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宋元木构建筑·江苏篇
长三角地区宋元遗构集中分布于太湖东-长江入海口地区。上海单列一篇,本篇基本是苏州的独角戏,南通友情客串。
江苏地区在唐宋以“工巧”闻名天下,苏轼就曾有过“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的感叹。当地现存宋元建筑大多规模不大,但工艺精湛,结构干练,保存状态良好,颇为可观。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南宋淳熙六年 公元1179年)
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唐代称开元宫,北宋称天庆观,元代改今名,曾多次毁坏,多次修葺。三清殿是玄妙观的正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是中国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宋代古建筑(九间重檐歇山,超晋祠圣母殿;从柱高比例上来看也不是“七改九”产物。。但这货毕竟后世改动很多,谁也说不准,大家看着办吧 )。
注意,三清殿历史上多经修缮,现存概貌已很难反映宋代风格,望细察。
大殿屋面陡峭,举高甚大。有说上为穿斗架,为后世改造所致。搏风板极宽,几封死山面,为江苏地区山面处理一大特色。
上檐铺作双抄双下昂,转角单抄三下昂(似乎所有下昂都是水平伸出的昂形华栱?)。
天花内景
梁公所谓“孤例”(其实好像还有一个谁来着)的前后对施上昂
古今对比
殿内所存塑像
殿内所存明代铜殿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完
苏州轩辕宫正殿 元代至元四年(1338)
创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初为祭祀吴国大臣伍子胥之所,故称胥王庙,后改为汉祠,正殿供奉轩辕黄帝塑像,取名轩辕宫。现存大殿为元代至元四年(1338)重建,面阔三间,进深八架,近于正方形,单檐歇山顶。
山面封板
铺作明间补四朵,次间补两朵,十分密集。
柱头铺作皆用假昂,前檐明间补间铺作第二跳用真昂,次间补间铺作两跳皆用真昂。
转角铺作特写
内部梁架。柱头枋木极粗壮,几近梁栿
铺作后尾上昂承下昂,江浙地区常见做法。山面几乎推至山墙,亦为苏州地区北宋以来传统做法
山面亦用搭牵,梁栿极粗壮
明间梁架,可见额枋上一斗六升承随枋平槫
替木卷杀精巧,延福寺大殿(似乎?)中也有类似技法。开江浙地区后世花沓先河
上架驼峰承槫,南方样式在江苏建筑中亦可寻。可见脊槫彩画
彩画似为明代风格海石榴华图样
轩辕宫正殿完
虎丘云岩寺二山门 (元至元四年 1338年)
即“虎丘寺二山门”“断梁殿”
云岩寺始建于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由司徒王列与王珉两兄弟利用两人的舍宅营建。当时分为东、西两座寺院。到唐代会昌毁佛时期,该寺大部被毁。重建时合二寺为一寺,并从山下迁移到山上。此门始建于唐,重建于元至元四年。单檐歇山式,平面长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前后对施乳栿搭牵。
此门与上楼轩辕宫为同期重修,风格相似而又不尽相同。。去虎丘的游客大多直奔塔而去,所以这货的图片也不多。
山门所用栌斗多为长方形刻瓣栌斗,心间补两朵,次间补一朵,较轩辕宫正殿稀疏得多。
外部砖墙。可见山面装饰
内挂“大吴圣壤”匾额。此图可见乳栿搭牵及下昂后尾(用昂栓)
金柱上施一斗六升,直承随枋脊槫二山门旧照。。
现状:
虎丘云岩寺二山门
虎丘云岩寺二山门·完
南通天宁寺大殿 (建造年代不明 一说北宋,又有说元代/明代重建)
南通天宁寺,是江海地区三座唐朝古寺之一。天宁寺原名光孝寺,始建于唐,现寺内古塔名光孝塔,北宋政和间城西天宁寺并入,主殿“大雄之殿”牌匾传由宋徽宗亲题。
大殿瓦作
转角铺作特写
转角铺作后尾,略同虎丘云岩寺二山门。
殿内六根金柱皆作12瓣瓜楞柱,包镶造。
南通天宁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