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告诉孩子: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
有一只小鸟,舒服地窝在窝里;
远处,一群鸟儿在广阔的蓝天中越飞越高。
图中还有一句话:
孩子,我知道你很累,可别人都在飞……
这不正是寒假里,许多孩子的真实写照吗?
懒散的孩子,窝在沙发上玩手机吃零食;自律的孩子,在不停地学习,将其他人远远地甩在身后......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能有多自律,他的人生就能有多开挂。
孩子在新学期里的成绩能有多优秀,靠的就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做到多少的自律!
在这世界上,有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
新学期即将来临,你家孩子,能做好自律吗?
所有优秀的背后
都是咬紧牙关的坚持
山本耀司曾说过一段话,被无数人奉为座右铭:
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
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优秀的、拥有广阔人生的人,他的背后,拥有的一定是高度的自律。
去年,“现实版江直树”小宇刷爆了全网,他长相帅气,一身才艺,清华医学院本科毕业直接保送博士......简直就是完美的开挂的人生。
可人们口中的“开挂”,在他看来,不过就是“自律”。
每天早晨7点,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里;离开实验室时,已是夜半时分,甚至常常通宵。
除了埋头苦读、做实验外,他还练了一身的才艺技能。
5岁开始学钢琴,后来又爱上吉他,拍短视频、摄影、剪辑、运动……
在小宇最近更新的视频下,甚至还有粉丝说小宇也应该去拍《中国医生》。
如此自律的人,真的很难不优秀!
所有光鲜亮丽的优秀背后,有的都是咬紧牙关的坚持,和刻在骨子里和血肉里的自律。
和自律的人在一起
才不会甘于堕落
去年,4张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offer,刷爆了全网。
原来,这4张offer,竟出自同一寝室,即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10寝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大学的四年里,4名男孩互相督促学习,一起泡图书馆,还专门定下寝室公约,周末以外时间不玩游戏,谁违约就请吃饭,结果没有一人违约。
和自律的人在一起,才能够互相督促,才不会甘于堕落!
孩子,虽然我不干涉你的交友,但还是希望,你能多和一些学习好、够自律的人当朋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自律的人成为朋友,你会和他们不断地进行良性竞争,这就会成为彼此之间,势均力敌的友情。
学习氛围很重要,如果你的身边,都是一群热爱学习、自律学习的人,相互鼓劲、相互较劲、相互监督、相互追赶,这是必然。
在此过程中,把你的潜力激发,取长补短,慢慢克服自身的弱点,最后做到共赢。
古话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和自律的人多接触,跟上他们的步伐,你就一定不会太差。
他们认真的态度会感染你,让你找到前行的动力。
从小培养好习惯
是孩子自律的关键
伟大的教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从小就培养好习惯,就是孩子自律和优秀的关键。
而小学阶段,则是孩子性格、行为和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是最强的。
为此,建议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他们自律的形成。
1、规律的作息
无论是平常还是周末,都要保持良好而规律的作息。
这能让孩子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身体舒适且健康,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2、做事要专注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轻易打断他的专注时刻,无论是写作业时还是发展兴趣爱好时。
这样他才会在学习中拥有更为良好而集中的注意力,避免三心二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阅读的习惯
坚持阅读从而形成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开拓眼界,也能让他学着独立思考,并建立起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
另外,在如今大语文的背景下,多读书,读好书,也是对小学生的硬性要求。
4、独立写作业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每日的作业,在难题上多思考多动脑,并按时做好错题本,家长不要过多地插足其中。
《自律力》一书中说:
自律的人,会在困境中嗅到危机感,严格控制自己的生活习惯,为自己留出学习和提升的时间。
自律虽然不等于习惯,但习惯的养成需要自律,自律的形成靠的也是习惯。
自律是一种品质
培养自律不是复制他人
有些比较懂事的孩子,会模仿班上的学霸,6点起床早读,学习到晚上11点才睡,可往往要不了几天,就满身疲惫,无奈放弃。
其实,你不必复制别人的自律,因为自律是一种品质,而不是固定的模式。
每个人的目标和计划都不同,自律的内容自然也是不同的, 跟风而来的自律,必定是不适合自己的。
想要自我培养自律,可以从下面三点入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改变身份的自我认同
有两个孩子分别在赶作业。
一个孩子说,我在赶作业;另一个孩子说,我在写作业。
同样是作业,这两个孩子最后的结局,一定是不同的。
“赶作业”的孩子,将作业视为被动,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而“写作业”的孩子,将作业视为主动,作业的过程一定比“赶作业”的孩子来的舒适。
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认同,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
你想要做什么事,或是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坚信自己能完成这件事,自己就是那样的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主动拥抱不适感
所有能做到自律的孩子,其实都是“抵抗小能手”。
写作业难熬,但他们会逼迫自己“再坚持5分钟”;
阅读遇到障碍,他们也会提醒自己“不懂的字去查字典”。
如果你能转变思维,将自律当做一个技能,在学习中尽可能去拥抱和抵抗不适感,久而久之,对“不适感”的容忍度越高,就越能拥有自律的品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每天留点时间给自己冥想
近些年,有一项科学研究证明:
冥想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有明显的影响,长期练习冥想的人,有更强的情绪稳定能力和抗压能力。
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也在《自控力》中提到:
坚持每天冥想,大脑就会逐渐变成调试良好的意志力机器。
因此,建议孩子每天都能花一点时间来冥想,这又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还能真实有效地提高专注力。
贪图享乐是孩子的天性
帮助孩子自律是父母的责任
衡水中学有一句名言:
人生没有寒暑假,人生不是学期制,没有哪个雇主有兴趣帮你寻找自我。
孩子只有足够的自律,日后的事才会顺理成章,也才能如愿以偿。
但自律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很难,因为贪图享乐是每个人的天性,而他们也缺乏足够的自控力。
在孩子恰当的年纪,家长伸出双手,帮助他们学会自律,正是为人父母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过一句话: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而这把火,就是孩子的内驱力。
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对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才能养出自律,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要做的有:
给孩子学习充分的自主权
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帮助孩子建立起学习的内在目标
孩子的内心里有了真正的目标,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才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将需要自律才能做的事,化成习以为常的习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只在关键的事情上培养自律
只在重要的事情上要求自律,这是自律有可能达成的前提。
自律的本质,其实是反人性的,它需要我们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来维持,而对于孩子来说,想要长时间地持续着这份意志力,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孩子没办法无时不刻都保持自律,不如培养他在关键事情上的自律,即上课、作业和阅读。
上课的45分钟里不开小差、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记笔记,这是自律;
作业时间里,认真写好每一科的作业,不走神,不拖拉,这是自律;
每天预留至少半小时的时间用于阅读,做好摘抄笔记,这是自律。
只要孩子能在关键的事情上做好自律,家长就不要对他要求太多,尤其是不要用大量的要求来“压榨”孩子,猛烈地消耗孩子的意志力,否则结局有可能本末倒置。
有句话说得好:
唯累过,方知闲;唯苦过,方知甜。
自律学习很累很苦,但它可以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霸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也没有人能永远靠着天赋和运气,只有严于律己,脚踏实地,才能走上更高大上的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