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期 : 《梅雨天》点评老师:张中央/沧海云翥】

点评老师简介:
     张中央,笔名:沧海云翥/云想衣裳。 
性别:女,汉族。湖南省湘乡市壶天镇人,迁籍广东。 
2012.12月【碎玉诗词学院】诗词培训、创作学院创办人。 
2016.9.9日【深圳珠江文学社】社长、营运人。
【江山文学】/《墨香书社》股东。 
【壶天诗联苑】特邀社长。  
【光明诗词协会】会员。  
部分作品刊登于《湖南.壶天诗联苑》、《江山文学》、《极文学》、《中国好诗词》。《深圳.光明诗社》、《湖南.涟源诗社》、《湖南.壶天文学》,《吉林省.长岭文艺》、《湖南民俗文化》书刊等。
待评作业:
1.《梅雨天》作者/欣慰文
细雨绵绵笼海滨,往来行客少精神。
得闲儿女荧屏里,白发恐无担菜人。
高级群本期作业,要求内容是:梅雨季,题目自拟。
梅雨季节,如果,在港粤等地,现在就是了,但对于长江以北就不一样了。
梅雨季节是每年夏季的六月份、七月份这段时间,梅雨季节这一名称自古就有,因为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正好是江南地区梅子成熟变得金黄的时期,因此古人就将频繁降雨的这一段时期叫做梅雨季节,而这一叫法也被我们沿用至今。
  梅雨这一现象在我国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在这段时期内,暖空气与冷空气在这一区域汇合,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冷暖空气对流活动,而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当中又夹杂着非常多的水汽,因此就出现了连续性的降雨情况。
  每年的梅雨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不同,例如持续的时间、降雨量,以及范围等都会有所变化。在梅雨季节期间,空气当中的湿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居家要做好防潮工作,特别是对于衣服的防潮处理要做好。梅雨季节过后,气温就会快速飙升,炎热的夏季也就正式的到来。
而欣慰大哥也给我们提供了梅雨的意境的思考,从而,加深梅雨之美。
梅雨有哪些意境之美呢?
其一,中国古代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要求远不如今天。
所以,遇到黄梅天这种不宜出门耕作的天气,反而感觉轻松休闲。
观赏雨景,品尝梅子,其乐融融。今天的人们已很少有“闲窗听雨”的雅兴了,更何况上下班上下学赶路是极讨厌梅雨天的。
其二,当时的生态环境远远没今日好,尤其在农村。但你看他们,楝花清香、高柳乱蝉、鱼动新荷、蝶舞莺飞、蛙闹燕喧,何等美妙的环境!这样的天地广阔、绿被覆盖、空气流畅的感受,非我们今天所能体验得到的了。
其三,不能不说的就是一些诗人词客远离黎民百姓的缘故。他们笔下的梅雨景象未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小园台榭、园林殿阁毕竟离老百姓很远。
所以“梅雨”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出自古典诗词,尤显中国古典诗词之博大精深。“杜陵诗卷是图经”,透过唐诗宋词,我们窥见了浸淫在梅雨中的一幅古今风情图卷。在梅雨天读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每年的六、七月份,许多地区都会出现持续阴雨的气候,因为恰逢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每到梅雨季节,细雨绵绵、雾霭重重,雨打芭蕉点点滴滴,屋檐下像织起了雨帘,人们的心里也似灌入了铅块,听着这不着边际又没有尽头的雨声,很容易陷入无限的忧思。虽然词人贺铸笔下立意新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描写得如此缥缈朦胧,但更多的还是令人感受到一种闲愁。
梅雨如烟似雾、无声无息,仿佛来自天空的使者,满怀柔情地亲吻着大地,雨点落到地上就很快地掩藏了行踪,又汇入溪流,奔向大海。陆游夏日纳凉,“梅雨初收景气新,太平阡陌乐闲身”;黄公度道间即事,“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纤柔的梅雨任意飘洒,满天的阴云密密麻麻,岁岁年年,梅雨都准时来到,寒塘颭露荷;年年岁岁,是非曲折不入心,神清魂梦亦无多。下面精选五首梅雨的古诗词,一起欣赏!
