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补肾助阳,长期吃会不会伤身体?请先了解3点注意事项

金匮肾气丸是源自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古典名方,但现在的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在原有药方的基础上,又有所不同,但不管如何变化,这个药物的总体药性都是具有滋补肾阳作用的一类补虚药物,有朋友问:金匮肾气丸能够治疗哪些疾病,能不能长期服用,到底吃多久才算一个疗程?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下金匮肾气丸这个药物。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与古方不同

在《金匮要略》中,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地黄丸,方中主要有八味中药,包括了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附子、肉桂这八味中药,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而现在的金匮肾气丸中成药,则将方中的肉桂改成了桂枝,同时加入了牛膝,车前子两味药材,加强了药物的利水消肿功能,与古方济生肾气丸更加接近。

但不论是哪种组方,这个药物的主要的功效,还是在于补益肾阳。方中桂枝,附子是补益心、脾、肾阳而达到温五脏之阳的功效,同时又重用地黄,山茱萸,山药的药物“三补”阴精,为阳气的化生提供物质基础,正所谓孤阳不生,阴中求阳,通过补足阴虚的问题,再鼓舞肾气,提升肾阳,这样的作用反而更加明显;为了避免补虚过程中的气化不行,湿浊内生,又加入了泽泻去肾浊,丹皮清热活血,茯苓健脾利湿,再加上牛膝,车前子通利水道,可谓用药周全,阴阳并补,邪正兼顾。

分析完药方,我们再来看下这个药物的主治功能,金匮肾气丸的主要作用是温补肾阳,因此,对于肾阳虚所导致的各种症状或疾病,对症应用,都是可以的。

从症状方面来说,肾阳虚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腰膝酸痛,四肢畏冷,男性阳痿早泄,女性宫寒不孕,身体浮肿,特别是下肢尤甚,面色白或黧黑无光泽,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而迟。如果上述症状大多数都符合,属于肾阳虚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使用金匮肾气丸来温补肾阳就是很好的选择。

从相关病症来说,肾阳虚可能导致的病症和可能影响到的疾病有很多,肾阳亏虚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是最常见的问题,也是金匮肾气丸最对症的两个方面的应用,如果通过辩症确认有肾阳虚弱的问题,而同时又伴有水肿,小便不利,尿频等方面的问题,服用金匮肾气丸就是非常对症的选择。而对于慢性肾病、失眠、前列腺增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男性功能障碍,女性宫寒不孕,慢性心衰水肿等问题,如果同时属于肾阳虚情况的,也可以通过服用金匮肾气丸进行调理改善。

很多文章介绍金匮肾气丸能够治疗5种疾病,20种疾病,其实不管是治疗多少种疾病,金匮肾气丸的主要药理作用还是在于温补肾阳,化气行水,而如果是因为肾阳亏虚而导致的相关疾病问题,或者是身体存在相关疾病问题,同时也有肾阳虚问题的朋友,对症应用金匮肾气丸,自然就能够起到辅助改善相关疾病问题的作用,而如果不能够对症应用,单独谈金匮肾气丸能够治疗多少种疾病,就是没有意义的。总而言之,想要用好金匮肾气丸,辨证施治是关键。

金匮肾气丸能长期服用吗?

从药方组成和药性上来看,金匮肾气丸虽然是补肾助阳的药物,但其药性并不猛烈,而是以阴阳双补,补泄结合的均衡用药典范,但即使是药性温和的金匮肾气丸,也是有明确适应症的药物,不应该乱用,也不应该长期一直服用。

对于金匮肾气丸这个药物,并没有明确的疗程规定,但服药的周期,还是应该结合服药的效果以及自身疾病,症状的调理改善情况。通常说来,如果是有肾阳虚问题,服用金匮肾气丸通常建议疗程在1个月左右即可,如果相关症状有所缓解,可以结合改善情况确认是否继续服用,如果症状已经大大改善,不妨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的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而不必继续服用药物;如果症状有所缓解,但还未彻底消失,则建议咨询医生,下一个服药周期应该以多久为宜。

对于相关的疾病问题,建议服用金匮肾气丸的疗程也有所不同,比如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痛问题,一般建议以2周为一疗程,通常经过2~4个疗程的治疗即可;而如果是肾阳虚引起的良性前列腺增生问题,建议以10天为一疗程,用药周期推荐1~3个疗程;对于肾阳虚导致的老年性尿失禁问题,一般建议7为一疗程,用药周围以3~5个疗程为宜。当然,对于肾阳虚引起的相关病症,金匮肾气丸的应用还有很多,结合不同的身体情况,用药周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来说,不建议长期一直吃金匮肾气丸,吃药应该以治疗调理疾病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服用一段时间即可。

金匮肾气丸用药有何注意事项?

作为一个药物来说,再好的药物也有它的禁忌和用药注意事项。对于金匮肾气丸来说,孕期女性是禁用的,孕期服用有导致流产的风险,除此之外服用期间,也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例如胃肠道不适,便秘,过敏瘙痒等等。

金匮肾气丸的对症应用,最适合的是阴阳双补的情况,如果是属于阴虚火旺的朋友,则建议选择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滋补肾阴的药物来调理改善,而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患者,则更应该禁用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在服用期间,也要注意饮食禁忌,建议少吃生冷食物,同时注意一些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同时注意适量补水,多吃新鲜果蔬,以免因为服药引起上火的相关症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