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花烂漫的贵州之巅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因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自古以来贵州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古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等史前文化遗迹。长期的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和适应,以及部族征战及民族交替融合,形成了贵州特殊的山地文化。 
  贵州境内主要有乌蒙山脉、大娄山脉、武陵山脉和苗岭山脉。乌蒙山脉几乎占据了整个贵州西北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乌蒙山脉的主峰――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贵州省内的最高点。韭菜坪位于毕节市赫章县珠市彝族乡韭菜坪村境内,因山腰生长成片野韭菜――多星韭而得名。这种多星韭不像其他韭菜,它约60厘米高,花紫色,每年八九月时盛开,这里变成一片花海。站在山顶,可以极目远眺毕节市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以及六盘水市水城县的邻近主峰的大片区域。远山如浪,又如奔腾的野马,渐行渐远,错落有致。山与天紧紧相连,那种天苍苍、野茫茫、天高云淡的感觉油然而生。环视四周群山,顿时会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气概。

韭菜坪高耸入云,顶部不像其他山峰一样尖削,甚至是一块相对平缓的台地,这种地方被当地人称为“梁子”。韭菜坪梁子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坡缓长,北坡陡短。梁子横亘于群峰之上,为四周群峰簇拥,峰上有峰,岭外有岭,与不远处隐约可见的雨帽山遥遥相望。梁子岭脉绵延,山体宏大,高峻而不陡险。也许是高原气候的原因,这里总是阴晴不定,刚才还是蓝天白云,一阵山风过后,雨雾就可能笼罩整个山顶。也许是在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山顶植被大部为低草和苔,草地铺茵似毯,间有箭竹和杜鹃矮灌丛,亦或几株西南山茶杂生其中,除此之外在宽广的高原面上看不到其他树木,几乎满眼都是野草和各种开着的花,然后就是极为茂盛的泥炭藓了,一层层,一堆堆,像一层厚厚的毡子铺在这里。泥炭藓保水能力极强,能吸收自身重量20余倍的水,这一层泥炭藓,就成了一座看不见水流的天然水库。应了“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句话,附近的牛棚梁子、娘娘山这样一些台地的边缘,可以见到一道道瀑布从山顶泻下来。因此乌蒙山成了北盘江、三岔河、六冲河、洛泽河、牛栏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各水系呈放射状流向四方,就像大地的血脉,哺育着各种各样的生灵。

靠主峰东西两侧,有两座次高峰,从两边将主峰托起,好似擎天巨人的双肩。梁子东西两头的南北两侧,岭脉呈对称伸出,延展出4片小山群,峰群林立耸翠,从而将主峰映衬得更加挺拔雄伟。 
  接近山顶处的那些巨大石块,记录着远古时期冰川在韭菜坪留下的痕迹,可以想象当年厚厚的冰层下被推动的岩石摩擦的情景。这里的岩石里埋藏着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三叠系中统地层的海洋爬行动物化石,距今已有2.6亿年,这些化石以鱼龙为主,有贵州龙类、海龙类、混鱼龙类,还有鳞齿鱼、助鳞鱼、龙鱼等,对研究三叠纪时期海生爬行动物的演化、古生态和海洋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是在韭菜花盛开的季节来到这里,满山遍野的韭菜花,把整个韭菜坪装扮成花的海洋,红色的花与绿色的叶子交相辉映,随着山风一浪一浪向前推进,看得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隐约还可以嗅到韭菜那特殊的香味。 
  韭菜坪气象万千,变幻多端。晴日,目穷数百里,收众山于眼底;阴时,视线不过数米,如沉雾海;雨天,或细雨如丝扑朔迷离,或暴雨倾盆,山怒峰吼;雨后初晴,云海茫茫,千山若隐若现;春日,山下已是万紫千红,山上却积雪未尽,草木沉睡,一旦春光临山,满山植物抢时放绿开花结实;春夏之交,一旦乌云密布,冰雹骤然而至;夏令,山上清风送凉,山花烂漫,杜鹃点红;秋季,红叶遍野,金绒满地,8月左右,满山提早换上“黄袍”,寒气一袭,竟会大雪纷飞;10月,就银装素裹,耸亘皓幛。

 离韭菜坪不远处,有闻名遐迩的可乐遗址。据汉文献记载,赫章可乐位于古夜郎国范围内。彝文献记载,可乐(彝语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是夜郎的国都。1958年赫章可乐遗址首次发掘,出土大量文物,时任周恩来总理批示“加强对可乐考古文物的保护”。2000年秋,可乐再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套头葬”轰动中外,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环山而居的彝族同胞三五户自成一寨,星罗棋布地散居山麓,由于地域偏远,很少受现代文明的熏染,因此,彝族文化里许多面临消失的民族传统在这里却活化石般地保留下来,形成了独特的“阿西里西”文化。彝族的宗教信仰中,普遍崇拜的对象有土地、天体、山峰、岩石、河流、水、火等。彝族人特别崇拜火,烧山耕种要祭山火,猎人在野外夜宿烧火要祭火,发生火灾要祭送火神,“火把节”打火把时要祈祷祭火,过年时要祭火塘,彝族人家家有一个圆形的火塘,火塘里的火终年不熄灭。禁忌往火塘里泼水。彝族酒礼歌、敬酒歌、铃铛舞、顺风耳等彝族传统歌舞以及彝族火把节成为重要的人文遗产。生活在这里的彝族人认为,天神阿俄署布开天辟地后世上空空荡荡,于是天神从天上取来3种大树种在地上,从此才有树木,因此,树木是天神赠与人类的礼物,是不能随意砍伐的,这样就有了对树木的崇拜。 
  虽然今天的高原面上看不到大片参天古木,但远古时的大树痕迹仍可发现,在半山的洞穴中和山顶的沼泽地里,都发现有直径达2米的阴沉木。巨大的阴沉木是何时沉入地下,还不得而知。望着光秃秃的山顶不禁要问:是何原因使树木消失?当地人传唱的古歌描述了巨大的马桑树,如今为何看不到一丁点高大的身影?古歌中将植被变迁归咎于人类的不端行为,是人类惹恼了天神,天神施了魔法让这里的树木不再长得高大。我明知这只是人们的一种借口式的解释,但这些谜团一直困扰着我。也许除了自然原因,还与人祸有关。从彝族人的言行中,仍然看得出他们对树的敬重,从他们的山歌里也能听出对环境变迁的惋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