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培初医案
案一、陆××,女,31岁,护士。
初诊日期:1998年3月10日。
血尿50天。1月前曾出现咽喉肿痛、发热、血尿,住某医院1月,因血尿不见好转,遂出院来诊。尿常规示:红细胞20~30/HP,隐血(+++)。检查:咽红,后壁散在滤泡增生,苔薄,舌质红边浅齿印,脉细软略数。诊断:隐匿性肾炎急性发作。此乃外感风热、邪毒郁结于上、侵袭于下,损伤肾脏所致。拟祛风清热、解毒宣散为治。
荆芥、防风各9g 淡豆豉15g 玄参10g 生升麻9g 连翘9g 板蓝根30g 牛蒡子9g 银花12g 山豆根4.5g 甘草3g 薄荷4.5g
复诊:2周后复诊,咽痛缓解,尿常规:红细胞3~5个/HP,隐血(+)。以后继续服药2月,尿检查(-)而愈,随访1年未见血尿复发。
按:血尿病虽在下焦肾脏,着眼点应在上。盖咽喉痛热毒蕴结是其主要矛盾,所谓肺为水之上源,清肺即以治肾,意为下病上取。重用板蓝根,看似治上,实则对血尿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缘咽痛是关键,亟宜以玄参、山豆根、升麻治咽痛要药,咽痛缓解,肾炎发作即平;银花、生甘草起抗过敏作用。
案二、马××,女,59岁,干部。
初诊日期:1998年5月6日。
浮肿、反复蛋白尿5年余。1993年2月发热浮肿后反复出现尿蛋白,一般在(+)~(++)之间,拟诊为慢性肾炎。刻诊面睑略显浮肿,伴有腰酸乏力,苔腻舌淡边有齿印,脉软弱无力。前医曾服过益气健脾、温补肾阳、滋阴降火、固涩补精、收敛缩尿等,均未见效。因而改用东垣升清降浊的方法。
炙黄芪15g 党参9g 苍术白术各30g 升麻9g 柴胡9g 半枝莲15g 蔓荆子9g 当归9g 赤苓、猪苓各12g 桂枝9g 白芷9g 车前子12g
1周后复诊,尿常规检查蛋白(-),续服上方1月,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蛋白尿出现。
按:李东垣认为脾胃为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气虚则清气不升,反而下流于肾,尿蛋白随之下泄,因而黄芪、党参益气健脾而气升,柴胡、白芷、蔓荆子升提阳气,元气功能充沛,精气得固,尿蛋白随之消失,更合苓、桂、术、甘、半枝莲、车前子健脾以利水消肿,故而使尿蛋白消失,浮肿消退。
案三、王××,男,71岁,工人。
初诊日期:1998年3月20日。
言语不清、意识障碍、迷糊、右侧肢体偏瘫三天入院。1月前因眩晕、肢体麻木,至本院急诊查CT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后症状缓解。2月7日出现言语不清、意识障碍再度急诊入院。检:嗜睡神态、迷糊,应答不切题,但呼之能应。根据长谷川智能量表评分为11分。苔薄腻舌体胖边有齿痕质暗脉弦滑。诊断:脑血管性痴呆。此为湿热与痰瘀互阻,蒙蔽心窍,肾虚髓海不足,拟清上开窍、益肾实下为治。
天麻9g 黄连3g 黄芩9g 黄柏9g 制大黄40g 附子9g 肉桂6g 炮姜4.5g 石菖蒲9g 郁金30g 三棱30g 莪术30g 水蛭9g
牛黄清心丸1粒(吞服)
复诊:服上药14帖,神志转清,应答已大部切题,再作长谷川智力测定(HDS),评分为22分,显示症状明显好转。
按:牛黄清心丸清心开窍为君,和黄连、黄芩、黄柏、制大黄清理湿热,三棱、莪术、水蛭活血化瘀,郁金、石菖蒲化痰为臣,加入天麻平肝通络,附子、肉桂、炮姜温肾补髓海之不足,直通巅顶为使佐,达到清心醒脑的作用。临床上对早期脑血管性痴呆确有很好的效果。
案四、连××,男,43岁,干部。
初诊日期:1992年1月7日。
腰痛、足跟肿痛4月,目赤3天。首次发生腰痛自31岁开始,逐渐加重,并发展到肩、膝、髋关节,且活动不利,成为驼背畸形。本次发病由于劳累过度,加上天气寒冷,引起全身关节酸痛及目赤。检查:脊柱强直,腰椎前弯、侧弯、后仰三个方向皆受限,骶关节摄片示关节隙狭窄,眼科检查为虹膜睫状体炎。苔薄质偏红脉数。此为风湿流注于筋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化热伤阴,以致肢节疼痛肿大。拟祛风除湿,温经宣痹与滋阴清热并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桂枝12g 附子9g 赤芍、白芍各12g 络石藤15g 知母15g 海风藤15g 青风藤15g 生石决明30g 银花12g 丹皮9g 姜黄9g
紫雪散1支吞服
复诊:上方服用14帖后,全身关节酸痛目赤均缓解。血WBC也由21×109/L下降到8.4×109/L。
按:此为久痹化热之效方。方中桂枝、赤芍、白芍调和营卫,银花、知母、丹皮凉血清热消肿,附子通阳开痹,姜黄、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疏通脉络,合紫雪散凉血清热、开窍明目。
案五、陆××,女,81岁,退休教师。
初诊日期:1998年3月1日。
