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  六月事宜【小暑、大暑】

六月事宜(未月)

《孝经纬》载:夏至过后十五日,时小暑,小暑之后十五日是大暑。这里的大小,时相对当时的气温而言,气温高,则暑气逼人,酷热难当,称为大暑;气温只是稍高,人只是感觉热,都还没有强烈的热的感觉,便是小暑,初后为小,望后为大。

《乐志》载:在十二时辰中,六月与未时相应。未有味的意思,意思是说万物渐渐成熟,尝之有味了。

《要纂》载:六月为徂暑

《玄枢》载:六月天道东行,作事、出行都宜往东方。

《遵生八笺》载:六月宜饮乌梅酱、木瓜酱、豆蔻汤以去口舌干渴。三伏日宜服肾沥汤,可治男子虚赢、五劳七伤、风湿脏虚、耳聋目暗。

附:肾沥汤方

干地黄(六分) 黄芪(六分) 茯苓(六分)

五味子(四分) 桂心(一两) 门冬(五分,去心)

地骨皮(一两) 羚羊角(四分) 羊肾(两个)

磁石(一钱三分) 桑螵蛸(三两,炙)

将磁石打碎,水洗,至黑汁出尽为止。羊肾(猪肾亦可)去脂膜,切如柳叶。以水四升煮肾,煮去一升半水后,掠上水上肥沫及肾滓,取汁煎上面各味。然后澄清去滓,分为三服。三伏日各服一料,随人加减也行。忌食大蒜、生葱以及各种冷陈滑腻之物。早上空心时服之。 《养生杂纂》载:老人神气虚弱,进入夏天后,阴气蛰伏于内,如以肥冷之物投入阴弱之腹,则多成泄泻之病,一份真气,再难补复。但又不宜进燥热补药,仅只宜用平补温和之剂,如八味丸之类,以助阳气。

《云笈七签》载:六月六日,宜沐浴(洗澡)斋戒。

《关西旧俗志》载:六月六日,取水收起,放入一干净瓮子内,此水一年不臭,用此水作醋、酱及各种腌菜,可保一年不坏。

《真诰》载:十九日、二十四日宜拔白发,永不生。又说:初三、初四、十八、二十八日拔白也可以。

《四时纂要》载:六月初一日、初七日、初八日、二十一日洗澡,可除病去灾。 《云笈七签》载:六月十二七日,烧枸杞水洗澡,可至老不病。

《荆楚记》载:六月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宜做汤饼服食,名为避恶。 旧俗认为:造酱如用三伏黄道日浸豆,黄道日拌黄,取草乌五七个切作四片,撒上,则其过夜不搜。

《山居四要》载:养鱼池中,六月宜放入二神守(团鱼)以护鱼。

治水泻百病,六月六日将乌蔺子同面炒黄,等分,为末,以米汤调服二钱,有良效。 《琐碎录》载:六月宜食苦荬菜,以益心气。

《家塾事亲》载:西瓜性温,熟后可食,解暑,名为白虎汤。

《千金月令》载:六月可食乌梅酱止渴,方法是:先将乌梅捣烂,加蜜适中,调水微煮便可。如因水泻而渴,可用乌梅加砂糖、姜米服饮,便不渴。

《便民图纂》载:六月六日,取井花水,先将白盐淘于水中作卤,然后入新锅,仍煎作白盐。以这种盐擦牙后,吐水于手心内洗眼,则到老后仍可在暗灯下读书。

抱朴子的《养生书》载:三伏内用甘草一钱,好明白滑石六钱,为末,和水服饮,称为六一散,可令人免中暑、泄泻。

附:十味香薷饮方

香薷(数年陈者,一两) 人参 陈皮 白术 茯苓 黄芪 木瓜 厚朴(姜汁浸) 白扁豆(炒) 甘草(各五钱)

共为饮片,水煎,冷后服饮。或为细末,水调一二钱服。

三伏时,用门冬、五味子、人参泡汤代茶,称为参麦散,可消渴生津。 《济世仁术》载:六月天气极热,可用扇子急扇手心,则五体具有凉爽的感觉。 抱朴子说:三伏中,用黄芪、茯苓煎膏,入甘草末二分,以井凉水调服。可治谵狂(一种病,主现变现为病中说胡话),大消暑热毒气。

