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洪涛:实战中的心理选择丨交易者说
孟洪涛,美籍华人,美国华尔街专业机构交易员,是目前华尔街最重要的威科夫理论交易专家,擅长市场细节分析和危机管理。20年证券从业经历,曾担任GECapital资产管理风控总监、Bank of Amreica投资总监、香港哥顿思坦普投资顾问,现为美国资本城基金总裁兼基金管理人、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亚洲区首席顾问。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夕,他是最早发出预警并撤资的机构投资经理,由此确立了他在华尔街交易圈中的卓越声誉。目前其交易主要集中在美股市场、期货市场和中国股指期货市场。
交易心理是个老话题,市面上很多书中都说:你应该这样想…… 你不应该那样想…… 你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在交易中改变自己的心理等等……这些教导可能让我们在交易认识上有些感悟,不过想通过这些建议彻底改变自己的心理习惯,还不是个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实战中,CM(主力机构)往往会设局引诱公众进入一种情绪当中,此时公众自己本身的性格习惯还是占主导地位的,他们很快进入到那种情情绪当中,那些书上的教诲早都被情绪请走了。
比如上证指数,从今年5月份开始,专家和市面上早都传言是大底了,公众都蠢蠢欲动。(我也接到很多咨询短信,他们非常肯定地告诉我大底已经出现了)。在市场这种情绪下,5月末出现了一次大涨行情,这只阳线的煽动力大于任何指标和消息。公众已经被它带入一种狂热当中,大家都在激动地奔走相告,牛市开始了。这个时候,还谈什么交易心理训练,公众的贪婪已经战胜了一切。然而狂热之后,6月1日-8日市场给了公众一次教训,人们盼望的牛市没有出现,于是公众为了说服自己,认为这种窄幅盘整是上涨中的调整,价格会继续上涨。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描述公众的心理选择。CM抛出了一根长阳,公众就立刻被引诱入局,此时他们习惯性地选择了贪婪心理(人的正常心理反应),而书上的东西已经无法说服他们。
既然那些心理方面的书籍无法起到实质作用,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克服这些心理问题呢?我们到底能不能在处理交易的时候,面对一种无法自拔的行情(比如上述情况),能够做到不带情绪的傻瓜式处理呢?下面我就讨论一下解决方法。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E3MTAvMjE3ODYzMjgxXzJfMjAyMTAzMTcxMDU5NDIyNzE=.jpg)
要克服自己心理问题,我们何不观察和研究已经进场的那些人的心理(如果无法改变自己,就不要试图改变自己)?这样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研究别人行为上。在已经进场的那些人当中,散户的行为不重要,我们要盯紧CM的行为,只要摸准他们的意图,市场的背景就清楚了,我们的交易方向也就清楚了。如左图所示,5月末的大涨出现后,我们知道很多公众已经上车(假如你没把握住,也跟风进了),接下来4天出现了这种窄幅盘整行情。此时如果你关注自己的心理,你会找一切理由让价格上涨,这是情绪在控制你(贪婪心理开始作怪)。但是假如此时你把注意力放到其他人的行为上,会发现一些问题。主要问题隐藏在1号:这么大的成交量说明跟风还在继续(买盘在增加),公众在买突破。但是价格没有随着众多买家的努力而上涨,这是个疑问!是谁把价格压了下来?只有供应区聚集的卖盘才有这个能力,这个卖盘的力量已经超过了买盘的努力,导致价格滞涨。且收于底部。此时你知道了CM的态度,他们还没有到看涨的时候,或者因为他们还看跌,或者是因为他们的吸筹还没有结束,总之目前市场还没有到真正开始上涨的阶段。通过这种方式,你回避了自己的情绪,并且从CM的行为上看出:你的进场时机不对,应该立刻出场,因为此时市场背景是供应大于需求(买盘没有持续性增长)。CM会尽力隐蔽自己的行为,然而正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让他们的意图暴露了,你从他的行为上知道了他对价格的态度。(同理6月21日也是CM的行为)。
使用这种控制情绪的方法的关键:熟练掌握价格行为和CM心态的对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总结和应用。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这是上证的周线图(2013年8月之前)。
我们以后也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价格下跌后进入长时间的震荡交易,这个时间长得足以让人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心态受情绪影响很大,他们无法确定未来的方向,大部分人感觉无从下手。我们现在观察一下已经交易过的人的行为,特别是CM的行为,因为通过他们的行为,我们能够知道他们对市场的态度。
『 作者已授权交易员联盟发布,文中观点为作者分享观点,不代表本平台及所在机构观点,据此操作盈亏自负。期货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