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和高品味的人一起看苏州园林经典3
苏州姑苏区西北街新建博物馆走进大门后是一个院子,院子后面是一个大厅,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侧大玻璃外有一个池塘,池塘的北侧有一组劈石假山(如上图),在白墙的映衬下气势雄伟,精妙绝伦,它显示的是太湖流域的平远山水,由于用了两种颜色的石材,前面一组山石颜色深后面一组山石颜色淡,显示近景和远山的层次。有人问名字叫苏州博物馆为何选材不用地产太湖石做假山,以符合地道的苏州元素?道理很简单,如果贝聿铭用太湖石创作,能超过附近二百米外的两座园子拙政园和狮子林的假山?能超过姑苏区景德路环秀山庄和仓街耦园的传世假山经典吗?又有人说假山和池塘配合得很得体,但可惜在池塘中间建了一座小桥虽分割水面增加了层次但视觉上缩小了湖面又降低了背后山的高远,其实贝大师也不想在这里画蛇添足(桥的栏杆特别低),但是新博物馆需要游览循环线路(来回不走重复的路),这座桥就是最北段的路,因为假山的墙也是世界名园拙政园的墙。在苏州地界上除了留园盆景园西北临墙的一组巨型斧劈石山水盆景可以相比外,应该说是苏州叠石理水的又一高峰。
拙政园的西部有一座扇形小轩,名字叫与谁同坐轩,说是补园的主人为纪念做扇子的祖宗特建此轩(有一个时期拙政园西园和东园是二个主人),此轩的妙处在于与别有洞天的圆门形成对景,又可南望三十六鸳鸯馆的鸳鸯戏水,北望城市山林小土山,最奇的是他的名字提问与谁同坐?让人联想起诗人的下句:名月,清风,我,显示园主的清高和潇洒,又显出园主在此的思辩的层次,已经观照到了自己的肉身和灵魂同坐。
忽然想起朋友间邀约的饭局,经常有高人受到邀请不问吃啥菜系,不问上哪家饭店包厢环境如何,是否是独一桌,甚至不问何人请客,单问有谁同坐?有答案后或去或拒,社会发展到今天 ,吃什么?到哪里吃?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与谁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