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给你讲一个棉花糖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个心理学实验。
虽然没看到原始的文献资料,具体环节不一定跟当时的实验事实完全对得上,但通过各方信息可以确认它的真实性。
一位心理学教授为研究儿童的自控力,把一些小孩子召集到一间屋子里,每人给他们发一个棉花糖(这些孩子都喜欢棉花糖)并明确告知他们:尽量不要吃它,一会儿教授会外出一段时间,谁如果在教授回来之前能够坚持不吃那糖,则可额外获得1个棉花糖的奖励;如果实在管不住自己,吃了也可以,不过吃了的孩子就不会再给了。
实验的结果,孩子们的表现各不相同。
于是,教授对他们的后续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那些为获得更大利益而表现出强大自制力的孩子,学业、事业成就远大于那些拿到棉花糖就吃的孩子。比如,他们的高考成绩(SAT分数差达到210之多)存在巨大差异。
延迟满足的能力,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你的某种欲望,本是合理合法的,迟早会得到满足。但是,一产生欲望就要去获得满足,跟自我控制一段时间再去寻求满足,对于你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影响。
你会怎样选择?
春天来了,万物萌发。
青少年朋友们,你明白我在这个季节给你讲这个故事的用意了吧?
不过,我在这里要稍微展开一点联想,使这个故事丰满一些。
对儿童具有诱惑力的食物种类非常多,教授为什么选择使用棉花糖呢?另外,教授为什么要设计自己出去一会儿这个环节?
我想,问题的关键就在这2个点上。
大家见过棉花糖吧?很蓬松的一团。
那些坚持到最后不吃棉花糖和拿来就立马吃掉的孩子,都是内心坦白的孩子。
估计还有这么一类孩子,开始他也选择了不吃。但是,教授出去后,他忍耐了一段时间,看到有的小朋友吃了,而且吃得很是香甜,不由得内心里想,棉花糖这么大一团,我舔它一口也许看不出什么变化吧?于是舔了一口,的确看不出很大变化。
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开启则很难停止。
一口、两口看不到变化。三口、四口……
毕竟,旁边还有一动未动的可资对比呢!自己剩余的棉花糖比人家的已经小得非常明显了,干脆,全吃掉算了。
作为一个人,自己如何发展,取决于他的内心,而非只看外在表现。
既要牢记初心,克制自己,而不是看别人吃你就去吃;也不要玩小聪明,缓慢地、一点点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量变毕竟会引起质变的。
让我们学会克制自己,去获得更多的棉花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