三伏中,可饮木瓜酱。用木瓜十两,去皮细切,开水淋浸,后加姜片一两,甘草二两,紫苏十两,盐一两,每次以少许泡汤,沉于井中,候极冷时服饮。

又方.梅酱吃水方

用黄熟梅十斤,蒸烂去核,将肉秤一下。每斤加盐三钱,加干紫苏一两,干姜丝二钱,甘草三钱,搅匀,置太阳下大晒,晒红后收起。用时,加白豆仁、檀香少许,以饴糖调匀,和水服,解暑渴最效。

六月宜服桂酱、沉香熟水

《琐碎录》载:六月不可露卧,不可当风洗澡,以防贼邪之气侵入。

又载:六月无冰,不可将凉水阴凉作冰饮。水热生涎者不可饮,最损人。 《玄枢经》载:六月不可斩伐草木,不可动土,以资养气。

《养生仁术》载:六月不可专用凉水浸手足,以防引起狂邪之风,犯则令人疯病,体重气短,四肢无力.

《便民纂要》载:如有人突然在路上中暑身亡, 千万不可灌其冷水。可赶快取路上热土堆于死者肚脐之上,中间扒开一孔,令人撒尿浇入脐孔,然后用生姜、大蒜捣烂,开水送下,则中暑暴王者可马上苏醒过来。

《琐碎录》载:六月里,瓮、坛在烈日下晒热之后,不可马上用来储存食物,恐收暑气。 《灵宝经》载:六月六日,宜修“清暑斋”。

《书》载: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油酥之类。此类食物与酒浆瓜果极为相仿,夏天很多疾病都是缘此而来。

六月事忌

《月令》载:六月选择日时,不宜用末,用则犯月建,百事不利。初一日,忌经营。初十、二十日,忌交易裁衣。

《仙志戒》载:六月六日,忌取土开掘。

《四时纂要》载:三伏日不宜嫁娶,伤夫妇,不吉。.

《云笈七签》载:六月二十四日,忌远行,水陆二路俱不可往。

《四时纂要》载:六月忌饮山涧泽水,饮则令人患瘕(指肚子里结块的病) 《千金方》载:六月不可食韭,食则令人目昏,忌食羊肉,食则伤人神气,忌食野鸭鹜鸟,忌食雁,忌食茱萸,忌食动物之脾。因为六月是长夏,脾旺于长夏,而脾在五行属土,故以上食物都宜戒之。

《云笈七签》载:六月不可吃羊血,否则伤人神魄,少志。六月忌食生葵,食则面患水瘕,且为犬啮,终生再难治愈。

六月修养秘法

六月为季夏之月,它主养四时,使万物生荣。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减少甘味食物,以滋养肾脏。因为六月肾脏之气衰微,脾脏之气独旺(六月称长夏,长夏主土,土主脾),故宜减少肥浓之物,以益固筋骨。六月卦值循泣,循者,避也,意思是说:二阴浸于长夏(按;循卦的底下二阴爻呈上升之势),阳当回避,人进入六月之后,应庄矜自守。在人体之内,阳气最旺盛的时辰是巳时,坐卧宜于面向南方。

孙思邈说:六月肝脏之气微弱,脾旺之气旺盛,此时宜节制饮食,远声色。载人体来说,此时引起内伏,暑毒外蒸,如果再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恐怕就难免暴泄之患了,六月,切须寅时温软,时常饮些粟米温汤,豆蔻熟水最好。

《内丹秘要》载:建末之月(六月),为二阴之卦,呈引起渐长之势。暗喻体内阴符已离开午位,手链而下降了。

附:观察心脏之病的方法

心热的人,面色发红,脉溢,口中生疮,腐烂作臭,胸、膈、肩、背、两肋、两臂都痛。心虚则心腹相引而痛,或梦见刀杖火焰、赤衣红色之物、炉治之事,以恍怖人。心有病,毒气之上便象有一股气在窜动,按上去有些硬块,痛;烦躁,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咽喉痛,咽不下,忘前失后。心病宜服“五参丸”,方具后。

