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战争启示录(上)
虎哥天天撸财报,但是今天不想撸。今天聊点啥呢?聊打仗,光伏行业的战争。
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下,光伏产业最近越来越火了。对于这个行业,这些年我们听得最多的消息有两个,一个是扩产,另一个还是扩产。
我们翻一翻光伏上市公司的公告就会发现,这里面,不管是大哥还是小弟,一言不合就是投资几十亿,没得个几十亿,估计都不好意思发公告。
这一个个咋咋呼呼的,都挺豪横,动不动几十亿、百把亿,跟咱炫富呢?不是的,因为这个行业,又开始打仗了。
为啥是“又”呢?因为这个行业打仗打了十多年了,首富都“打死”好几茬了,在没有出现有话事权的寡头之前,这个仗,还要打下去。
所以这一个个动不动就投资几十亿,动不动就跟上游供应商签订几十亿的长单合同,很多其实是迫不得已,在战争来临之际,除了扩军备战,你别无选择。
有道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一、战队集结
接下来,介绍战场上集结的主要战队。
第一战队——隆基军团
这家公司凭借凶狠地押注单晶硅和金刚线切割技术,在多晶和单晶的技术路线之争中大获全胜,从地方割据势力崛起为带甲百万的大诸侯。目前的光伏行业里,隆基是实力最强、财力最厚的大佬,武林盟主的不二人选。
隆基凭借在光伏硅片领域的优势进行单点突破,目前在产业链上布局很深,从硅棒、硅片到电池、组件再到下游的光伏电站,都有涉及,也就是说,在主产业链上,除了最上游的硅料,它基本在每个环节都有布局。
第二战队——晶澳军团
晶澳是光伏行业中征战多年的老将了。这家公司最初的技术功底来自于晶隆半导体和日本松宫半导体的合资企业,它也是做单晶硅片起家的,05年晶澳成立后开始大举进攻太阳能电池,10年电池产量做到世界第一,其后继续向下游挺进,做单晶组件,16年到20年组件出货量都位居前三甲。
这家公司经历了十多年的征战能屹立不倒,其实力不容小觑。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它跟隆基类似,除了硅料,它从硅片到组件都有深度布局,也是典型的“一体化”打法。
第三战队——通威军团
通威这家公司比较有意思,它是做水产养殖和饲料起家的,06年开始玩光伏,也是资深玩家。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它的火力点主要在上游的硅料以及下游的电池和组件,核心竞争力是硅料,它没有涉及硅片环节。不过,通威在去年年底宣布,要砸50亿在四川乐山投资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如果这个项目建成,它将打通从硅料到组件的全产业链,这在行业内是独一份,牛逼很大,看点很足。
第四战队——中环军团
中环是唯一能跟隆基分庭抗礼的硅片大佬,这家公司的火力布控主要在硅片环节。它的战略非常鲜明,坚持专业化,专注单晶技术路线,与产业链上的小伙伴协同发展。
这家公司是典型的“专业化”打法,期望在光伏领域的核心环节——硅片上,取得领先的技术优势,以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壁垒。比如它主推的210硅片,战略目的就是希望在技术层面上能超越隆基等竞争对手。
第五战队——天合军团
天合军团,中环的好基友,其火力布置主要在下游的电池、组件环节,其组件出货量长期位居全球前三。这家公司也是比较典型“专业化”打法,兵力主要集中在下游环节,期望在细分市场建立起技术优势,以赢得市场。
这种公司对行业内的新技术比较敏感,比如当中环力推“210”硅片时,天合的响应是最积极的,它也是目前在“210”组件中发力最猛的企业。
第六战队——上机军团
上机数控是硅片领域的后起之秀,这家公司本来是做光伏设备的,近两年进军硅片,特别是在210硅片上大展身手,生意好到爆,公司隔三差五发个巨额订单合同,股价也是一飞冲天,它是隆基、中环之外硅片领域最主要的玩家之一,俨然已成行业新星。
第七战队——东方日升
东方日升也算是行业后起之秀,从产业链布局来看,火力主要集中在下游电池、组件环节,出货量位居全球前十。
这家公司走的也是专业化路线,特别是在异质结电池领域押上重注,以期取得技术领先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其他的主要玩家还有晶科能源、阿特斯,这哥俩都在美国上市,这里不细说了。A股上市的还有正泰电器,它组件出货量排名前十,在下游的光伏电站运营和工程承包领域也做得比较大。协鑫集成在组件领域、爱旭股份在电池领域,京运通在硅片领域,都是颇为重要的玩家。
另外如设备、玻璃、其他辅料等供应商,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二、战场特点
光伏这个行业,目前呈现出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产品严重同质化;二是产能严重过剩。
先说产品同质化。光伏的主产业链,从硅料到组件,无论是专业化企业还是一体化企业,没有谁可以傲娇地告诉大家:我的产品是最先进的、最牛逼的,我的产品明显领先竞争对手,我的技术最牛。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差异化较小,即使是行业龙头,也难以获取品牌溢价。
而它的下游客户——光伏电站运营商,对价格极其敏感,因为光伏组件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它的投资成本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在大家的组件没有明显技术差异的情况下,价格成为其采购的第一要素,品牌没那么重要。
这个特征就决定了,成本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成本取决于多个因素,除了自身管理水平外,更重要的,一是你在产业链上的布局,二是生产规模。
也就是说,一体化公司比专业化公司更有成本优势,体量大的公司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两年光伏企业在疯狂扩产,据不完全统计,隆基、通威、晶澳、天合等13家头部企业2020年共宣布了40个扩产项目,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投资预算在200亿以上的项目就有三个,百亿级的有9个。
根据Solarwit治雨统计,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一年新增的组件产线高达500条,新增产能超过200GW!而全球一年的需求,也不过是170GW左右,也就是说,一年的产能扩张就超越了全球需求!
产能过剩之严重,可见一斑。
产能过剩的行业格局下,必然是血雨腥风的价格战。
所以我们看到,去年下半年开始,多家光伏企业纷纷签订硅料长单、硅片长单、玻璃长单,疯狂锁定上游原材料,这一切,都是在为行业大战准备弹药。
那么,在这一场已经来临的行业大战中,哪些企业胜出的概率更大?明知产能过剩,为什么它们还要疯狂扩产?专业化公司和一体化公司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在哪里?为什么会形成以隆基、晶澳为代表的“182联盟”和以中环、天合为代表的“210联盟”?两大阵营竞争的本质是什么?
这些问题,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