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少年成长为“数学巨人”,他的故事太励志
京报网
“对我来说,数学赋予我的,是一本让我在世界各处随意走动的护照,同时也是探索世界强而有力的工具。”近日,“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亲述自传《我的几何人生》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了他从中国乡村的贫穷少年成长为世界顶级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2021年春,清华大学发布了“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宣布即将面向全球招收初高中的数学天才少年,培养未来数学及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无需高考,直接入学清华”的培养计划,引发了广泛热议。作为该计划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成为焦点人物。
谁是丘成桐?1949年,他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书香世家,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十四岁时,父亲遽然辞世,这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年少的丘成桐一夜长大,开始一边勤奋打工,一边拼命学习,逐渐展现出对数学的非凡天才。二十岁,他远渡重洋,短短两年后即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二十七岁,他破解顶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引起数学界的巨大轰动;三十岁,他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
究院终身教授;三十三岁,他荣获“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华人数学家。2018年,丘成桐荣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这是该物理大奖首次颁给华人数学家。自此,丘成桐也成为世界唯一一位包揽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克拉福德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四项大奖的科学家。
一个科学巨人之所以能够站在高峰之巅,一定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漫长而艰难的攀登。“有人说我在解决数学难题时会展示出惊人的坚毅,我相信这部分应继承自母亲。就算在最艰难的岁月之中,她仍然激励我努力读书。”丘成桐在书中深情回顾了家庭给予自己的支持,并谈到对“天才”的看法:“我其实并不喜欢'天才’这一说法。我所相信的,乃是坚持的力量;人生最大的荣耀,乃是屡败屡战。”
丘成桐是一位学贯中西、融通文理的大家。从几何拓扑学到量子力学,从卡拉比猜想到黑洞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了物理学中的广义相对论、弦理论等。此外,家学深厚的他自小随父亲遍读中国古典文史典籍,倡导以人文之精神滋养科学之研究。
他以王国维之“三境界”描摹自己从事数学研究的心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刚开始时要找到一个制高点,对整个问题形成通透的理解;然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眠不休、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到了最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光一闪,完成证明。他说:“我相信,对看似'无用知识’的追求,会出乎意料地成为'超乎梦想之应用’的泉源。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冲破各学科间的藩篱,找到一片令人振奋的、富有成果的沃土。以数学为出发点,依靠它的指引,照亮我寻找真和美的旅程。”
在这部自传中,亦处处可见这位数学大师的人文情怀。在每一章节开篇,都配有一篇丘成桐撰写的点题诗词,附录部分还收录有一篇洋洋洒洒几万字的《中华赋》。在他精密复杂的数学人生中,浸润着最温柔敦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虽然在青年时代离开了祖国,但是几十年来,丘成桐从未放下对祖国的眷恋,对中国青年成长的关心。他在书中表明心迹:“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数学基础,就没有良好的科技。21世纪应当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代,我要为中国数学教育服务,帮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成为领导世界的国家!”
2008年,他创办了丘成桐中学数学奖,鼓励中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与传统竞赛不同,“丘赛”更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鼓励独立思考,而非刷题。此外,他还发起了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多项科学竞赛,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高校主持和创立数学研究中心,致力于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培养新一代人才。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依然继续进行着大量繁杂艰深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
(原标题:从乡村少年成长为“数学巨人”,他的故事太励志 丘成桐出书自述“我的几何人生”)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