1、梅雨
唐代: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蜀中四月细雨迷蒙,迷雾难开。成都有个犀浦镇,那里春水盈野,一派浩渺。诗人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深清的河水滚滚东流,蒙蒙细雨打湿了茅屋,山间云雾弥漫,田里春水浇灌。河中仿佛整日都有蛟龙在嬉戏,一个个漩涡,在河岸边不停地折返。这里的“南京”是指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县,此诗描写的情景,壮美与纤丽互见,宏观与微观俱陈。
2、梅雨
唐代: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梅子成熟时,正是江南晚春季节。阴雨绵绵,苍茫一片,梅雨有时一下就是一个多月。被贬为永州司马的作者在永州遇上糟糕天气,心中更是苦闷,遂作此诗。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借苍茫细雨来抒发作者无边无际的思乡忧愁;蒙蒙细雨,仿佛就像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借景抒情,一个“愁”和一个“梦”字,点化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景交融,风格沉郁。
3、千秋岁·咏夏景
宋代:谢逸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这是一首夏季避暑词,梅雨落过,水草邃起,点明时序风物。情随湘水,梦绕吴峰,屏风上所绘山水,使人遥想名胜景色。琴书倦、鹧鸪唤醒,南窗倦卧,写日常午睡之情。于是耽情歌舞,玩月晚凉,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夏日图景。这首词写景抒情,用事运典,无不思致缜密。全词笔调纤灵,语句凝练,是宋词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4、南歌子·湖景 宋代:苏轼
古岸开青菰,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此词是苏轼游西湖时所作,古老的西湖边丛生了一片青菰,碧水在新渠中流淌;湖光闪闪,照满了万家的楼房。面对西湖美景,苏轼却提醒自己,要牢记自己的抱负依然难以实现,显现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内心抑郁。在端午佳节碰到了连绵梅雨,令人不知所措,余生就像一叶小舟任其漂流。舟侧又遇到杂草丛生的菱角和菰根,浮在湖面,累累相阻。那湖面的千顷明月光,皓洁清沏,又使人留恋难返。此词时悲时喜,曲折委婉,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境。
5、咏雨 唐代: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唐太宗每年都要参加春耕大典,还常常亲耕于籍田。唐太宗看到这场“梅雨”有利于农作物的收成时,非常高兴地即兴创作。这首诗用词生动,描写栩栩如生,作者抒发个人的情感,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却通篇不着一个“喜”字,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好,对梅雨季节做了一些常规的剖析,我们下面来看欣慰大哥的诗。
起句:
细雨绵绵笼海滨,
起,景起式,作为小文的起拍,起句切入主题“梅雨天”。
初夏,细雨绵绵笼罩着海边小城。
海滨 :近海之处;海边。
《书·禹贡》:“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孔颖达 疏:“海畔逈阔,地皆斥卤,故云广斥。”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三:“虎伏避故尘,渔歌游海滨。”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适有鱷鱼为害,国王不能制,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 韩昌黎 文读而焚之,鱷鱼遂遁去。”
承句:
往来行客少精神。
承,承上启下,起承为一个组合,承句在起句的立意上继续阐述递进引出下文。
作者是广西北海人,属于南方,气温较高,所以,梅雨季节比北方要早。
其实,广东、香港、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梅雨季节从春节就开始了,一直到五六月。
家里的地板墙壁都是非常潮湿,甚至墙壁是流水的状态,我们广东称这种天气地方语为“回潮天”。
这种天气,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危害性的,嗜睡、疲倦不堪、湿毒重影响肝脾,而且,人还容易得风湿关节炎。
转句:
得闲儿女荧屏里,
转,转折应有变化,迂回曲折令事物得到更好的伸展。
有空的时候,在电脑或手机微信与儿女视频,相互关切生活。
为了生活,年轻力壮的,都到外面拼搏去了,乡村流守儿童、老人比较多,微信视频已是生活常态了。
合句:
白发恐无担菜人。
合,笔落章成之句,无论概述总结或借景借物抒情,合要贯穿全文,收笔言尽而意无穷。
转合相并,平时有空就与儿女视频聊天,白发匆匆之身恐怕无担菜之人。
担菜人,是担菜过巷卖菜的吗?
欣慰文:@群主:沧海云翥。担菜人,是挑着菜穿街走巷的卖菜人啊,那个城市都有的。
梅雨季节,下着雨,所以挑菜人也许不出来,你说白头人不担心吗?未经操心之人那能理解白发人的心思啊,你说是吗?
转合关系是什么?
欣慰文:
 合并理解是:未操心持家的年轻人的在梅雨得闲时的情态,与白头人形成对比。转句是给合句白头人的衬托,更加突出合句白头人的无奈。前面铺垫景色。
如果这样,那么,我对转句理解稍有分岐。
“得闲儿女荧屏里”,因为这是以第一人称行文,所以,我的理解是,我有空时便与儿女相见视频里。
一下子又进入到白发人自己,衔接不融洽。
上下相联的关系没衔接好,并列关系也没运用好,问题是在转句,没表述清楚。
纵观全文,这是一首梅雨季节的生活记载,表达了在这湿气重的季节,人们出行不便,一下雨便没什么事做,儿女沉迷于手机或电脑,而我们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却担心没有挑菜过巷卖菜的菜贩,没有担菜人也即意味着就没菜吃。
建议,再斟酌修改转句,相信你能改好的,辛苦了。
修改作业:
1.《梅雨天》作者/欣慰文
细雨绵绵笼海滨,往来行客少精神。
得闲此刻谁愁苦,白发恐无担菜人。
点评老师:沧海云翥。
      深圳珠江文学社。
         :沧海云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