颈部肿块疼痛1月,B超检查:右甲状腺46×38×40mm,内见液性暗区40×34×39mm,其内见光团20×18mm;左甲状腺35×25×37mm,内见多个低回声,其中之一10×10mm。拟诊:右甲状腺混合性肿块(腺瘤囊性变)、左甲状腺腺瘤。由于患者年事已高,且畏惧手术而来诊。此乃脾虚痰浊壅阻使然。舌偏红中苔微黄腻脉弦小滑。拟健脾化痰、软坚散积为治。
党参9g 白术12g 茯苓12g 石上柏15g 蜀羊泉15g 陈皮9g 牡蛎30g 扁豆12g 半枝莲15g 水线草15g 半夏9g 象贝母9g 玄参9g 山药9g 黄药脂12g
复诊:服药14帖,右甲状腺肿块隐隐作痛,苔薄腻脉弦。药已中的,毋庸更张,乃予原方加石见穿15g。
上方出入治疗6月,肿块缩小。复查B超:甲状腺右叶内见中低回声36×27×33mm,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左叶内见中低回声16×13×13mm。
按:本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属中医“瘿”的范畴。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健脾助运,半夏、陈皮、玄参、象贝母、牡蛎化痰软坚,加入黄药脂、半枝莲、水线草、蜀羊泉、石上柏协助上药消坚散结,临床应用常有一定的消散作用。但有少数患者对黄药脂耐受性差,可引起药物性肝炎。
案六、黄××,女,42岁,职员。
初诊日期:1998年4月8日。
尿频尿急3天,时有尿痛,便时不爽,少腹酸胀,苔薄黄脉弦小数。尿检:白细胞50~60/HP,红细胞3~5/HP。清洁中段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诊断:尿路感染。治拟清理下焦湿热,白头翁汤加减。
黄连6g 黄芩9g 黄柏12g 白头翁9g 蒲公英15g 制大黄12g 秦皮9g 半枝莲15g 车前子12g 干蟾皮9g
复诊:服药二周后,尿频尿急尿痛消失,小溲较前通畅。尿检(-),清洁中段尿培养(-)。
按:淋证初起,多湿热下注,常为大肠杆菌感染,白头翁汤本为痢疾肠炎而设,痢疾肠炎又多为大肠杆菌及志贺氏菌感染,故新用治疗尿感,临床上确有明显的效果。
案七、刁××,女,32岁,职员。
入院日期:1986年1月13日(住院号:31203)。
4月前EKG检查提示“不完全性房室分离、窦律不齐、部分房室交接处逸搏心律、心房夺获、房性早搏”,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以强的松、阿托品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其后曾在某地段医院以乙胺碘呋酮治疗3周,出现数分钟的神志不清。1月13日因心悸胸闷加重再次入院。EKG:窦律不齐、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处逸搏心律、心房夺获、偶见室内传导差异。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尖区、肺动脉区Ⅱ度SM,胸片:两下心缘向两侧扩大、心横径增宽。结合临床符合心肌炎后遗症。
入院后经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片等治疗20余天,EKG数度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增快不明显,为防止阿斯综合征的发生,改以异丙基肾上腺素24小时维持静脉滴注,控制心率在70~80次/分,并约请中医会诊。
会诊日期1986年2月15日
症见头晕、胸闷、心悸,脉迟缓舌质淡红胖边有齿痕,为脾肾阳虚,以致心鼓动力不足。
麻黄15g 附子30g 细辛3g 鹿角片15g 阳起石30g 党参12g 白术15g 麦冬15g 炙黄芪15g 五味子9g 仙灵脾15g 仙茅15g 干蟾皮9g 生地、熟地各15g 上药共煎三次,去渣混匀后每天分6次进服,每次50ml。
第三周考虑安装起搏器而停用异丙基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但病人拒绝安装起搏器,心率下降至44~48次/分。处方调整为:麻黄15g 附子30g 细辛3g 仙灵脾15g 生地、熟地各15g 黄精15g 仙茅15g 鹿角片15g 干蟾皮9g 生甘草9g 上药1天2剂,煎4次混合,分6次进服,每次60ml。
一周后病情稳定出院。
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出现迟脉见舌质淡胖,可以大剂量附子治疗,自30g逐渐增加到60g。一般用30g是没有问题的。只要炮制时蒸煮得当,乌头碱的毒性是可以去除的。为防止其毒性,配用生地熟地、黄精、生甘草以解毒更为安全。另外,30~60g附子分6次服,每服仅10g也可防止中毒,只要唇舌不麻,即可继续进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增快心率,其中麻黄15g分4~5次进服,一般没有副作用。黄芪、党参、仙茅、仙灵脾、鹿角片、阳起石温阳以助心力,加干蟾皮强心力,疗效颇佳。
