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提出“哭声免疫法”的人,儿女下场如何?别再对孩子用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宝妈之间开始流行一种叫做“哭声免疫法”的育儿新理论,据说这个理论能让孩子变得懂事贴心,再也不会动不动就哭了。
那么,“哭声免疫法”的原理是什么呢?
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当孩子哇哇大哭的时候,家长不要去管,次数多了,孩子就知道哭这个方法是没有用的,下次他就不会哭了。
一直以来,我们都致力于打造孩子“坚强”的美好品德,认为动不动就哭的行为属于软弱无能。
一代代改造至今,效果很是明显,孩子越大越不爱哭,等到真正成为成年人的时候,就会从骨子里厌烦小孩子尖锐的哭声。
但是不哭的孩子就真的会很坚强吗?
事实上,遇上事情从来不哭的孩子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哭泣的行为是错误的、丢脸的。所以无论遇到什么痛苦的事情,他们都只会将所有的负面情绪深埋心底。
一方面他们又因为自己总是忍不住哭泣而羞愧、自厌,但负面情绪积累多了,总有一天会狠狠爆发出来,到时候后果只会让家长无法承受。
这两种孩子就像两只气球,而负面情绪就是里面的气体。一个里面一进气就主动开口放掉,一个从来不放气,任由气球慢慢膨胀,最后两只气球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大家都懂。
实际上,所谓的“哭声免疫法”从刚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的,就连得出这个解决的实验背后,都藏着无比的残忍和冷酷。
一个叫做约翰·华生的著名心理学家,用每天几美元的代价成功贿赂了一位婴儿的母亲,自此以后,这位小婴儿便开始了他最黑暗的生涯。
华生先是在婴儿面前放了一些毛绒绒的动物,刚开始婴儿对它们很感兴趣,甚至会主动伸出手想要触摸。
但一段时间后,华生在婴儿身边放置了一只小白鼠,但是每当小白鼠靠近婴儿的时候,他就会猛击铁棒,发出巨响。
如此反复,婴儿成功被铁棒的巨响吓到,开始对这些毛绒绒的动物产生了心理阴影,到最后发展成只要他一看到毛绒绒的动物就会被吓到大哭。
华生的实验成功了,他得意洋洋地宣布:“人的恐惧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根据这个实验,他推出了“哭声免疫法”的育儿理念,然而作为提出“哭声免疫法”的心理学家,他的儿女有没有因此而受益呢?
答案是没有,非但没有,甚至深受其害,下场令人唏嘘。
因为华生的两个儿女下场都不那么好,他的大儿子精神异常,30多岁的年纪就自杀了。而他的女儿性格暴躁、酗酒,且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多次自杀未遂。
不光如此,他的孙女“完美复刻”了他的两个儿女。
为了这个所谓的“哭声免疫法”,华生付出了无比惨痛的代价,但封闭的是,这种“哭声免疫法”却被某些“育儿专家”包装成先进的育儿理念,开始输出给我们国家的父母们,甚至有一些父母对此深信不疑。
前几年,一位宝妈在某育儿专家的影响下认识到了“哭声免疫法”,并将这种方法放在了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身上。
某次,孩子在床上开始嚎啕大哭,但是宝妈视而不见,甚至还在群里和其他宝妈交流经验。
几十分钟之后,孩子终于不哭了,因为他这辈子都不会再哭了,他的人生才将将踏出了几步,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和自己的母亲联合切断了。
我们总是对孩子说:“不要哭了,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总是哭哭啼啼的小孩可不讨人喜欢,你看别的小朋友都不这样!”
“乖宝宝可不会哭哦。”
“别想用哭来威胁我,我可不吃这一套!”
可是我们却忘了,哭本来就是大脑在强压之下的自我保护机制,是释放负面情绪的阀门。
人会感到委屈、愤怒、伤心、难过,这是大脑基于不同场景所做出来的反应,本就是十分正常的情绪,什么时候就成了难以启齿的事情了呢?
遇到难过的事情会忍不住哭鼻子,受到委屈会流眼泪,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宝宝,哪怕是再大的伤痛,大哭一场以后情绪都会好上很多。
更何况是哭一场就什么都忘记了的孩子们?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死活都不愿意在你面前掉眼泪了,小小年纪就知道把所有的负面情绪藏在心里。
那么,请记住,这不是他乖的证明,而是他在向家长发出的求救信号,因为他多半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下次,当孩子在你面前难过得哭泣时,不要视而不见,抱一抱他告诉他:“尽情哭吧,爸爸/妈妈在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