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就满地打滚,输不起的孩子怎样安慰最有效?方法其实很简单

有这么一类孩子,和别人玩游戏时,只能赢不能输。如果赢了就特别开心,喊着“再来,再来”;但是输了的话,就变得闷闷不乐:“重来,这不算数”“我不玩了!”,或是撒泼打滚,开始发脾气。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里,世界拳王邹市明的儿子轩轩平常的时候都特别乖巧可爱,但是一遇到节目进行游戏比赛时,就表现地格外激动,接受不了自己输,也不要爸爸输,总是要赢。

这就是一种孩子“输不起”的现象。

我自己甚至还遇到过因为孩子不服输,冲突直接爆发在我跟前的,那场面,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那次,我带着小宝,跟一对夫妻朋友吃饭,他们家也带了孩子,跟小宝差不多大。

我们大人聊得乐乎,小宝和朋友的儿子就一起去玩餐厅里的桌式足球。两人玩得好投入,没一会儿就咋咋呼呼沉迷在其中了。

没多久,小宝大笑起来:“哈哈,你输啦!我这么容易就进了你的球!”小男孩气鼓鼓地说:“我没输,我没输,你才输了!”

因为声音实在太大,男孩妈妈赶紧跑过去问怎么回事,男孩立马扑进妈妈怀抱里嚎啕大哭说:“我没输,妈妈,我没输,是小宝输了……”

哭声响彻餐厅,妈妈只好不停地安慰孩子:“没事啊,就一个小游戏,不哭了不哭了……”可是男孩越哭越厉害,还一直坚持说“我没输”。

男孩爸爸气得冲过去,一把拉住孩子,朝屁股上piapia打了几掌,还骂道:“这点小事也哭,自己输了还不认,以后不带你出来吃饭了……”边说还边拖着孩子出去。

孩子的哭声顿时再上了一个音阶,凄厉得直刺耳膜。

小宝吓得躲到了我们身后,场面尴尬到了极点。后来餐厅老板都受不了了,来催我们买单走人,那对夫妻朋友也好长时间没跟我们联系过。

其实竞争意识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就有的,这能够让我们在生存中时刻保持警惕。在竞争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孩子们情绪肯定会有波动。

可是有些孩子的反应会特别强烈,参加个什么比赛输了,就哭得肝肠寸断,怎么哄都哄不好;在什么事情上都喜欢争个第一,争不到就捣乱;或者害怕竞争,拒绝参加任何要靠“争”的活动。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在少数,他们自信又外向,喜欢“争强好胜”,但遇到挫折又很脆弱。我想,这跟孩子家长的性格、心态和引导的影响抹不开关系。

太小的孩子不适合强化竞争和攀比

我想起有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和小宝一样上小学一年级。成绩挺不错,经常拿奖。

他爸爸特别喜欢晒孩子的成绩单、奖状以及认真学习的图片在家人微信群和朋友圈,引来一大片人点赞。

孩子也渐渐熟悉了这个套路,爸爸不记得晒,他还会提醒爸爸:“我这幅画画得这么好看,爸爸你怎么不拍照发到朋友圈里去?”

结果父子俩已经形成了默契,孩子一得到什么开心的“战利品”都要晒,朋友写的评论,孩子也都会一一过目。

结果有一次,在家人微信群里,孩子妈妈说孩子这回考了98分,错的那道题感觉是老师判错了,孩子哭着喊着希望她去找老师把分数改回来。孩子妈觉得左右为难。

亲戚们纷纷七嘴八舌,赞同和不赞同的意见都有。我一直没有吱声,但心里暗暗想,孩子根本不在意这道题应该怎么答,只在意失去的那两分,这本身已经变味了。

孩子的注意力已经被家长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力量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会越来越强地消耗孩子的精力。

我深深地担心,他以后在成长道路上,在面临更巨大的挑战时,心态会变得更扭曲。

如今,学校里、社会中让孩子参与竞争的场景已经足够繁多,家长没有必要再去强化和鼓吹孩子的竞争意识,更不要动不动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攀比。

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生长秩序,我们狂洒不健康的催化剂,只会让他外强中干。

小时候输不起,长大了赢不了

通常孩子2岁以后,自我意识充分萌芽,但又缺乏对自己和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就会出现“我”是最棒的,“我”需要得到认可,“我”需要得到关注的心理需求。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看,适度的好胜其实是是特别正常和健康的,能激励着孩子不断超越,追求出众,实现对自我更高的要求。

但是如果孩子过于争强好胜,就需要家长采取积极的行动了。

因为总是“输不起”的孩子,最直观结果就是:脾气差,小伙伴都不跟他玩了,影响孩子的社交;另一方面,孩子心气高,受到一点打击和挫折就容易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对别人的成功产生妒忌心理,长此以往,长大了人格品行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家长怎样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呢?
01
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时,不要总是迁就、让孩子,要适当让孩子体会到输的感觉。在孩子因为输掉游戏产生消极情绪时,首先给予及时的安慰和疏导:“妈妈明白你因为输了游戏不开心。”

但是,等孩子情绪平定下来后要给他讲清楚:“要遵守游戏规则,比赛总是会有输有赢,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泄气,总有机会能成功。”训练孩子逐步接受挫折感,并学会把挫折感转化为发起挑战的决心。

02
教孩子正确的输赢观

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不要揪住孩子的错误不放,也不要将焦点一味地放在结果上,要能看到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闪光点,提出来加以表扬。

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教孩子正确看待输赢,让孩子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不可能做到样样都比别人强,不必过于强求。

教会孩子别人成功时,不要嫉妒,衷心地为他而祝福;当自己失败时,不要气馁,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努力终将达到目标。

03
父母自己输得起,孩子才能输得起

父母对待挫折、失败的情绪和态度也会给孩子造成直接影响。

父母在家中,不要总是抱怨生活、工作,夫妻关系等,这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要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展现给孩子,对自己形成良好的心态也有帮助。

遇到困难和打击时,在孩子面前要注意管理好情绪,不要表现地特别颓废、丧气,更不要将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容易生气、责骂孩子等。

另外,父母应以一种纯粹的眼光,正确看待孩子的世界,保护他的纯真无邪。不要这样教育孩子:“他打你,你不会也打他呀?”“你先把最好的位置占了”“你怎么这么没用,真丢我人”……

不要将成人世界里的功利、争强好胜带给孩子。豁达、坦荡的父母才能教出正确看待输赢、身心健康的孩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