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几个上海话词汇
上海方言有蛮多词,年轻人恐怕听都呒没听见过。有蛮多字读音跟普通话发音区别较大,而年轻人弄不清爽上海话字的发音,欢喜用普通话发音为上海方言注音。如脱与特;架与嘎;介与嘎;讲与刚;的与额……极易自乱阵脚。
上海话「繑」音翘,意为:卷,缝针,连接紧固。
例句:1.繑起袖子管大干一场;卷起袖子大干一场。
2.没(淹没)大水了,裤脚管繑高一点;蹚水,裤管卷高一点。
3.衣裳剌破了,繑两针;衣服割破了,粗粗地缝几针。
4.纸帕床摆摆正,法兰螺丝繑繑紧;密封垫片放放好,法兰螺栓紧一紧。
上海方言以排行称呼小囡「阿大」「阿二」「阿三」……由来已久。
重点来了,为啥俗语里厢「阿二」形象不太好?「二」排行读「尼」。「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呒没偷」「穷喫阿二头」「甕鼻頭阿二喫臭猪头肉」。只因为「阿二」是地位卑微的仆役代称。如:「店小二」,鲁迅先生笔下的「阿贵」。「穷喫阿二头」喫老板的一定要喫出本,喫出汗来。「甕鼻頭阿二喫臭猪头肉」不太识好恘。
沪语中「二」有四个读音,排行,名次,个位数始终读「佴」尼;二个人读两;二十读廿;二流子读二er
上海话「阿大」「阿三」「阿五」「阿六」「阿八」《晋书·王蘊传》王悦,阿大、悦小字也。又谢道蕴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此阿大之见干史者,《隋书》胜穆王瓒高祖呼为阿三。《五代史》唐废帝小字阿三,此阿三之见于史者。《南史齐宗室传》帝谓颖达曰:汝是我家阿五,又安陆王子敬,武帝第五子也,帝尝曰阿五。《隋书》兰陵公主字阿五,此阿五之见于史者。《南史》梁临川王宏,文帝第六子,帝呼阿六。《张融传》融第六子宝积,何点呼之曰阿六,此阿六之见于史者。《南史·梁宗室传》南平王伟,文帝第八子也,武帝谓曰阿八,此阿八之见于史者。
上海话「肋袼支」「袼支窩」,肩胛下头的叫法。《通俗編》【袼支】《礼记·深衣》袼之高下,可以运肘,郑注、袼者、衣袂当腋之缝也。〔按〕俗谓腋下曰肋袼支,本此。袖子与上衣在腋下连合处的高低,以可以运肘自如为原则。汉服深衣起源于公元前二千多年有虞氏。也就是讲「肋袼支」的叫法传承之长长远远了。
上海话「辣手」《俗语考原》俗謂辦事猛烈者曰:辣手。百度汉语:毒辣手段;厉害;棘手难办。沪语:下「辣手」,意为:下狠手。「辣眼睛」视觉冲击,不忍直视,惨不忍睹。「价钿辣」价钱高到刺激神经,达承受不起地步。「辣辣较」作迅速地,高高地,非常地解。如:房价「辣辣较」涨上去,对拉动其他消费极为不利。
上海话「壁角落头」。角音各喔。意为:墙角落,偏僻地方。出处:【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一》复见天地心,举世皆知有。山意冲寒欲放梅,岸容待腊将舒柳。惟有拄杖子,黑粼皴,元依旧。受霜冻不枯,遇阳和不秀。壁角落头,块然拙守。终日谈玄口不开,喷泉嚏也成狮子吼。
《通俗編》:〔见东坡集〕大慧真赞。而《大慧禅师真赞》作者陆游,诗词全文:「平生嫌遮老子,说法口巴巴地。若是灵利阿师,参取画底妙喜。」并无「壁角落头」。
沪语:1.缩在「壁角落头」,在音勒,意思是一副作孽相,因为惊恐而蜷缩。
2.「立壁角」罚站思过。
3.「幺二角落头」,二音尼,阴暗角落,不太见得人的地方,不太容易发觉处所。
上海话「长寿面」。《清稗類鈔》而呼之曰長壽麵者,則本於宋馬永卿《懶真子》所載「湯餅即今長壽麵」之語也。八珍麵 ,以雞、魚、蝦肉曬極乾,加鮮筍、香蕈、芝麻、花椒為極細之末,和入面,與鮮汁共為八種,故稱"八珍"。所谓「汤饼」即今之「面片汤」。「长寿面」传承至今一千多年。如今中华大地汤面更是千式千样,五花八门,做寿除了寿桃寿糕,吃「长寿面」却是一样的吧?
上海话「半斤八两」音(bǖ斤八两)。意为: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不分高低。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随着杆秤与老秤分量的消失,这个成语晓得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最好覅忘记,因为过去的金银,中药僎是老秤,尤其是中药配方,几钱几钱,不好弄错,否则会「闯穷祸」弄出人性命。
上海话「撮药」音撮雅,意为:中医配药。出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菪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大意是:菑州王美人怀孕养不出来,来召(扁鹊、仓公、臣意),扁鹊去了,用酒饮以莨菪药一撮,旋即养出来了。「撮药」从春秋战国时期传承至今,如今怕是60后晓得一点,70后依稀印象,80后知者凤毛麟角,90后根本不晓得这个词。有交关小抽屉的中药店,用戥子秤药,恐怕古镇旅游观光都少见。
上海话「敲定」音拷定,意为:确定。应该源自「推敲」这个典故: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史上首次「敲定」当为韩愈老先生。沪语另赋予「敲定」特殊含义,为男女朋友确定恋爱关系的代称。在上海所谓「敲定」除了已有含义,还是准新郎、准新娘的代称。
上海话「门槛精」。有人讲是洋泾浜「MONKEY精」,总觉着不对劲。「门槛」少讲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了,洋泾浜英语二百年不到。再讲「门槛」「㺀猻」浑身不搭界。
「铁门槛」王羲之的七世孙,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继承家风在云门寺练书三十年,书写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因求书者众多,住处门槛几被踏穿,遂包以铁皮,人称“铁门槛”。
「踏破门槛」趋之若鹜,争相追逐。「门槛高」比喻进入某领域标准要求高。
歇后语「乌龟踫门槛——就看此一翻」(踫音呗,爬。)意为:成败在此一举。
一个不太恰当比方「门槛」就像是密码,「门槛精」者就是精于算计,解密的人。
上海话以前一直不理解「笑嘻嘻不是好东西」。直到看见《通俗編》:《朱子语类》让你在高处,他只要在卑下处,全不与你争。他这工夫极离。常见画本老子便是这般气象,笑嘻嘻地,便是个退步占便宜底人。有人这样概括:未看《老子》時,一心一意要做事情;看罷《老子》,三心二意琢磨人。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笑嘻嘻的人就是从来不喫亏「老门槛」。
弄清爽上海方言里字词的由来,有利于理清汉字传承脉络,有助于对汉语,汉语方言的理解搭之赏析。什么叫文化,简言之「人们的精神活动」。汉字是中华儿女的精神符号,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传承汉字就是增强文化自信,将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