案八、立××,男,14岁,学生。
入院日期:1970年3月10日。
患者入院前6年内3次发生“过敏性紫癜”,每用激素治疗而愈,3天前因感冒、咽痛继而出现下肢紫癜,今晨突然脐周一阵绞痛,随之出现肉眼血尿。
体检:面色苍白,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心率96次/分,体温37℃,舌质红,苔薄白,下肢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紫暗红色瘀点,高于皮肤,大如绿豆,小如针尖样紫癜,脉弦小数,大便OB++,尿检红细胞满视野,蛋白质少量,血常规(-)。
诊断: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病为外感风热之邪引发肾疾,血热妄行而然,拟凉血清热,解热毒,消紫癜,用清热与通窍相结合。
生地15 g 丹皮9g 银花12g 知母9g 板蓝根15g 苦参12g 生升麻9g 开金锁15g 山豆根4.5g 紫雪散1支
第2天腹痛消失,3天后复查尿常规(-) ,1周后尿24小时麦迪氏计数(-),2周后痊愈出院。
按: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全身性小血管炎,既有皮肤紫癜又有肾小球血管病变。中医认为是血热妄行,宜用凉血止血之剂,惟临床上单用凉血止血已不见效果,因而我们采用紫雪散,它既有凉血止血效力,又有开窍活血之效,其中麝香穿透力强,开窍活血寓通于凉血止血之中,既激发机体的抗病能力,又凉血止血,可谓一举而两得。
案九、贾××,男,68岁,退休工人。
入院日期:1999年3月3日(住院号:52760)。
头晕头胀时发5年加重一周。检查:血压22/14 kPa。眼底检查:“动脉硬化Ⅱ级”,胸片左心室扩大,甘油三酯2.0mmol/L,脉弦苔薄白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诊断:高血压病。停服西药改用中药小续命汤加减:
羌活、独活各9g 桂枝9g 麻黄9g 赤芍9g 防风防己各12g 附片9g 山栀9g 白术9g 川芎9g 赤苓猪苓各12g 黄芩9g 莪术12g 水蛭9g 车前子12g
2剂后症状即逐渐减轻,头痛消失,血压20/12 kPa ,住院25天血压稳定出院。
按:高血压病在中医辨证中属“头风、眩晕”范畴,其发生的病机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其中以风为先,故以小续命汤清风主之,其中羌活、独活、防风、防己祛风通络,麻黄、桂枝治太阳中风,寒淫佐以附子,热淫佐以黄芩,川芎、芍药以补血;白术、茯苓补气;三棱、莪术、水蛭祛瘀通络;本方降压的效果较好,是临床上经过反复验证的一个验方。
案十、徐××,女 30岁。
初诊日期:1998年3月25日。
胃胀嗳气1年,加剧1周,食入胀痛嗳气频频,伴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苔薄腻微黄,舌偏红,脉细弦。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切片示:“中度大肠化生,慢性浅表性胃炎,HP(+)”。此为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拟疏肝解郁,清热和胃。
柴胡9g 黄芩9g 知母9g 连翘9g 八月札9g 半枝莲15g 水线草15g 蜀羊泉15g 玄参9g 制大黄9g 石上柏15g 佛手片9g
复诊:前后服药3月,胃胀明显消失,嗳气减轻,复查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切片:慢性浅表性胃炎,HP(-)。
按:慢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常因饮食习惯不良,情绪失调、以及受凉、受寒病情加剧,由于其病变部位在于胃粘膜受到直接的损害,而胃粘膜又经常处在高酸度以及粘液饮食残渣包围之中,其伤口的愈合相对比较慢,因而应告诫病人要:1.三顿调匀。2.冷暖当心。3.情绪稳定。4.坚持服药。这样才会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本方柴胡、黄芩、连翘、佛手片、八月札疏肝和胃,黄芩、制大黄清热降浊,半枝莲、石上柏、水线草、蜀羊泉清热毒,抑杀幽门螺旋菌,更合北沙参养阴润燥以修复胃粘膜。
案十一、赵××,男,50岁
初诊日期:1998年6月10日。
