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动驾驶产业进入快车道,未来将如何发展?
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0 年L2 级别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近15%。
当前正处于L2向L3级别转化的阶段,预计2025年L2.5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达到50%。
从产业链上看,2025年智能驾驶感知、座舱领域市场空间约4000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政策、需求、供给三管齐下,汽车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汽车软硬件以及内部架构、行业竞争格局、产业链价值分配也将发生深远变化。
自动驾驶发展等级情况
自动驾驶发展等级分类
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前全球汽车与交通出行领域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已成为各国争抢的战略制高点。
自动驾驶技术分为多个等级,目前国内外产业界采用较多的为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推出的分类标准。
该标准将自动驾驶的概念分为L0~L5,其L1-L3主要起到辅助驾驶功能。当达到L4级别时,车辆控制权可完全交给系统。
从L3开始自动驾驶的主角切换到车辆自动驾驶系统上,可以看出,L3是自动驾驶人机角色重要的分水岭。
2021自动驾驶等级正加速向L3迈进
自动驾驶技术涉及交通、通信、电子等多个领域的融合,其发展离不开多产业的协同,是一个从L0、L1、L2往L3、L4、L5渐进的过程;不同等级自动驾驶代表性功能和普及时间不同。
2020年L3级自动驾驶开始普及已成为行业共识。2021年作为自动驾驶技术进入L3等级的元年,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
我国量产汽车的自动驾驶等级正在从L2向L3过渡
当前我国正在研发及测试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应用正在从L2向L3级别过渡,其发展与5G,交通基础设施、传感器等息息相关。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如滴滴、百度等开始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2020年2月发改委、网信办、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要从多个维度确保2025年实现L2级自动驾驶规模化生产,L3级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目前,我国量产汽车的自动驾驶等级正在从L2向L3过度。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4,600家经营范围含“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其中,广东省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超过32%。
据央视财经报道,2020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逆势而上,发生多起大额融资事件。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融资总金额超过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1%。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有融资信息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超过70家,融资金额高达数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天眼查APP专业版专利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超过1.2万件与“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相关的专利,其中于2019年新申请的专利超过3千余件。
自动驾驶国内外发展情况
全球自动驾驶迈入商用探索新阶段
自动驾驶为经济社会带来广泛的影响。自动驾驶具有显著的“催化创新”特征。其在规模化部署后将会显著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提高交通的运输效率,减轻碳排放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美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到2050年,预计自动驾驶将为美国创造大约3.2-6.3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其中社会福利和消费者福利预计将接近8000亿美元。
当前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与商用探索进展迅速,部分场景下已经开展应用探索。Robo-taxi载客运营探索进入快车道。美国、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探索。
2018年,Waymo率先在亚利桑那州向其早期用户免费开放此项服务,2020年10月,WaymoOne在凤凰城首次向公众开放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另外,Cruise、Pony.ai、AutoX等企业也已获得加州无人驾驶服务许可。中国的百度、滴滴、文远粤行、AutoX等公司也加快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载客商业探索速度,在广州、长沙、上海、武汉、沧州、北京等城市的特定区域开展Robo-taxi业务。
2024年全球L1-L5级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有望突破5000万
2017年全球车联网规模约为525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V2X市场将突破1629亿美元。
中国V2X用户将超过6000万,渗透率超过20%,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预计到2020年车联网渗透率为24%左右,则2020年我国车联网数量将达到6960万辆。
自动驾驶发展进程迅速,预计2035年后可完全实现无人驾驶