夏季宜用秘方

豆蔻散 治夏季冷气发动,胸膈气滞,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饮食等病症。

大麦芽(十两,炒黄) 神曲(四两,炒黄) 甘草(四两,炙) 干姜(一两,炮)

草豆蔻(四两,用生姜四两炒香黄为度,去姜用)。

上为末,每次服一钱,可当茶服(服法如沏茶,任意服)

苁蓉丸 可平补下元,明目

苁蓉(四两,酒洗去心内白汁)巴戟(二两) 菊花(二两) 枸杞(二两)

上炼蜜为丸,丸如桐子大。每次服二十丸,盐汤送服。

诃子散 治脾胃忽生冷气,腹胀满痛闷,泄泻不止。

诃子皮(五个) 大腹(五个去外皮)甘草(五钱,炙) 人参(五钱)

草豆蔻(十四个,面皮包好,炒黄,去面皮) 白术(五钱)

上六味为末,每次服二钱。服时,以水一杯,入枣两个,生姜一小片,同煎至五六

分,温服。

棱术散 夏天,因食冷物,使气积膈滞,或引起心腹疼痛等症,宜常服棱术散。

京三棱(三两,湿氏裹煨。热透,另捣)

莪术(二两,同上制) 乌药(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陈皮(二两,用厚朴亦可)

上为末,每次服一钱,盐开水送服。不限时服。

四顺丸 治老人百疾

神曲(四两,入生姜二两<去皮>,一起杵作饼子,焙干) 大麦芽(二两,炒黄)

草豆蔻(一两五钱,先炮熟,去皮,细剉用) 甘草(一两,炙黄)

上为末,每次一钱,盐开水送服。

橘红散 用于夏日里消食,和气

广陈皮(用一斤,开水浸洗五七次,布包压干,又以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将皮拌

匀,一宿,焙干,称一斤)

肉豆蔻(一两) 甘草(二两)

17/46页

上三味,先将甘草同白盐三四两同炒,候盐红色,甘草赤色为度,再与二味为末,用茶店服,

一次一钱。

附一:黄帝夏季所服奇方

黄帝曾问歧伯,夏季服什么药好呢,歧伯答黄帝道,可服补肾茯苓丸。补肾茯苓丸能治男 子内虚,不能饮食,健忘,悲忧不乐,喜怒无常,四肢浮肿,小便赤黄,精浊淋漓,绞痛 ,膀胱冷痛,阴囊湿痒,口渴饮水腹胀等症状,这些都是属于五劳七伤的。 补肾茯苓丸

茯苓(五钱,食不消加一钱)

杜仲(五钱,腰痛加一钱)

山茱萸(四钱,湿痒加五分)

附子(二钱,有风加五分)

牡丹皮(四钱,腹中游风加一钱)

泽泻(三钱,水气加五分)

桂(三钱,颜色不荣加五分)

山药(五钱,头风加一钱)

地黄(四钱,秋冬加一钱)

细辛(二钱,目昏加一钱)

石斛(二钱)

生姜(四钱,阴湿加一钱)

苁蓉(三钱,痿黄加五分)

上一十三味,共为末,炼蜜为丸,丸如桐子大,每次七丸,日二服,忌房事和生冷、猪、鱼 等食物。

附二:太上肘后玉经二方

龟台王母四童散方

辰砂(四两,本方原用伏火丹砂六两,一时难得,且丹砂不可轻用)

胡麻(四两,净,九蒸九曝,炒微黄)

天门冬(四两,去心) 茯苓(六两) 白术(四两) 黄精(六两) 桃仁(四两,去皮) 上七味合为末,炼蜜为丸,捣万余下。夏天丸服,余月散服。丸子如桐子大,每次二十丸。 服八年,颜值如童,肌如凝脂。

彭君麋角粉方

每用麋角(按:大鹿称为麋,两角丫叉不齐,白如象牙,出于泽中,并非上林之兽。大的一 付可达二十斤,生于海边)取用一两,解为寸段,去其心中黑血恶物,以淘米水浸之。冬十 日夏三日一换,约一个月后,麋角于淘米水中欲软即取出,入甑蒸,盖以桑白皮。候烂如蒸 芋时,晒干,研为粉,再入伏火硫磺一两,每次以酒调三钱服。