近三月来右侧腰部肿胀,腰痛阵作,并向小腹放射,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满视野。B超检查视:“右肾110×45mm集合系统分离20mm ,右输尿管上端扩张12mm,距输尿管开口处20mm见6mm光团伴声影”。诊断:“右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伴结石。”治拟温肾滑肠,通下利尿。
苁蓉12g 锁阳12g 冬葵子24g 车前子12g 石苇24g 朴硝15g 赤苓猪苓各12g 煎三至四汁以汤或茶频服量多
复诊:经服上方1月昨下午突然尿道刺痛伴小便频数,随即排出结石一块,小便遂得通畅,腰部胀痛顿时减轻,复查B超“右输尿管未见结石”,尿检(-)。
按:本例用药突出处在肉苁蓉、锁阳之温肾滑肠,其作用可使输尿管柔软并蠕动增加,合朴硝通下增加输尿管平滑肌的蠕动,更合石苇、冬葵子、车前子加强利尿以使结石顺利排出。
案十二、徐××,男 ,40岁,干部。
初诊日期:1982年4月20日。
腰酸、尿频、尿道痛1月,10年前因尿频尿痛查前列腺液,被诊断为急性前列腺炎,经治疗症状一度减轻,终不见显效。继而出现腰酸、尿液淋漓不尽,再则尿道痛,大便时尿道滴白。查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少,白细胞30-50/HP。脉弦小,苔薄白,质淡胖。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精浊)拟清泄淋肾相火,温化肾中阳气。
知母12g 黄柏12g 龙胆草6g 车前子12g 生地、熟地各12g 龟版9g 仙茅9g 半枝莲15g 仙灵脾9g 赤苓、猪苓各12g
复诊:经服上方3周,滴白腰酸,尿频尿急明显减轻,5月17日复查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2~3/HP。
按:本例重在寒热并用,其中龙胆草泻肝火,知母、黄柏泻肾火,仙茅、仙灵脾滋补肾阳,加生地、熟地、龟版用阴配阳和其燥热之法,更合半枝莲、赤苓猪苓、车前子导热自尿道而出。
案十三、曲××,男,30岁。
初诊日期:1982年8月8日。
尿道痒痛,会阴部放射痛3周。结婚1年未育,阳强排精不能。3月9日作精液常规“wbc(-),未找到精子。”,体检:两侧睾丸正常大小,无触痛。脉弦,苔薄腻微黄。诊断: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阳强不泄。湿热下注肝经,拒孔受阻,精少而粘,难于排射。拟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g 山栀9g 柴胡9g 黄连3g 黄芩9g 蒲公英15g 白头翁9g 黄柏9g 木通9g 秦皮9g 赤苓12g
复诊:服药14帖,尿道痒痛,会阴放射痛消失,并能正常排精。
5月29日精液常规:灰白粘稠,量约5ml,活动率70%,数量17600000/,形态正常。
按:明代赵养葵曰:“肾不虚而肝经湿热火旺者,茎中作痛,筋急缩,或作痒,或肿,或挺纵不收,白物如精,随溺而下,此筋疝也。”挺纵不收与阳强不泄同可用龙胆泻肝汤。
案十四、赵××,男,64岁。
初诊日期:1998年1月12日。
咳嗽15年,近3年来加剧。1983年时感冒后咳嗽,经治未愈,以后秋冬为甚,至夏缓解。近3年来每至10月份咳嗽,到次年2月份症状乃见好转。本次发作自去年10月份至今反复不已。近2周来咳嗽频频,咯白色稠粘痰,24小时痰量约150ml以上,伴有胸闷、气急、精神疲惫。脉弦滑数苔白腻而滑,舌质淡红。此为寒饮堵塞气道。用自拟三根汤温化寒饮。
棉花根15g 米仁根15g 野荞麦根15g 皂荚4.5g 陈胆星9g 海浮石12g 制甘遂1g 大枣7枚g
复诊:服药10天,痰量自150ml/日减少到15ml/日,痰液由稀变厚,咯痰亦较前畅快,胸闷减轻,气急亦缓。
按:“三根汤”适应症为痰液稀白量多100毫升以上。方中皂荚、制甘遂对胃有刺激,可引起恶心呕吐,用红枣7只~15只,打碎先煎,可减少皂荚与甘遂对胃的刺激。服药量因人而异,逐步加量,以患者服后无不适感为宜。药后有恶心呕吐并非坏事,它可使阻于肺泡中的积痰排出,次日症状改善更快。通过“三根汤”的治疗,稀薄的痰液相对地变厚,从而使痰液易于排泄。
案十五、何××,女,35岁。
初诊日期:1998年3月12日。
车祸后头晕重失眠二天。1月10日因车祸,患者于后座位头撞右前位上,额部缝10针。伤后头痛晕胀,伴有轻度恶心呕吐,无发热昏迷,至今两天不能入睡,合眼即噩梦惊恐而醒,头晕头重难转侧,舌苔薄白腻脉弦。为头部外伤后震伤脑络,镇肝熄风汤加减。
生代赭石30g 生石决明18g 白芍12g 龟版12g 珍珠母30g 淡黄芩9g 牛膝30g 磁石30g 车前子12g 生龙骨牡蛎各30g 羚羊角粉0.6g
复诊:1周后寐梦减,头晕缓解,但睡眠仍不安稳。原方再服1周而愈。
按:镇肝熄风汤出自《衷中参西录》,系熄风重镇之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头痛、脑震荡后遗症之眩晕重胀均有独特的效果。其次对前庭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眩晕也有效果。如果加入蜈蚣、全蝎研末吞服,止痛效果就更明显。
