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脱贫路 ​

  本报记者 张玉娇

  本报通讯员 王欣 王品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近年来切实扛起保生态、战脱贫的政治责任,于2018年8月在全省率先脱贫出列。

  2月25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绿色导向

  谋保护性发展

  2月5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大九湖管理处副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黎宏林来到大九湖村入户走访。在村民陈兴华家中,黎宏林为他带去了一个好消息:2020年第四季度的生态管护工资已经到账了。陈兴华和父亲以前以种植蔬菜和药材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缺乏销路且销售价格偏低,难以维持生计。“就种了一点点蔬菜和药材,那时候收入基本相当于没有。”陈兴华的父亲介绍说。2014年,陈兴华和父亲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随着大九湖镇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的开展,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和大九湖镇政府的帮助下,陈兴华和父亲搬出了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建起了三层楼房,发展起餐饮民宿。2018年,陈兴华被国家公园聘为生态护林员,负责坪阡村卸甲湾片区的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每年发放4800元的生态管护补助。现如今,陈兴华和父亲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本人也于2019年结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生活越来越好了,现在每年都有10万多元的收入,我平常在家照顾孩子,顺便巡巡山,还能有补助拿。”陈兴华说。

  看好身边的林子,就能获得补助,老百姓对资源保护的热情自然水涨船高。自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国家公园累计聘用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2670名。从破坏式开发到保护性发展,国家公园管理局将脱贫攻坚工作融入体制机制创新,让社区居民逐渐由山林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推动农户增收与保护工作良性互动。

  除了提供岗位,带动群众参与生态保护事业,国家公园还从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入手,对460户生态移民搬迁户发放“以电代柴”补贴387万元。

  产业支撑

  变“输血”为“造血”

  下谷乡相思岭村位于神农架西南部,地处偏远,人口分散,老百姓主要以种洋芋、苞谷、红薯等农作物维持生活。2017年以前,很多老百姓家里还住土坯房,吃粗食杂粮。现如今,相思岭村竖起了一幢幢小洋楼,屋旁的田地里也改种上了更具有经济价值的道地中药材。

  “今年我家种了9亩白芨、2亩桔梗,这些卖出去能有上十万元收入。现在公路也修通了,卡里有存款,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相思岭村村民刘文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2017年,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预算资金100万元用于相思岭村扶贫工作,其中30万元用于产业扶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实施脱贫解困工作,帮助困难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药材种植业等短平快产业项目。采取“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按照“提供种苗、负责技术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创新方式,引导和鼓励群众种植中药材。目前,相思岭村46户贫困户共种植中药材300亩,仅药材一项,年人均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

  近年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推动建立“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通过“以奖代补”扶大户、建基地,优化产供销,推动产业转型,变被动“输血”为强体“造血”。累计兑现奖补资金436万元,鼓励和扶持农户发展道地中草药和本地珍稀苗木产业,分别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建立示范基地5000亩。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生产、保价收购等方式,累计培育珙桐、天师栗等20多个品种珍稀苗木33万余株,建立中药材基地2600亩,受益农户达576户。

  为有效降低农户种养风险,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还积极探索农业自然灾害和兽灾商业保险机制,自2018年以来,对社区的木鱼镇、大九湖镇、下谷乡、红坪镇实行农作物种植、中药材种植、蜜蜂养殖及候鸟捕食等野生动物损害及自然灾害商业保险,3年来累计为辖区5962户农户投入保费372万元,赔付社区农户297万元。

  共建共享

  助力乡村振兴

  2月25日,家住大九湖镇的大一学生黎智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返校,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驻村工作队队员彭丽来到黎智家中,关切地询问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2020年考上大学后,黎智就收到了国家公园发放的3000元助学金。“家里刚起了房子,这笔钱也给家里减轻不少负担,儿子在学校也能安心学习了。”黎智的母亲说。

  为让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共享国家公园建设的红利和福祉,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了国家公园社区居民“英才奖”“育才奖”,累计对55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9.5万元,广泛开展社区居民产业技能培训,截至2019年底,累计完成各类人员培训约2000人次,维修通村公路268公里,打通断头路67处,架设桥梁9座,为社区安装太阳能路灯500盏,提供生态节能气化灶1000台。

  如今,神农架国家公园社区居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公众参与格局逐步形成,公园品牌效应逐步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0684元增至目前的18304元,年均增幅16%。神农架国家公园正用青山绿水铺就生态产业脱贫之路,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0)

相关推荐

  • 国家公园在哪里?

