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海岛飞来快乐鸟

原创:赵兴德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海岛飞来快乐鸟终于发现了这本老连环画;终于拍下了这本连环画.顿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快感.[电影船]连环画,说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的故乡大连市长海县电影队员们.驾驶小帆船,顶风浪,穿水道,绕暗礁,破迷雾,越浅滩,巡回各海岛,为群众放电影,,像一只快乐鸟,为人民带来欢乐的故事.多年前,我买了几本2008年出版的连环画[电影船];而后,又花大价钱买下这本连环画的原画稿.那么,这本连环画当年出没出过单行本?一直是我想搞清楚的事..

我打电话给我在外长山要塞区两栖侦察队当兵时的老队长纪瑞孝.纪队长和我是老乡,他现在住在我们老家县城.纪队长听我问电影船,电话里就传来朗朗笑声..他说,你问得太巧了.他爷爷当年就是这个电影船的船老大,专门负责驾船送放映队员们去各岛放电影.我记下了电影队长邹树声家的电话号码,并得知这老邹和我都是獐子岛人.我兴奋的和老邹通了电话.

他说,1957年,他代表电影队出席辽宁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介绍了电影队战风斗浪为海岛人民群众放电影的事迹.当时,看了辽宁日报的报道之后,辽宁画报社的画家杨春生来会场,采访了老邹..之后,杨画家又专程来到长海县政府所在地小长山岛采风,体验生活.至于后来,出没出版过连环画.老邹一直没听说过,更没见过.我给纪队长和老邹寄去了新版的[电影船].老邹才头一回看到画他们的连环画.多少年来,我一留心查找1957年老版本的[电影船],如今终于如愿以偿.手抚尘封了六十载的连环画,

我神驰心往,思绪穿越时空,又回到那个质朴纯洁简约充满激情的年代.那时,不像现在科技发达,信息化,网络化,坐在家里听大戏,躺在床上看电影.那时候,看一场电影,就像过年似的.我们老家长山群岛,是全国八大群岛之一,大小岛礁百来个,住人的岛子有22个.那时,全县只有这么一个电影队巡回各岛放电影.解放军上岛驻防以后,几个大岛子的群众看电影稍微多几回,那些没有驻军的岛子,群众就盼着电影船来.[电影船]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张大娘看完电影后,拉着老邹的手说,”我活了六十多岁,没捞着电影看,解放才几年,毛主席就把电影送到咱家门口.等我到阴曹地府以后,告诉我的老头子,我看见电影啦.”这话没有夸张,也没有渲染,而是一个老大娘的肺腑之言.

电影队员们,把海岛人民对电影的渴望,记在心上,不畏风浪,不怕艰险,不辞辛苦,下大岛上小岛,像一只快乐鸟,穿行各个岛屿,把欢乐带给群众.俗话说,海上行船无风三分险,有风险十分.电影船是木帆船,没有机器动力,全靠巧借风力流压有时还要摇橹前进.遇到大风强海流,逆水行舟,不进反而退;遇到大浪,小小的电影船,如一叶轻舟,在波峰浪谷里颠簸,一个浪头打来,从船头盖过船尾,小船随时有倾覆危险;岛礁密布,水道纵横,海流变幻,暗礁呲牙,稍有不慎,就会触礁;到了雾季,浓雾弥漫,在海岛上人相向行走,都会撞人.海上,只听见沉闷汽笛声响,不见船的影子.弄不好,就会撞船撞礁石,,,,,,,,

一次,电影船接到岭后村捎来的信,要求他们去放映一场电影.这时,海上呼呼刮起北风,海浪打过船身.去,还是不去?邹队长思索一会,决定,去!他们驾船勇闯风浪到了岭后村.为他们驾船勇闯风浪到了岭后村.为了防备强劲北风掀翻了船.由船老大带两个人把船转到前口避风,留两个人放电影.这时,风越刮越猛,浪越掀越高.船开到口外"瞪眼礁"前,就前进不了.他们打舵,撑杆加摇橹,,用尽力气,船不进而退.小船在风浪的裹挟下,消失在茫茫夜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小船杳无音信.邹队长和岛上群众的心都揪起来.

到了第四天,从丹东那边拍来”人船平安”的电报,.电影船就是这样,历经风险,给海岛居民送来电影,带来欢乐.我的童年少年随电影船前行,享受着看电影的快乐.如今,不怎么看电影了,但当年看电影的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浮现,每每想起,如嚼橄榄,回味无尽.一次,我跟随村子里几个大孩子,去七八里外的地方看电影.那时我才六七岁,是个学龄前儿童.电影看完了,回家的路走了多半,突然响雷打闪,天降骤雨.大孩子们撒腿猛跑,我跟跑了没多远,就不见他们的影子了.

我孤单单一个人走着.荒郊野外,四周漆黑一团,.雨水湿透了衣服,鞋子里灌满水,山路高低不平,我也没有手电照亮.扑哧就是一跤.我一边哭,一边走.突然,前面传来喊我乳名的声音.我急忙带着哭声答应.六哥回来找我了.把我领回家.第二天一觉醒来,雨夜的惊吓早已忘了,只陶醉在有滋有味的电影故事里.有时候,在礼堂里放电影,我们走了大老远的路赶去了,捞不着进去.回去吧又难受,就在开着的窗户下面,听电影.1963年的冬天,部队礼堂放电影.我不打算去了,因为冬天礼堂的窗户紧闭,无法”听电影”.

这时,住在我家的炮兵班李班长叫我跟他去看电影.见我摇头,他说,"穿上你的棉猴,跟我走就是了.’挡不住看电影的诱惑.我就去了.到了礼堂门口,黑压压挤满了捞不着进的人.我头也不敢抬,紧拉着李班长的手走到门口,把门的战士问,”这小孩子是什么人"?李班长说,”这是家属小孩”.我顺利的进礼堂看电影了.那天放映故事片[冬梅].讲的是主力红军长征之后,女红军指导员李冬梅,和一些负伤的红军战士在南方打游击的故事.这次看电影的经历,特别是红军战士李冬梅的事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现在,我收藏了好几个版本的[冬梅]连环画,前几年还在电脑里找到[冬梅]电影,从头到尾看一遍.同时,我对红军的战史一直保持浓厚兴趣.少年时代看电影,大都要跑很远的路.唯一在家门口看电影,是电影船恩赐的.

1965年初秋的一个夜晚.电影船在我家们口的海滩上放电影.这是我们这个小渔村开天辟地第一回.全村子的人个个乐得合不拢嘴.人们早早吃了晚饭,太阳还没回西海,就拿着板凳,搀扶着老人,到海滩树立的银幕前就座,等候夜幕降临,电影开演.我发现,像我母亲这辈份的平时很少出门的大妈大婶,也来看电影了.她们在旧社会被逼迫裹脚,成了小脚女人.以往,岛上放电影,由于离我们村子很远,山路弯弯,崎岖不平,夜路漆黑,小脚难行.因此,我母亲她们这些小脚老太太,几乎没有人去看电影.这次在家门口放电影,她们格外高兴.格外感谢新社会,格外感谢电影船,,,,,,,,大约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长海县各个乡镇都有了电影放映队,.电影船也不用劈波斩浪到各个海岛放电影了.但是,他们给海岛人们带来的欢乐,带来的激励,他们战风斗浪,不畏风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留在海岛人民的心中,撒在故乡碧波万顷的海面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