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底色、底蕴与新颜,及三个兰州暖男的故事(高清大图+视频)

一条河,黄河。华夏母亲河。

黄河穿城而过,带出一座底色是黄色的城市。

兰州。

因河而生,因河而存,因河而盛。

襟山带河,自成天堑;扼近制远,战守两利;津渡四境,关通八方;“秦陇锁钥,东西咽喉”。

没在历史风尘之中的长城、烽燧、关、隘、津、堡和古道、驿站;佛教东来、道教西渐留下的寺院宫观……

“金城置郡几星霜,

汉代穷兵拓战场。

岂料一时雄武略,

遂令千载重边防。”(注1)

兰州,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历史长河中的兰州。

1909年,兰州这座城市因为黄河上的第一座铁桥而“从沉睡中苏醒”——黄河铁桥,从开工建桥时黄河岸边矗立的第一座锅炉房冒出的第一缕煤烟开始,它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近代甘肃乃至中国走向对外开放的一个先声和见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现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标本……

50年代,兰州的定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城市,甘、青、新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之地”;80年初期,是“西北铁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枢纽,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21世纪初,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通信枢纽和科技、信息、商贸、金融中心”;到2015年,兰州的定位则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兰州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打造“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在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走访兰石装备制造集团、科教园区、综合保税区、水性高分子科天集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及湿地公园、长城影视城、西部恐龙园等项目,了解兰州的建设成果、发展规划,无不叫人感受到兰州新区建设的气魄,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开天辟地,共享资源,完成了华丽“蝶变”。

重工业的兰州给人的印象也是沉重的,偏居西北黄土高原,先天发展条件不足。亲眼看过,才发现这座城市已甩掉了重工业、耗资源的沉重包袱。

出城入园入驻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16个月完成建设投产,实现转型飞跃。“工人身上焕发着对新时代的憧憬与向往,脸上写的是自信、自如、坦然、努力,而不是'灰头土脸’。”

国家“一五”重点建设的兰石集团已走过64年,自主研发创新累计填补百余项国内空白,产品涉及石化装备、军工、航空航天、通用机械、农用装备等领域,其拳头产品石化装备基本覆盖了全世界的产油国。

兰州新区承担着“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现已落地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物流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项目358个,总投资达5000多亿元。而兰州至中亚、南亚、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与哈斯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近40个国家开展经贸合作,60余种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中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从兰州新区出发,陆路抵达荷兰鹿特丹仅需13天,比海运缩短近一个月。

正在建设的全国超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兰州新区职教城占地33平方公里、能容纳近40万人,一期可入住近20万人,3所逾3万人规模的院校今年9月招生,与中德国职业工程学院合作的工业4.0实训基地亦即将建成投用。王浩认为,职教园区抓住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机遇,完成了职业教育的更新换代,学院与工业园区相依,互为支持,拓展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碗面:兰州拉面;一本书:《读者》;一座桥:中山桥……

这是多彩的兰州。

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中,兰州在104个城市样本中居民幸福指数较高,荣登“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名列第五位。

通过大数据分析看,2015年,全国有50.81%的受访者感到幸福(比2014年的40.6%显著提高),其中16.11%感到很幸福,34.7%感到比较幸福,而兰州受访者的幸福比例为54.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3个百分点。在兰州受访者心中,影响其幸福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分别是健康状况(63.73%),婚姻情感(52.6%),环境卫生(47.94%),这三个因素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左右。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

踏花寻竹坞,醉日泛莲池。

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

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注2)

(注1)谭嗣同《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

(注2)清代兰州人江得符的《我忆兰州好》

另记: 三个兰州暖男的故事

好像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兰州人。

兰州牛肉面馆的拉面师傅,黄河边经营羊皮筏子的老汉,开滴滴打车的小哥,兰石企业为我们讲解的工程师,还有几天下来频频交流的政府官员……每一个人,脸色都是诚恳,眼光真挚,微笑暖人,话语不急不躁。

信手记下三个兰州暖男的故事。

兰州通——苏酥酥

苏酥酥姓苏是当然的,但酥酥肯定不是他本名。写下酥酥,是因为苏先生正是当叔叔的年龄,本人风趣幽默,喜欢卷起舌头或大着舌头学各方口音,因而本编就把大舌头的酥酥给了苏先生。