案十六、王××,男,80岁,离休干部。
初诊日期:1998年2月24日
前列腺癌行睾丸切除术后一月,尿频尿急,夜尿7~8次。4月前因排尿不畅、夜尿10余次,查B超示:前列腺增大,形态不规则,右侧向外突出,包膜不完整,残余尿33毫升,PAP5,PSA6,F-PSA1.2。符合前列腺癌改变。于3月前行睾丸切除术。因惧化疗之毒副作用,求治于中医中药。脉弦舌苔薄白。诊断:前列腺癌、睾丸切除术后。拟清泻相火、化痰软坚散结为治。
知母黄柏各15g 龟版12g 瞿麦15g 扁蓄15g 金钱草15g 蜀羊泉15g 玄参9g 半枝莲15g 龙荟15g 生地熟地各12g 牡蛎30g 贝母9g 黄药子12g 白花蛇舌草15g
复方琥角片(自制片剂)10片3次/日。
3月10日复诊:服药后排尿畅通,夜尿4~5次,纳可便调。原有冠心病史,近来心绞痛时作,脉弦、舌暗舌苔薄白。上方加用丹参15g 降香9g 檀香9g 砂仁3g 藏红花1g。
按:患者按上方出入治疗11月,1999年1月27日B超检查:前列腺呈三角形对称,包膜欠清,残余尿<10毫升,PAP0.5,PSA0.5,F-PSA<0.09。
方中玄参、象贝母、牡蛎、黄药子以消坚散积,加龙葵、蛇舌草、蜀羊泉清热抗癌为君,合大补阴丸养阴而清肾中相火为臣,更加金钱草、瞿麦、扁蓄利水通淋为佐使,达到抑制癌症的目的。
案十七、张××,男,64岁。
初诊日期:1995年11月27日。
排尿困难2年、留置导尿3天。2年前夜尿次数增多,小便时间延长,小便淋漓不尽,尿线变细、尿线中断,近月来反复留置导尿4次。3天前因受寒后小便闭塞不通,急诊留置导尿,刻下自觉会阴部胀痛不适,尿道口刺痛。肛检:前列腺大如鹅蛋、质中,中央沟消失。腔内B超:前列腺大小为60×55×67立方毫米。尿常规:WBC满视野,RBC10~20/HP。脉濡细苔薄白质淡红。诊断:前列腺增生症、尿潴留、继发尿路感染。其标为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其本为肾虚瘀热阻塞尿路。
龙葵15g 黄连9g 金钱草15g 鬼针草15g 黄芩12g 黄柏9g 半枝莲15g 车前子12g 秦皮9g 蒲公英15g 凤尾草15g 复方琥角片10片,3次/日。
按:首先夹住导尿管,每3小时开放一次,籍此恢复膀胱张力。拔除导尿管前先服复方琥角片10片、3次/日,目的是使肿大的前列腺缩小。第5~7天放气囊,并夹住导尿管,嘱病人排尿,观察其排尿情况。若排尿时尿从导尿管两侧漏出者,即可拔除导尿管。方中,黄连、黄芩、黄柏、秦皮、半枝莲、蒲公英、车前子用以消炎;龙葵、鬼针草、金钱草、凤尾草用以收缩膀胱,使尿液排出,其中龙葵、鬼针草既降血压、又利尿收缩膀胱。同时嘱患者注意保暖,一般受凉后即容易复发。本病例第5天即拔除导尿管,连续服前药二周后排尿正常,尿检(-),痊愈出院。
案十八、罗××,男,57岁,教师。
初诊日期:1996年10月5日。
1月来夜半小关节红肿作痛反复发作,常因精神紧张或进食高嘌呤食物而诱发。查:尿酸426,舌质红中苔薄黄,脉弦。诊断:痛风。证属风湿热邪壅于经络关节,使气血郁滞不通。治拟祛风清热化湿通络,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
桂枝9g 知母15g 青风藤15g 垂盆草15g 乌贼骨12g 煅瓦楞12g 丹皮9g 银花12g 络石藤15g 海风藤15g 鸡血藤15g 生石决15g 象贝母9g 赤芍白芍各12g
复诊:药后手指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好转,发热咽干也缓。用上方出入治疗1月余,小关节红肿疼痛基本缓解,1996年11月2日复查尿酸291,已恢复到正常范围。
按: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是治疗痛风的效方。临床常用于类风关、皮肌炎,见关节疼痛者加青风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以加强祛风通络的作用;合生石决明、乌贼骨、象贝母、煅瓦楞,用钙性药物从而降低或中和血中尿酸,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人体嘌呤基来源于饮食和体内合成两方面,因此患者需控制饮食,可用三吃三不吃概括之,即:吃细粮不吃酒和发酵食物,吃牛奶不吃畜禽内脏汤,吃水果不吃菠菜豆类与蘑菇。
案十九、屠××,女,78岁,离休干部。
初诊日期:1997年12月24日。
右侧腰痛及右下腹痛3天,腰腹部出现疱疹1天,疱疹紫红,疼痛针刺样伴灼热感,局限于右侧。苔黄腻舌质偏红脉滑数。诊断:带状疱疹。此为肝经湿热与瘀热交互阻滞,治拟清泻肝经湿热,疏导瘀血阻滞。
当归15g,赤芍9g,川芎9g,板蓝根15g,龙胆草6g,三棱30g,桃仁12g,红花9g,水蛭9g,蜈蚣3g(研吞),莪术30g,柴胡12g,徐长卿9g,鱼腥草15g,白花蛇舌草15g
