,不爱喝水、吃饭挑食、偏食的宝宝大部分都是喜欢甜食的。不喝白开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便便干燥、排便困难,同时对甜味的依赖影响味觉,对味道清淡微微涩味的蔬菜比较排斥,三餐吃得不好,家长会增加更多的奶、水果或者零食补充,加重了孩子对甜味的依赖,陷入恶性循环。
了解了以上这些内容,那么怎么纠正宝宝对甜味的依赖呢?
如何调整饮食让宝宝降低对甜味的依赖
饮食中甜味的主要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日常食物中,水果、蜂蜜、蔗糖这些是常见的,奶液中的乳糖,米粉、植物根茎(土豆、山药等)、水果中都分别含有单糖、双糖、多糖,加工食品中各种甜味剂,例如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等等。
完全的戒糖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脱离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只要宝宝每日摄入的糖在健康范围内,就没问题。
但是如果宝宝已经受到了甜味的影响,出现了抵触淡味食物、白开水等情况,那么就要重视饮食了。
我们根据经验总结了几个方法,供妈妈们参考:

1、增酸减甜:

这里说的增加酸味并不单单指制作辅食时,增加醋的使用量,而是在吃水果时,例如吃苹果这种甜味重的水果,搭配山竹、柚子这种甜味低,微酸的水果,而不是单独只给一种甜味水果。
宝宝的一餐辅食,小月龄使用的食材也要避免全部是南瓜、胡萝卜、山药、土豆这种淀粉丰富甜味重的食材,要搭配上海青、油麦菜这些有涩味、纤维丰富的食材。例如下图我们的学员给宝宝准备的一餐:
大宝宝的饭菜除了食材的搭配,合理利用各种酸味食材,例如番茄,还有调味品如陈醋、米醋、苹果醋,利用酸味来调整甜味对孩子的影响。但是需要注意,一些辅食制作的建议中,醋溜或者糖醋这种调味会加入大量的糖来减少酸味的刺激,我们在给宝宝制作辅食的时候避免用大量糖来调整酸度,可以改用酸度比较小的调味品,例如米醋、苹果醋,也可以使用番茄或者番茄酱来代替。

2、控盐减甜

相比单纯的糖水,舌头尝了加盐的糖水后,这些神经纤维产生更强的反应。这意味着,舌头上的味觉细胞向大脑报告了“更甜”的信息。
例如,盐的加入能催发甜味感官(菠萝泡盐水),如果日常中的盐分调味品用的更多,宝宝的味觉敏感度就会越高。单纯从盐的角度来说是越来越咸,从含糖的食材就会越来越甜(比如土豆、红薯等食材)
因此要减少对辅食的甜味体验,就要控制盐分的摄入。生抽、酱、盐等这些含钠的调味品,都要严格减量,这里推荐控盐勺的使用,不要按照成人的口味制作。

3、增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好东西,主要集中在粗粮、水果、蔬菜中。
请注意,无论是粗粮和水果都是糖分来源重要的食物。这里主要提倡蔬菜的摄入,蔬菜中除了根茎类(陆地根茎和水生根茎)外,大部分蔬菜中含有的糖分很低。例如冬瓜、黄瓜、菠菜、白菜等。
有的妈妈可能会说这些蔬菜不甜不爱吃啊,不甜不想吃啊。这就完全要看如何搭配制作了。
例如:
胡萝卜丝,黄瓜丝,土豆丝,蛋清,香菜
1、土豆丝炸干,飘起备用
2、锅内水烧开,放入焯水的胡萝卜丝和黄瓜丝煮1分钟
3、放入适量的盐勾芡,放入抽打蛋清煮开后倒入碗中,加入芝麻油,放上土豆丝和香菜即可。
这里的甜香由土豆和香菜、芝麻油来完成味觉和嗅觉刺激。用胡萝卜和黄瓜完成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供给,由蛋清完成嫩滑的口感。从而比单纯炖土豆和排骨相比,宝宝更容易控制辅食的一餐糖分摄入,提高了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最后有一个提醒,对甜味辅食偏好的宝宝,妈妈在制作辅食时,除了可能使用更多量的糖,盐之外,就是烹饪方法多是炖、煮、煲,本意是希望食物更加软烂细腻,感觉这样烹饪孩子更好消化,但却不知道这些烹饪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消化能力提高,反而让食物的糖分分解容易更加彻底,甜的味道更加明显。因此提高厨艺,学习多种烹饪方式,让宝宝的一餐辅食菜品花色丰富,主副食搭配合理,对于纠正宝宝的嗜甜问题非常有效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