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旗袍捉奸,86岁依然优雅,死后捐献遗体,她才是中国最后一位贵族

来源 :一日一度(id:yryd115)

1
上海南京路永安百货,距今100年有余。
创建永安百货的郭氏家族,多半移居海外。
唯独郭家“四小姐”独树一帜。
终生只穿中式服装,梳中式发髻。
 
两度拒绝家族的移民邀请,坚持留在中国。
 
她前半生锦衣玉食,是上海滩唯一的“明珠”。
与宋家三姐妹交好,跟康有为的外孙女是闺蜜。
出行有保姆、保镖陪护,餐具用银器、玉器。
后半生露宿凉亭、替夫还债。
扫马桶、修铁路,历尽坎坷。
却不改灵魂的优雅。
因而被称作“上海滩最后的贵族”。
优雅不是温室里的扭捏作态,而是逆境里不舍灵魂的高贵。
四小姐,全都做到了。
2
四小姐的父亲郭标,原是广东人。
早年远渡重洋,来到澳洲,靠做水果发家。
在悉尼买下一处豪宅定了居。
后院大得容纳两座花园。
家里佣人清一色老外,孩子们的母语理所当然成了英语。
回国前,四小姐一直没有中文名,家人都唤她Daisy
四小姐是郭标最宠爱的小女儿。
孩子出生后,他便将摇篮摆放在自己卧室,亲自照料。
满周岁时,还给四小姐穿上高贵的白色蕾丝裙。
专程开车到照相馆,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周岁纪念照。
再大些,四小姐有了独立卧室,仍要紧挨着郭标。
那时候郭家有座玫瑰园,郭标每天清晨都去侍弄花草。
而唯一的陪伴便是小女儿Daisy。
Daisy,中文意思是雏菊。
他在花园里告诫四小姐:你要像鲜花,不要娇气,要骄气。
那时候四小姐一定似懂非懂。
可她后来的一生,竟走完了父亲这12个字的期许。
3
郭氏家族应孙中山之邀,回上海创办永安百货。
郭标举家迁回上海,住在街对面的东亚酒店。
这是四小姐母亲的家族产业。
从此每日一推窗,就能看见在建的永安百货。
1920年,四小姐进入中西女塾就读。
中西女塾培养了宋家姐妹、张爱玲等名人,是响当当的贵族女校。
 
四小姐入学,也第一次有了正式的中文名。
郭婉莹。
是好友帮她找来当红作家谢婉莹的名字,替代了“Daisy”。
多年后,两位婉莹小姐在北京相遇。
 
郭婉莹大方地说起这段往事,两人相视一笑。
 
女塾毕业,大部分女孩只有两条出路:嫁人或者留学。
四小姐郭婉莹被家里安排了婚约,闺中待嫁。
一次,未婚夫艾尔伯德从美国回来,送了她一双丝袜。
“这袜子真结实,穿一年都不坏。”
郭婉莹当下便判定,'我不能嫁给一个会和我谈丝袜结实不结实的男人。No fun。'
她提出分手时,未婚夫拿了一把手枪,威胁郭婉莹。
四小姐镇定地说:“你不杀我,我不愿意和你结婚,你要是杀了我,我也不会和你结婚,因为我再也不能和你结婚了。”
毫无办法的艾尔伯德,又将枪对准自己,准备自杀。
四小姐苦劝:“现在你好好地回家去,只是不和我这样一个人结婚,要是你杀了你自己,你就永远不能结婚,连整个生活都没有了。”
一个贵族小姐在两条人命生死攸关的时刻,展现出了异常的镇定。
也震慑了艾尔伯德。
<左一:郭婉莹;右一:宋美龄>
郭婉莹如愿以偿解除了婚约,她打定主意不再做郭家的金丝雀。
 