苏先生一路与我们相伴,早起晚归,无论是车行路中,还是漫步黄河岸边,口若悬河,各种数据、典故、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皆是信手拈来,寓教于乐,给我们这些四方访者不啻是一番珍贵的补习课。

我们一行,打开兰州,以一种生动的形式,是从苏酥酥开始。

苏酥酥是兰州市政府官员,言谈举止,有官方的严谨,但作风亲切而真实。主持会议,开场与衔接干脆利索,少了官僚式的冗语。

其身材高大挺拔,理一掺杂了白发的小平头,眼神坚定而聪慧。两三日而已,与一干人员已是亲如兄弟姐妹。本是周末时间,却笑呵呵舍弃与家人的时光,陪伴着我们在兰州东西来回游走。

吃饭时,苏酥酥尽的是地道的地主之谊,巧语竟能让杨柳之身的几位女士在吃下一碗“毛细”之后再豪情万丈地要了“大宽”;喝酒自然是点到为止,但其高亢深情的歌声,让所有人不忍弗意。(毛细、大宽,皆为兰州牛肉拉面面的粗细叫法)

几天下来,心中对苏酥酥满是欣赏。

兰州人,当是苏酥酥的模样,诚恳,丰富,实在,睿智,坚定。

八千年历史的浓缩与展现——文某某

走访甘肃博物馆,这是本编此行最大的收获。

尽管对马踏飞燕耳熟能详,但甫进入甘肃博物馆,仍然被馆内一片陶一片瓦、一片丝一片简所惊艳。

这些故事,就由馆内的文某某娓娓道来。文某某是文先生的微信名,本编权且用来称呼这位高大帅气的小哥。

匆匆的两个小时,文某某带领一行人在8000年的甘肃历史中穿越。每一件雕像,每一只盆罐,都在文某某的口中变成一幅立体的画卷,让人能够提纲挈领地了解背景、大体掌握历史的厚重。

文某某的解说干净利索,用词准确到位,绝不枯燥。讲丝绸之路,讲口唇纹金饰片,讲编钟,讲王杖木简,讲神奇木梳,讲河西走马,讲汉绣禽鸟纹花边,讲彩绘木鸡栖架,讲“邮驿图画像砖”,讲三彩牵马俑,讲琉璃莲花托盏,讲甘肃彩陶……

现在有种说法,300年看北京,5000年看西安,8000年看甘肃。

兰州之行,让本编重新认识了中国历史,也因为文某某,对甘肃博物馆心存敬与仰,心中立下一个愿望,再来馆内徜徉,与本家小魔女一起。当然,要请文某某指引。

总是笑意盈盈的肖兄弟

2017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在宁夏银川召开。很荣幸,本编在会上受邀做了一次业内的发言与分享。

肖兄弟在本编刚结束发言回到座位,便走过来问发言稿,这便是第一次与肖兄弟相见。此后参访兰州,连续几日朝夕相处,眼见肖兄弟勤奋有加,每一个参访地,均是他摄影、采访的身影。烈日下,众人打伞、带帽,而他风尘仆仆,一路携沉重的相机,完全没有杂念,镜头咔嚓咔嚓。脸上与汗水交织在一起的,是从未间断的憨厚温暖的笑。

交谈不算多,但却是一见如故。谈工作,谈生活,随意而自然。众人一起的餐饮,终于逃了一次,悄悄与肖兄弟在旁边一家烤肉店吃了顿羊肉泡馍(肖兄弟原想是请吃烤肉的,不想人家中午只有泡馍)。就像自家兄弟,也没有什么客气与推脱。

后来还有肖兄弟陪同去买当地的百合,电话丢在大巴上肖兄弟帮忙找回,然后工作上的访谈……最后官方的告别宴,没有见到肖兄弟的身影,是在抓紧时间赶稿,但悄悄留了一罐玫瑰花蕾给我,说,妹妹婆家自家园子里的,算得上绿色有机。还特别温馨提示:玫瑰花蕾采摘后会在户外晾晒,难免粘有灰尘,泡茶前第一水用开水,冲洗一下,倒掉,第二次加水泡后再饮用……

做记者多年,见人见事,从不以地域来划分。但此行兰州,不由得对兰州人刮目相看。三个兰州暖男的故事只是短短的一次邂逅,但举步数日,所见兰州人皆给本编留下良好印象。

可能,黄河水边,人们的心,格外清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