据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白皮书,预计到2035年车路智行完成网联化转型。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实现大规模商用,新型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域覆盖,一站式出行技术和产品惠及普通大众,智能交通技术自主可控。预计2035年后可完全实现无人驾驶。
目前全球自动驾驶处于L2向L3级别转化的过程。IHS预测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在2020、2025、2030、2035年分别达到500、800、2800、5600亿美元。
1)欧盟:2011年11月欧盟发布《Horizon2020》战略提到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研发,2014年欧洲道路运输研究咨询委员会(ERTRAC)成立专家组用于制定自动驾驶汽车路线图。
2015年5月第1版欧盟自动驾驶路线图发布,选用SAE作为标准,预测到2030年全球有4400万辆自动驾驶车辆;
之后于2017年5月发布第2版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图,提出分别在2020/2023/2025年实现L3/L4/L5自动驾驶;
最新版技术路线图于2019年3月发布,针对乘用车、货车、城市出行车三种车型制定细分特定场景技术路线图,其中乘用车、货车、城市出行车分别在2020年、2020、2022年左右实现L3级自动驾驶。
2)美国:1992年就发布了《智能车-高速路系统战略计划》,阐述智能车-路的相关功能,并于2016年9月美国交通部发布了第1版(简称AV1.0),阐述美国发展自动驾驶的初衷在于交通安全。
同时在州层面积极进行自动驾驶立法。之后分别于2017年9月、2018年10月、2020年1月发布《AV2.0》、《AV3.0》、《AV4.0》。
最新版的《AV4.0》强调要保持美国在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先地位,并采用“灵活、技术中立”的政策,让公众而不是政府选择最有效的交通和出行解决方案。
截至2020年2月,美国至少有41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审议了自动驾驶相关的立法。
3)日本:最早于2013年6月发布《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为实现目标,于2014年6月发布《官民ITS构想与路线图2014》,提出利用自动驾驶将2018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低到2800人以下,到2020年成为世界上交通最安全的国家。
最新版《ITS规划》于2020年6月发布,提出私家车到2020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2025年实现L4级。
此外,日本于2015年2月成立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研讨会”,制定自动驾驶详细发展规划,并于2017年3月发布《实现自动驾驶的行动报告与方针1.0版》,之后每年更新,最新版发布于2020年6月提出:
高速公路到2020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按照国家项目、铁路公司、大型OEM三类开展自动驾驶示范验证,从如高精地图、识别技术等十大关键领域推动自动驾驶。
我国稳步推动自动驾驶创新发展
自动驾驶作为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的新兴产品,具有极强的经济带动作用。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发展自动驾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
近年来,多个政府部门和省市之间积极开展协作,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构建标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管服务、打造产业生态、探索法规修订等一系列举措,助力自动驾驶驶入创新深水区。
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趋势
自动驾驶相关标准渐行渐近
车辆通信标准方面,LTE-V、5G等通信技术成为自动驾驶车辆通信标准的关键,将为自动驾驶提供高速率、低时延的网络支撑。端、管、云服务体系逐渐推动人、车、路、云高度协同。
一方面,国内外协同推进LTE-V2X成为3GPP、4G、5G重要发展方向。大唐、华为、中国移动、中国信通院等合力推动,在V2V、V2I的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的发展正逐步向5G-V2X演进。5G、V2X专用通信可将感知范围扩展到车载传感器工作边LTE-V2X技术也随着自动驾驶需求界以外的范围,实现安全高带宽业务应用和自动驾驶,完成汽车从代步工具向信息平台、娱乐平台的转化,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业务情景。
此前5G汽车协会(5GAA)和欧洲汽车与电信联盟(EATA)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极大推进了C-V2X产业,使用基于蜂窝的通信技术的标准化、频谱和预部署项目。
中国移动与北汽、通用、奥迪等合作推动5G联合创新,华为则与宝马、奥迪等合作推动基于5G的服务开发。
国家近年来加强顶层设计,各部门产业链协同水平得到进一步释放,自动驾驶有望加快落地。
自动驾驶汽车推出时间逐渐加快
沃尔沃发布了为出行巨头Uber设计的全自动版SUVXC90,而宝马和奔驰已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最早将于2024年生产面向消费者的全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型。
特斯拉最著名的半自动驾驶技术Autopilot系统仍在不断发展。该系统可以在高速公路上控制汽车的油门、转向和刹车,还具备自动换道功能、自动泊车功能和“召唤”功能。
自动驾驶汽车推出时间逐渐加快当前自动驾驶汽车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包括特斯拉、大众和沃尔沃在内的众多汽车公司以及苹果和谷歌在内的科技巨头都投入了巨额资金,制造商的自动驾驶汽车推出时间表引人注目:
自动驾驶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涉及到自动化、汽车、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综合领域,对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既要有汽车整车厂研发和从业经验,有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
并且该领域不是一个特别新的领域,行业巨头已经布局多年,从大行业来看,已经不适合创业公司介入,窗口已经关闭。如果有创业机会,可能会存在于一些与智能驾驶相关的汽车电子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