复诊(1998.1.3):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疱疹随之消退,又服1周而愈。
按:右季肋为肝经之分野,用龙胆泻肝汤清泻肝火,疱疹色紫红且痛,为瘀与热互结。故用活血化瘀之血府逐瘀汤为主,针对病毒化解热毒,酌加板蓝根、鱼腥草,更加虫类搜剔的蜈蚣以止痛,临床屡试,均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带状疱疹的病因是病毒,临床主症为皮肤疱疹痛有定处。而肋软骨炎的特点是痛有定处。本方化裁加减可治疗多种疾病,如软骨炎症,予上方减去板蓝根、鱼腥草也可见明显效果;扁平疣皮肤上有赘生物,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临床用原方去龙胆草、蜈蚣,同样可见效果;而用于胃粘膜疣状增生也可见效。
案二十、曹××,男,35岁。
初诊日期:1988年5月4日。
头顶部斑秃(2处)已3月,大者5cm×6cm,小者2cm×2cm,眉毛与鬓发均无缺损。夜寐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涩。诊断:斑秃。拟镇肝安神、活血化瘀为治。
旋覆花9g,代赭石30g,半夏9g,赤芍9g,夜交藤15g,生石决明12g,生龙骨牡蛎30g,当归9g,川芎9g,合欢皮15g,莪术30g,三棱30g,红花9g,水蛭9g,桃仁泥12g
复诊:服药14帖,斑秃中央生长白毛。再予原方加鹿角片15g,桑螵蛸12g,补骨脂12g。随访2月后,斑秃已基本消失,白毛已转黑色。
按:方中旋覆花、代赭石、生石决、生龙骨、生牡蛎以及合欢皮、夜交藤重镇安神。盖斑秃之发常与睡眠不足有关,因此用重镇安神以防斑秃之再发。又发为血之余,毛发为瘀血所阻,因而局部毛发失去血供而成块脱落。肾,其华在发。长白毛是由于肾气不足,故加桑螵蛸、补骨脂以补肾精。斑秃预后好,一般不治也会自行恢复。唯秃处在发际边缘者难愈,且会继续恶化。若眉毛胡子有缺损,这时就难免会变成“普脱”(即头发全部脱落)。
案二十一、吴××,女,63岁。
初诊日期:1996年10月5日。
1979年曾患急性肾炎,住某医院治疗而愈,继后每当劳累即浮肿,且尿中常见红细胞或蛋白,经中西医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近年来夜尿增多,面色苍白少华,泛恶纳差,遍体肌肉酸痛,苔白腻脉濡。检查:尿素氮14mmol/L,肌酐296μmol/L。诊断: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此为肾阳虚寒、命门火衰,湿热邪毒蕴伏中焦,治拟清上以实下。
天麻9g 海藻15g 黄芩9g 黄柏9g 制大黄40g 炮姜4.5g 黄连3g 昆布15g 附子9g 肉桂6g 焦山楂六曲12g
复诊:上药连续服用2月,泛恶等消化道症状消失,头晕也有明显好转。化验尿素氮9.1 mmol/L、肌酐156μmol/L。一直服药不断,至今已两年余,病情稳定。
按: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是疾病进入严重的阶段,病在厥阴、少阴,既有虚寒的一面,表现为肾阳虚,可用附子、肉桂、炮姜;又有湿毒邪热蕴阻中焦,表现为实热的一面,可用黄连、黄芩、黄柏、制大黄,再加天麻以平上扰之阳,合海藻、昆布、焦山楂六曲以吸附肠道毒素,通过大便排出体外。
氮质血症的饮食问题,西医主张控制饮食,单吃麦淀粉,这样长期服食有碍胃口。本方具有排毒功效,故可吃盐、素食、米饭,但对高蛋白则应忌食。
案二十二、黄××,男,14岁,学生。
初诊日期:1995年8月8日。
近半年来经常内裤见血精,呈暗红色,每周约1~2次。溲赤便结,脉细弦、舌偏红尖红刺。诊断:精囊炎(血精)。此为心火偏旺、肾水不足,治拟清心益肾。
黄连3g 天龙12g 莲子心3g 地锦草15g 黄芩9g 山萸肉9g 干蟾皮9g 天冬麦冬12g 连翘9g 龟版12g 北沙参15g 生地熟地各12g
复诊:连续服用2月,血精消失,遗精每14~28天一次,呈淡黄色。
按:血精以心火偏旺、肾水不足居多。滋水是主要的,尤其需用天龙、干蟾皮这两味药对抗结核菌,有着很好的效果,这一类属于血精虚证患者。另一类常见的是血精虚实夹杂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前列腺炎症状,如小腹会阴部重坠作痛、尿道滴白、尿频尿急等,这类血精是因前列腺炎症波及精囊引起,前列腺炎好转则精囊炎之血精也就随之而消失。
案二十三、张××,男,48岁。
初诊日期:1992年8月18日。
发现乳糜状血尿4月余,伴有腰部重胀感,头晕乏力,苔薄黄脉弦小数。尿检:红细胞满视野,脂肪滴阳性,蛋白(+++)。诊断:乳糜血尿。为湿热与瘀血互阻脉络,治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黄连3g 黄芩9g 黄柏9g 桃仁泥12g 半枝莲15g 当归9g 赤芍9g 川芎9g 红花9g 三棱30g 莪术30g 水蛭9g 赤苓、猪苓各12g