当哥哥催促她,赶时髦,继续弹钢琴、学开车时,郭婉莹头一回反抗了。
她只身前往北平,考入了燕京大学心理系,继续深造。
郭家四小姐悔婚求学的事,震惊了上海滩的贵族圈。
30年代,贵族女性被当作花瓶还是常有的事。
 
郭婉莹却站出来,成了拒绝命运摆布的第一人。
 
4
来北平没多久,1932年父亲郭标去世。
郭家平静地分割了遗产,没有狗血,没有阴谋。
在多房姨太太的老式贵族大家庭,优雅地分遗产,实属罕见。
郭家一门的家教素养,可见一斑。
渐渐从丧父之痛中走出的郭婉莹,遇到了麻省理工毕业回国的吴毓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吴毓骧也算名门之后,他的太姥姥是林则徐的女儿。
只是吴家到这一脉,家境微寒。
两人在一起门第落差之大,郭家人都看不上这位女婿。
认为吴毓骧高攀了郭婉莹。
可禁不住郭婉莹喜欢,她毅然选择了这位穷书生。
新婚燕尔,也有过一段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神仙眷侣日子。

可吴毓骧偏偏亲手打碎了圆满的生活。
 
他出轨了一个寡妇,夜不归宿。
那时郭婉莹已身怀第二个孩子,挺着肚子,找上门。
没有破口大骂,没有恶语咒怨。
只说了一句话:“该回家了。”
在世间最烂俗的剧情里,郭婉莹做出了最优雅的举动。
1949年后,郭家老小移居美国。
只有郭婉莹留了下来。
失去了家族供给,她也得出门工作养家。
不久,生活的巨浪再度摧毁了她的生活。
1957年,吴毓骧被划为右派,关进监狱。
郭婉莹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勤。
昔日四小姐荣光不再,她需要守护的是一个独立女性的尊严。
5
吴毓骧被抓捕时,从家里搜出一把手枪。
这是郭婉莹二哥不小心留下的枪支。
在混乱之中,也成了吴毓骧的重要罪证。
检方要求,必须赔偿64000美元。
祸不单行,在狱中不堪重负的吴毓骧竟一命呜呼。
一贫如洗的郭婉莹,为偿还欠款,被赶出原来的居所。
昔日的首饰、家具被贱卖。
依旧填不上窟窿,她试图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
给远在美国的哥哥写信,请求经济帮助。
信件经过重重筛查,到了大洋彼岸。
最后只有一位哥哥寄来了8000美金。
那时的郭婉莹正和两个孩子生活在四面漏风的凉亭里。
没有往日的名贵宠物。
她给孩子带回来两只小鸡,细心照料。
没有佣人,没有烤箱。

好友教她用铁丝搭架,在煤火上烤吐司片。
 
甚至用吃饭的碗,也要盛上自制的下午茶。
在这种最差的条件下,她仍不抱怨。
“晴天的时候,阳光会从破洞照进来,好美。”
上海滩的明珠哪怕滚落到尘土里,也不掩其光。
郭家原先的佣人重病,山穷水尽的郭婉莹硬是凑了钱,给她当医疗费。
也正因此,哪怕郭家没落。
郭婉莹走到哪儿,都有人还尊称她“四小姐”。
6
丈夫吴毓骧的去世,远远比不上活着的煎熬。
60年代末,父亲、丈夫的棺木被人掘出,当众损毁。
只因人们痛恨她的出身。
人们幻想她昔日声色犬马的生活。
将她描述成跋扈奢侈的富家小姐,说她颐指气使地冲进永安百货。
坐在软椅上,一手夹烟,一手端咖啡。
 
让所有的柜员一一捧出新品,供她挑选。
 
而这些画面,每一帧都不属于她。
郭家家教森严,要是她真这么做了。
纵然是郭标最爱的小女儿,也非得逐出家门不可。
可没人能帮她澄清真相。
从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郭婉莹,被带到特殊培训班。
在一片荒石之中,往日执银箸、握钢笔的纤纤玉手,要举起大锤。
将一块块巨石敲成碎石,支援铁路建设。
她还要剥白菜、刷马桶,面朝黄土干农活。
十根手指累得变形。
当动荡过去,她重回讲台,在一所业余大学教英语。
哥哥为她寄来了重要的英语教辅资料。
郭婉莹为这次重生做足了努力。