    祁连山国家公园 2015年,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五年来,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早前表示,国家公园10个试点区任务基本完成,今年将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另据将于北京林业 ...

  • 青海湖流域首次本底调查完成

    图为青海湖.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供图 中新网西宁2月19日电 (李江宁)19日,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青海湖流域首次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本底调查工作任务完成,全面查清了青海湖流域自然 ...

  • 武夷山:生态有数 发展有路

    登上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山顶,放眼是望不到尽头的大峡谷,层簇的云团向山的深处推进. 黄岗山海拔2160.8米,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中山矮曲林和中山草甸沿海拔梯度由低向高依次分布,形成了5个典型 ...

  • 《梦圆千年脱贫路—重庆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武隆篇5月1日开播

    群山之间,一座百年苗寨一场打破苗寨传统生活及生产方式的改革,遇到重重困难生活习俗的改变.思想观念的冲撞,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看百年苗寨怎样实行三变改革. 艳山红,一个小小的村庄,分布 ...

  • 吕礼民‖党旗引领脱贫路 ,企业助学献爱心

    党旗引领脱贫路 企业助学献爱心 --企业方发言稿 尊敬的赵主席.园区李主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是丹凤乾源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吕礼民.很荣幸,能代表企业方在这里和大家 ...

  • [首藏作品](5900)张秀海: 用鲜花铺就脱贫路

    张秀海: 用鲜花铺就脱贫路◎本报记者 操秀英 在长期百合种植推广过程中,张秀海发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他把这些问题带回实验室,开展针对性研究,再把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最终促进食用 ...

  • 回望脱贫路,感恩共产党 | 永新村:敢想敢为的人们

    1999年的一天,杨财梅和丈夫黑希成合骑一辆摩托车,天刚亮就从海原县徐套乡(现划归中宁县)小湾村出发,在土路和石子路上颠簸了100多公里,下午赶到红寺堡开发区. 当时自治区决定在红寺堡建一个移民开发区 ...

  • “阳光产业”照亮脱贫路

    □ 实习记者 王卫斌 "拔穷根.摘穷帽.光伏发电见真效."这是离石区信义镇新山湾村党支部书记闫文忠自编的宣传语.在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勇于创新的吕梁人民充分发扬吕梁精神,在脱 ...

  • 曲靖市会泽县大井镇:念好山字经 走出脱贫路

    云报客户端 2020-11-29 14:07 会泽县大井镇距县城81公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群众生活在山区.半山区.过去,这里自然条件差,通讯信息闭塞,文化发展落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在全镇4.6万 ...

  • 漫漫脱贫路 殷殷民生情 ——农行弥勒支行为贫困户办理残疾证纪实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决战是农业银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眼下,2020年还剩下不足8个月时间,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容不得一丝懈怠. 2020年4月以来,弥勒市委.政府先后下发了<弥勒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 ...

  • 【图说扶贫故事--淅川脱贫档案18】凤凰追梦脱贫路

    本文节选自<石榴红了-淅川脱贫档案>,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摄影/赵新敏 ,文/田野. 2010年4月4日,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横沟村五组村容村貌,村里只有一条3,5米宽,1,8公里的水泥 ...

  • 【图说扶贫故事--淅川脱贫档案12】夫妻情洒脱贫路

    【图说扶贫故事--淅川脱贫档案12】夫妻情洒脱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