复诊:9月1日服药14帖,小溲已清,精神也振,查尿常规(-),尿中未见脂肪滴。
按:经1月的治疗已基本痊愈。乳糜尿产生的原因是湿热与瘀血互阻,见证是腰部重胀、尿液乳白或粉红色。治疗期间应同时忌油腻,另外不宜过度劳累,尤其是搬重物增加腹压,病患处回流不畅,会产生乳糜尿复发,这是造成复发的两条重要原因。
本方对乳糜血尿初期和首次发作有效,若病情缠绵,就当辨证加减以善后。一般上方1月内不见效果,则先辨证论治,如病人有睡眠不好为诱因者,可清心益肾法以行调治;若病人稍为劳累即见尿液混浊者,可用健脾益气法;也有属肾虚者,可用金锁固精丸加减;临床也有见血压升高而见乳糜尿者,当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行治疗。
案二十四、李××,男,55岁。
初诊日期:1996年5月20日。
胸闷5年、心区绞痛2天。1991年起每于劳累后出现胸闷、时好叹息,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1993年EKG检查:心肌损伤,运动试验阳性。胸片示主动脉弓增宽。眼底检查:动脉硬化Ⅱ~Ⅲ级。查胆固醇6.67 mmol/L,甘油三酯1.69 mmol/L。刻下:胸闷满时叹息,动则气急,心区绞痛,面色苍白,肢冷。脉细,舌质淡红少苔边有齿痕。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此为心阳不振,寒瘀凝聚,以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拟理气活血、开胸和络。
桂枝9g 附子15g 麦冬12g 桃仁12g 当归9g 丹参15g 降香、檀香各9g 砂仁3g 川芎9g 藏红花1g 川朴厚朴9g 炒枳壳9g 云南白药保险子2粒(早晚各1粒)
复诊(1996年5月27日):服药7天后胸闷减轻,疼痛缓解。二月后复查EKG(-)。
按:汉代张仲景针对胸痹心痛以及脉结代者主张宣痹通阳,临床上应用有效者当推桂枝与附子,但用量需大,一般附子用30g,桂枝可用到15g,其适应症是舌质淡红或胖。另外还需适当伍用养阴药,以防耗伤阴分。
案二十五、李××,女,62岁,退休教师。
初诊日期:1998年7月20日。
突然头晕,耳鸣,房转,恶心呕吐,不能站立2天。舌淡红,苔白腻,脉弦。五官科检查:内耳迷路积水。此为肝风夹痰湿上扰清空,治拟镇肝熄风和胃化痰,旋覆代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旋覆花9g 代赭石30g 半夏9g 生石决明12g 磁石30g 苍术30g 桂枝9g 珍珠母30g 生龙骨、牡蛎各30g 生姜4.5g 泽泻12g 赤苓、猪苓各12g
复诊(1998.7.27):药后头晕耳鸣房转明显改善,泛恶已止,纳谷也增。原方续服7剂。服药3周后诸症缓解,于1998年8月7日五官科复查:内耳迷路积水已吸收。
按:用镇肝熄风汤加重镇药、蛤类潜阳药治疗耳源性头晕、脑震荡后遗症头晕、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均有效果。苓桂术甘汤消除组织或囊内水肿也常有效,如肾囊肿、肝囊肿、内耳迷路积水,均可在临床上借鉴适用。临床上高血压、再障贫血、颈椎肥大或脑供血不足等引起眩晕,则应根据中医辨证,如气虚、血虚、湿痰蒙蔽等病因进行选方用药,不能单执此方而治,力求辨证之正确。
案二十六、徐××,男,40岁,教师。
初诊日期:1992年12月12日。
咳嗽阵作、痰少已2月。干咳、痰少而粘,1日夜咳痰20余口,色白而粘难咯。曾服解表散寒、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等中药,以及消炎抗菌类注射用药,效果均不明显。追问病史,其咳嗽阵作,以遇冷空气或吸入油烟刺激性空气时突然加剧,但咳出痰液不多,有过敏性鼻炎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鼻炎型支气管炎。此为风邪袭肺,肺窍不清,引动肾虚宿根。治拟攻补兼施。
荆芥防风各9g 淡豆豉15g 川椒目5g 蜂房12g 白芷9g 菟丝子12g 鹿角片15g 鹿衔草15g 鱼腥草15g 开金锁15g 天浆壳9g 辛夷9g 薄荷4.5g
复诊(1992.12.19):药后咳嗽明显好转。嘱注意保暖以观后效,上方续服7天。经治疗6周,过敏性鼻炎好转,咳嗽基本缓解。
按:《素论·咳问》:“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今用补肾的鹿角片、菟丝子与解表药、通利鼻窍药同用而得效,似有(忄孛)常规、离经背道,实则与经典所论一脉相承。
案二十七、张××,男,25岁。
初诊日期:1993年7月16日
头顶部毛发日见稀少已有2年,近3月来头发大量脱落。鼻部油脂溢出,大便燥结,口干口苦,舌偏红苔少脉弦数。诊断:脂溢性脱发。此为肝肾相火偏旺,肾水相应不足所致,治拟滋水泻肝。
