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2.4 实验测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闪烁体的测试:实验测试了美国Saint-Gobain公司的BC704、BC704#和美国Eljen Technology公司的EJ426三种6LiF/ZnS闪烁屏,下表给出了三种闪烁屏的参数,其中BC704是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中子探测闪烁体,BC704#为定制产品,而EJ426亦是EJ公司刚刚推出的新产品。由于ZnS闪烁屏的光衰减长度在mm量级,三个样品的厚度均小于1mm。衬底材料均采用对热中子散射截面最小的铝,同时衬底与闪烁体粉末接触的一面经过仔细抛光以提高反射率,增大出射光产额。实验使用的光电倍增管是XP2020,三种闪烁屏测得的探测效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为了达到要求的探测效率,探测器采用了双层闪烁屏,中间夹光纤阵列的结构,此时探测效率为η=η0+(1-η0)·η0,其中η0为第一层闪烁屏的探测效率。样品 6LiF:ZnS质量比 厚度(μm) 尺寸 衬底材料BC704 1:4 400 250*250mm2 1mm AlBC704# 1:2 400 250*250mm2 1mm AlEJ426 1:3 400 250*250mm2 1mm Al三种闪烁屏的参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闪烁屏测试实验装置参数 BC-704 BC-704# EJ-426计算率((n/s*cm2)) 0.53 0.74 0.69探测效率理论值 23.2 30.1 32.4探测效率实验值 26.4 ~ 36.0三种闪烁屏的探测效率在对XP2020单光子标定之后,还可以计算出三种闪烁屏的光产额(闪烁屏表面出射的光子数),测得的三种闪烁屏电荷的分布(2.5pC/channel)。经计算,三种闪烁屏的光产额分别为BCF704:7.4×103,BCF704#:8.1×103,EJ426:1.0×104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三种闪烁屏出射光子的测试结果通过以上测试发现,和美国Eljen Technology公司的EJ426探测效率和光产额都是三种闪烁屏中最高的。具体的其他性能目前还在测试中,请参见散裂工作日志(Elog)。波移光纤的测试:SSND上的波移光纤采用的是美国圣戈班公司生产的BCF-91A,其主要功能是收集闪烁屏中产生的蓝光,将其转换成绿光并传播至光电倍增管。在这过程中存在很多光子损失的因素,最终达到光电倍增管光电面的光子数由以下公式给出(包括前面闪烁屏的因素)。对于光纤的具体性能测试正在进行中(参见Elog)。N = Yeff × Ω × Cshift × Cre-emission × Ctrap × Ctransmission × Cbend其中Yeff为闪烁体的有效光产额,Ω为波移光纤覆盖的空间立体角,Cshift为波移光纤的光吸收效率,Cre-emission是波移光纤吸收绿光发射蓝光的几率,Ctrap为波移光纤发出的蓝光被波移光纤捕获效率,Ctransmission为波移光纤的光传输效率,Cbend为光纤转弯处的光传输效率。Yeff、Cshift、Cre-emission和Ctrap是闪烁体及光纤的固有参数,而Ω、Ctransmission和Cbend直接与光纤阵列的排布相关。通过M.C.模拟计算可以得到较合理的探测器光路设计参数,如光纤排布间距、光纤与闪烁屏间距、光纤转弯半径等。探测器实体设计中参考该模拟结果,结合实际测试结果,得到探测器的最佳设计参数。模拟结果参见Elog。另外,由于探测器设计中,光纤需要转弯,因此对光纤传输的损失率进行了测试。如下图所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光纤转弯损失率随转弯直径的变化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转弯直径为2cm的地方,光纤传输损失率有突变,直径小于2cm时,损失率急剧增加。最终探测器光纤的弯转直径选为2cm。光电倍增管的测试:目前,探测器样机性能的测试都是通过光电倍增管XP-2020来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热中子经探测器之后,到达光电倍增管端面的光子数可达100个左右,且单个热中子的信号主要集中在2us的时间范围内,根据此结果,H8500的后端电子学读出系统正在设计加工,H8500的测试也已经开展,具体进展请参见Elog。Decoup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