她认真备课,一丝不苟地教学。
 
可同校的老师们,并没有放下偏见。
 
他们一次次批判、斥责她,甚至暴力对待。
她的工资从148元,被克扣到24元。
留下孩子的学杂费,每月的生活费只剩6元。
堂堂大学老师,每天只能吃一碗最便宜的阳春面,8分钱。
多年前,她从澳洲初来上海,还是所有人的海归公主。
学会的第一个中文词,便是“面”。
放学出去吃午饭,由于只会说“面”。
她便只能顿顿吃面。
过了半个世纪,生活竟绕回了起点。
 
但她以惊人的毅力与生活顽抗着。
7
当郭婉莹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她也为自己挣得了退休工资。
80年代,子女出国后,想把她接去定居。
郭婉莹只是去美国探亲,看了看哥哥。
关于那把致使她蒙冤的枪支,她一次也没提过。
“反复抱怨是不优雅的行为。”
就连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遗孀来慰问她。
西方媒体趋之若鹜地想听她经受的劳苦。
她只云淡风轻地说:“劳动有利于我保持体形,不在那时急剧发胖。”
郭婉莹最终拒绝了留在美国,她还是回到上海。
每日都用自制的烫片,将白发整理得体,挽成中式髻。
换上旧式旗袍,一丝不苟。
在86岁与三位年轻女士一同出门时,其步态之优雅,眼神之娇俏。
让身旁的三位年轻女士都黯然失色。
郭婉莹的高贵,不因家族落魄、生活困窘而折损。
 
反倒在苦难中,精神的独立、性格的坚韧,让她越发光彩。
1998年9月25日黄昏,89岁的郭婉莹在寓所离世。
按照她为自己安排的后事,遗体捐献给医学院。
不必举行葬礼,不留骨灰。
 
在医学院的研究室里,送她最后一程的人们,为她播放了莫扎特的《安魂曲》。
在场很多人也第一次知道,这个举止优雅、着装普通的老太太,竟是永安百货“四小姐”。
郭婉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世。
养活自己、独立养育孩子,这是她一生都引以为傲的。
74岁时,她请人拍下一张照片。
特意嘱咐,“如果我去世了,请把这张照片作为我的遗照,因为它证明了,我在工作。”
独立,是她一生的追求。
8
很多人不解郭婉莹的坚持。
要是跟随亲人,移居海外。
还能继续过贵族小姐生活,也免了后半生坎坷的磨难。
对此,郭婉莹在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中说:
“那样,我就不会知道:我可以什么也不怕,我能对付所有别人不能想象的事。”
所有不能想象的事,也让郭婉莹比一般的贵族小姐,精神上更高贵了。
父亲郭标因卖水果发迹,收集绳子成了一生难改的习惯。
哪怕郭家住豪宅,有了私人花园,他也经常捡些半截绳子。
清晨便跟郭婉莹在花园里,找那些被风雨打折的花枝,用绳子把它们重新扶直。
小女儿正如手里的鲜花,令郭标又爱又担忧。
他只好一遍遍告诫:“你要像鲜花,不要娇气,要骄气。”
直到郭婉莹去世,人们发现,她简陋的寓所抽屉里,竟藏了许多团绳子。
那是她怀念父亲的方式啊。
也是在风雨中,支撑着自己挺直腰板、直面摧折的勇敢信念。
优雅不是温室里的扭捏作态,而是逆境里不舍灵魂的高贵。
郭婉莹,上海滩最后一个贵族。
出身高贵,中道落魄,却一生不易其志。
要优雅,更要独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