知母12g 黄柏12g 龟版12g 龙胆草9g 板蓝根15g 木通9g 银花12g 泽泻15g 生地、熟地各12g 当归9g 栀子9g 柴胡9g 赤芍、白芍各9g
复诊:服药两周,面部与鼻部油脂溢出明显减少,毛发脱落也缓解。
按:脂溢性脱发常有遗传因素。该类病人性腺分泌旺盛,尤其以雄激素增高为主,表现在头顶、前额毛发脱落,同时伴有面部尤其是鼻部油脂分泌增多,常见痤疮满面,其脱发的规律是男性22~24岁起,即出现明显的脱发,到30岁左右秃发愈显,尤以头顶为剧。治疗从调整火旺(有关性轴)着手,其一是君火即心火,可用黄连、连翘、莲子心等,其二是肝火,可用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等,其三是肾火,可用知母黄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案二十八、诸葛××,女,42岁。
初诊日期:1990年11月12日。
慢性咳嗽史30年。自小在农村长大,咳嗽反复未彻底治疗。近月来咳嗽痰多呈黄脓状,每日痰量约80毫升左右,咳吐欠畅,动则气急,脉弦小数,苔薄腻微黄。X线胸片示: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诊断: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气肿。此为邪热恋肺、壅阻为患。治拟清化痰热,以利肺气。
鹿衔草15g 鱼腥草15g 开金锁15g 桔梗6g 海浮石12g 远志6g 皂荚4.5g 大枣7只
复诊:1周后黄痰转为白色,咳吐变畅,痰量减少,每日约为30毫升左右。
按:方中鹿衔草、鱼腥草、开金锁清热化痰,尤其对黄痰有很好的疗效。70年代下工厂时对力车胎厂老工人中有慢支黄痰的40余例患者进行追踪治疗,其总有效率在92%左右。合桔梗、海浮石、远志、皂荚,加强排痰的力量,加大枣7只以祛除皂荚对胃的副反应。通过桔梗、远志、海浮石等稀释痰液,从而使厚浊的痰变稀,更易痰的排出。
案二十九、毛××,男,46岁。
初诊日期:1994年7月5日
中上腹灼热样疼痛2月。胃脘痛时缓时剧痛无规律,呈烧灼样疼痛。口干喜凉饮。胃肠钡餐造影示:幽门管增宽,球部呈伞样变形。脉弦苔少舌偏红。诊断:胃粘膜脱垂。此为肝胃郁热、肝火犯胃。治拟清肝和胃、解郁热、和胃气。
生地12g 黄芩9g 绿萼梅9g 白花蛇舌草15g 半枝莲15g 银花12g 知母9g 八月札9g 赤芍、白芍各15g 天冬、麦冬各12g 石斛12g 丹皮9g 蜀羊泉15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茯苓12g 佛手9g 垂盆草15g
复诊:上药先后服用20余剂,胃中烧灼感消失,疼痛也缓。连续服用4月,复查胃肠钡餐造影,唯幽门管稍有增宽外,余均正常。
按:胃粘膜脱垂常见的有阴虚型与气虚型两类。阴虚者以烧灼样疼痛为主症,本例即是,治以一贯煎加减。而气虚型则以胀为主,食入尤甚,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本例在养肝阴的基础上加理气而不伤阴的药物如绿萼梅、八月札之类。气虚型用补中益气外可加金樱子30g,用以增加粘膜对肌层的附着力。
案三十、黄××,男,48岁。
初诊日期:1995年5月4日。
腹痛、腹泻、脓血便6月。1996年12月腹泻伴左下腹痛,便中带有粘液与鲜血,恶臭难闻,大便一般7~8次/日,里急后重;T37.5℃,脉弦小数苔少舌质淡红;大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WBC10~20/HP,血沉50mm/h。乙状结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及直肠弥漫充血水肿,有大量出血点及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病理检查:肠粘膜腺体排列紊乱,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诊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此为湿毒与瘀血互结肠腔,痹阻不通,治拟清热理湿、活血通痹。
防风9g 当归9g 知母9g 三棱15g 徐长卿9g 垂盆草15g 黄柏9g 黄芩9g 红花9g 莪术15g 白术12g 赤芍、白芍各12g 黄连3g 川芎9g 桂枝9g 桃仁12g 白花蛇舌草15g安宫牛黄丸1粒吞服
复诊:上药连续服用2周,腹痛缓解,低热消退,大便1~2次/日,脓血便消失,大便恶臭也好转。
按:本病常与饮食过敏有关,因而是自体免疫功能失调的疾病。用安宫牛黄丸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以调整免疫功能。脓血便恶臭是湿热毒邪与瘀血阻滞有关,合痛泻要方以缓解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