附三:五参丸方

五参丸治心热心虚等病

秦艽(七钱) 人参(七钱) 丹参(七钱) 玄参(一两) 干姜( 三钱) 沙参(四钱) 酸枣仁(七钱)

上为末。入蜜为丸。空心时,以人参汤服三四十丸,每日二服。

夏季救命消息

夏三月属火,主长养。此时心气火旺,味属苦。因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所以这时的 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肺。

孙思邈说:夏天天气奇热,应食菽以降温,不可听之任之。此时禁饮温汤,禁食过饱,禁卧 于湿地,禁穿湿衣。

夏三月的丁巳、戊申、已巳,丑未辰日宜炼丹药。

夏三月,睡时头宜向南,大吉。

夏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长养之令,忌起土,伐大树。

《千金方》载:夏七十二日(立夏日起至第七十二日止),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 《内经》载:夏季不可枕于冷石及铁物上取凉,否则大损人目。

陶隐居说:冰水只可以浸物,使驱去日晒而来的暑气。却不可当水服,如服入腹内,冷热相 博,疾病将随之而生。如多家些饴糖拌食,以解酷暑还是可以的。

《书》载:夏天不可露卧,否则令人皮肤成癣,或作面风。

又载:夏天如伤于暑热,入秋后必发痎疟。

《参赞书》载:被太阳晒热的凳子上或石头上,不可急忙就坐。搐热生疮,冷上疝气。人于 大太阳下回来,不能饮冷水或以冷水刺激身体,否则将酿成恶病。

《书》载:五月六日,那深山涧之给水多有鱼鳖精涎载内,饮之成瘕。

《养生论》载:夏日不宜大醉。清晨,可饮炒葱头就一二杯,可使人血气通畅。 又载:风毒、脚气因肾虚而得,人生命门属肾,夏月后,精化为水,肾方衰绝,故不宜房色 过度,免伤元气。《金匮要略》载:夏三月不可食猪心,恐死气犯人灵台(心灵),宜食苦荬 以益心。

《千金翼方》载:夏三月丙丁日,戒夫妇同房。

《养生论》载:夏月宜用五枝汤洗澡。澡毕,以香粉傅身,能去瘴毒,疏风气,滋血脉,且 免汗湿阴处,使皮肤燥痒。

附:五枝汤方

桑枝、槐枝、桃枝、柳枝各一把,麻叶半斤,煎水一桶,去渣,温洗,一日一次。

廿二十四节气 | 小暑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小暑 | 三侯
一候温风至
是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
在火热的七月,蟋蟀也嫌热,不得不避到人类居住的庭院墙角,以期找到阴凉的一角避暑。
三候鹰始鸷
七月,鹰也怕被“上蒸下煮”的日子,开始远离地面,翱翔于高空,在清凉的高空中避暑。
小暑 | 起居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
(一)穿衣勿赤膊,起居须定时
盛夏中,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养生专家提醒,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所以,盛夏时节最好不要光着上身,适当穿些衣物,一来可隔热,二来可以阻挡紫外线的照射。
此外,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些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晚上10时至11时就寝,早上5时半至6时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一日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特别是盛夏时节尤为重要。
(二)小暑起居要防湿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此节气中,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椅凳等,因为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一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上面久坐,就会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另外,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是不好的。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三)小暑起居需少动多静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这里的“卫”是卫兵、保卫的意思,也就是说,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一样,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一个人,只要阳气旺盛,就会百病不侵。
炎炎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养生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这个时候,宜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最好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小暑 | 饮食
小暑时节,很多人会因天气炎热感到食欲不振,因而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但不等于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只吃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因为炎热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变差。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要适量摄入,为了清淡不沾荤腥只能让人抗高温和疾病的能力下降。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吃“苦”尝“酸”保健康
含有苦味的食品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莴苣、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苔菜等。盛夏时节吃苦味食物,不但能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但要注意适量,否则伤胃。
人们出汗多而易丢失津液,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敛汗止泻祛湿,且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炎炎夏季,人们喜食生冷,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莫多食冷饮
过量地吃冷饮会刺激胃肠蠕动,缩短食物在胃肠内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也会引起胃肠痉挛、腹痛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