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尹师鲁第一书》一课一练及答案

第三单元  第10课

一、基础积累

1.下列“使”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约使人如河上 ②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③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④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⑤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⑦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⑧妾不堪驱使 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⑩使六国各爱其人

A.①②③⑦⑨⑩/④⑥/⑤⑧

B.①⑦/②③⑨/④⑩/⑤/⑥/⑧

C.①②③⑦/④⑨⑩/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答案】B

【解析】①⑦派遣;②③⑨让,使得;④⑩假使、假如,连词;⑤使者;⑥出使;⑧使唤,使用。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沿汴绝淮 绝:渡过

B.则戚戚怨嗟  戚戚:悲伤

C.但问所言当否而已  但:但是

D.既受命  既:已经

【答案】C

【解析】但:只是,仅仅。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觉身是县令矣  是:判断动词,是

B.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暗:黑暗

C.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吊:慰问

D.俟到夷陵写去  俟:等到

【答案】B

【解析】暗:不了解。

4.下列各句中,“因”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B.昨日因参转运

C.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

D.因无景观,不曾至

【答案】A

【解析】A项,介词,通过。其他三项均为介词,因为。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5.下列“相”字与例句中“相”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莫苦相尤否

A.杂然相许 B.前在京师相别时

C.相师成风 D.益相喜贺

【答案】C

【解析】C项,互相。其他三项与例句均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约使人如河上      如:如果

B.便遣白头奴出城  遣:派遣

C.及得师鲁手简  简:信、便条

D.怪不如约  怪:责怪

【答案】A

【解析】如:到……去。

7.下列“见”字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 ②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③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未得与项羽相见 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⑨英雄所见略同 ⑩图穷而匕首见

A.①④/②③⑧/⑤⑨/⑥⑦/⑩

B.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⑩

C.①④/②/③⑧/⑤/⑥⑦/⑨/⑩

D.①④/②③/⑤⑨/⑥⑦/⑧⑩

【答案】C

【解析】①④看见;②引见;③⑧表被动;⑤会见;⑥⑦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⑨见解;⑩显露,出现。

8.对本段文字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

B.本文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C.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朝廷重用奸臣的不满。

D.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答案】C

【解析】“怀才不遇”的说法显得牵强,依据不够。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B.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C.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D.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答案】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徽宗、钦宗。

B.古代官员改任官职多用迁、徙、调,累迁、左迁、擢是指官吏的升迁。

C.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D.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钱粮及一切财政事宜。

【答案】B

【解析】“左迁”是指降低官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建议均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得到皇帝重用。

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来意见不合。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二人联手打败金兵;后来,吴玠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浩不同意,被调往金州。

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答案】B

【解析】“建议均被采纳”分析有误。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请求派轻兵从小路赶到滑台,等他们走到一半路时,就可发动攻击。

(2)金州残损破败得特别严重,人口所剩不多,郭浩招募聚集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把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到各地。

四、语言运用

1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用一句话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态度鲜明,不超过25字。

10月13日,西安市民赵先生不慎将钱包丢失,装在钱包里的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也一同丢失。昨天一大早,赵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家“失物招领公司”,称赵先生的钱包被人找到了,很多证件装在里面,要领回需要交一定的费用,银行卡一张是10元,身份证是30元。

目前,南京、杭州等地陆续出现有偿失物招领公司,失主从这些公司找到自己遗失的物品后,都要交付一定的费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偿失物招领,是对拾金不昧的道德传统的蔑视和颠覆(或:有偿失物招领,你情我愿,是商品经济下道德观的重构)。

14.下面文段可以推断出若干合理结论,请参照①的方式,写出另外两个结论。

有人说,学习时要将重点内容放在主要位置。重点内容是必要条件,关系到学习成功与否。重点内容没学好,学习一定不成功。但是,细节也很重要,它是充分条件,同样与学习成功与否相关。一个成功的学生是能够协调好重点内容与细节的关系的。

由此可推出以下结论:①如果学习不成功,那么说明重点内容没有学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即使学习成功了,也不代表所有的细节都处理好了

③只有协调好重点内容与细节的关系,学习才能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