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侯的凌空劲2开始泄露天机了哦

大家好,晚上吉祥阿弥陀佛,昨晚没来得及点评,今晚说几句。

秀才的太极文章和其他人的复制粘贴有点不同,就是有自己的体会,进行比较大胆的点评吧。

昨天说到纪子修等高手的太极武功不如宋书铭,看来这个宋氏太极还是有一套的,所以吴氏太极的理论的形成也跟武当派的武功有一定的渊源,一下就是一些太极的理论,来给大家好好欣赏,希望各位能够看了只有对太极的理解能够更进一层。

太极拳的功夫有五乘,曰:骨、筋、皮、毛、气。

歌曰:

磕格碰撞是骨打,

全身五弓为筋发。

皮打抖弹震死牛,

毛发松弹手三阳,

气形化一归无象,

阴阳互感通天下。(太极也有外家的硬碰硬的功能,但是到了高境界的也就不用了,太过于浪费力气)

论曰:

  凌空劲不达,体不松而用招,招不熟而言劲,劲不懂而炼气,气不感焉得通天下。

毛发松弹守三阳:  

  此乃神明的“神拳”之攻防功夫艺境,即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谚云:“驱掉众阴邪,然后立正阳”。即然“正阳为一”,为何以“三阳”言之?而又言“守三阳”?此中精义,须辨而知之。此“守三阳”。乃取“泰卦”的“三阳开泰”立义。泰卦卦象,坤上乾下。即如人体修练,外阴形,内阳气,修练拳术至“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正是“亨通泰平”的“阴平阳秘,其身乃治”的身体健康,安泰平和之景象。(这个是易经的道家理论,但是我总觉得这一段是废话,对于练功的理解是没啥实际帮助的) 

   但为何言“守三阳”呢?因为“正阳之气”分为三种用法,这在《拳经拳法备要.气法指要》中的“歌诀”说:

   “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体;翻复回旋身辗动,杀手休将气放怀”。(这个才是实用的东西,就是要把气给存到小腹丹田那里去,后面的是气存丹田的功用)

  此歌诀中说明了内阳之气的两种用法,一部分阳刚之气,放置在少腹丹田中,做为定砣而使用。一部分阳刚之气贯通筋骨壮拳势了。此两部分阳刚之气的作用已经说清楚了。已是“二阳”已明。尚有“一阳”又哪里去了呢?做何用了呢?这就是具有抗击打能力的“铁布衫”之功夫的说法之存在的道理。即有一部分阳刚之内气,根据具体功法,已在身体的“皮里肉外形成了一层薄膜,此薄膜的形成,犹如人体穿上了一件布衫,而此薄膜布衫具有护体的抗击打能力和效果,故以“铁布衫”喻之。这样,我们就知道“守三阳”之说,是指“少腹丹田的定砣之阳气,使之不能离位;合成铁布衫的阳刚之气的薄膜,使之不能消失,方具有抗击打的护体之功;随时以备出击壮大拳势击人的阳气,要守住而时以蓄备之。这就是“守三阳”之精义。然定砣之阳气,成膜护体之阳气,二者衷于职守也就勿虑了。最难的就是“壮大拳势的阳气”之如何守了?(说到铁布衫的话这个武当派的功法似乎和李雅轩大师的练功法门有点不同,李是强调松,不用一点力,而武当派是用来打人的,他要练抗击打,所以秀才认为武当派的东西松柔可能没有杨氏那么精,但是对比与武打来说则比较实用,而且大家也看到了,没有人来讲解大概大部分人是不明白其中的关窍的,这个词词典里面似乎没有,但是用得比较贴切。武当派的理论喜欢用易经来解释,但是杨氏太极的理论是用松柔来解释比较多,文化根源是《道德经》,有点不同,其实相差还是很大的,就比如说大家都是清华的学生,同一个学校但是专业不同,也可以相差很大,大家追求的东西有很大不同,这个也是杨氏太极与其他派的太极的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文化根源有所不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