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屏的制作手段及方法,值得收藏!


如果说书法创作中对形式的工艺性制作的作用犹如人的服饰,而篆刻中的印屏设计制作则如供演员表演的舞台。
尽管评委们对篆刻作品的评判在于篆刻本身,但一幅设计制作恰到好处的印屏给人产生美感,使人愉悦,能对作品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潜在地影响着评委们的审美评判。我们不能夸大印屏制作的作用,但在以展厅为中心的创作中也不能完全无视其作用,设想两位作者的篆刻创作水平不相上下,一位作者将篆刻印拓贴在一张毫无形式用心的白纸上,另一位作者则将印拓布置在设计得体的印屏中,肯定后者得选票的概率要高于前者。
印屏制作是篆刻走进展厅后自然而生、在时间推移和篆刻创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与丰富的一种特殊的工艺制作,它不属于篆刻技法之中,但又与篆刻展示和展厅中对篆刻的审美有着一定联系。在印屏设计制作中,把握其形式与风格与篆刻自身的协调性,印屏对篆刻的衬托作用,设计印屏时对材质的选择、颜色的配合、印拓的布置、题款的融合等等,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思想乃至文化修养。如同装饰,有人衣冠华美、珠光宝气仍不能掩其俗,有人青裙布衣仍如出水芙蓉,印屏设计其理一也。
印屏设计技法
就具体技法而言,印屏设计略同于书籍的封面设计。封面设计与书的内容是两回事,但有密切联系。封面设计要符合美术设计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两个特点:一是设计的形式与这本书内容的协调统一,即对该书的内容运用美术设计的语言作象征性的概括与表现;二是体现设计者的一贯风格,表现设计者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印屏设计与篆刻创作本身是两回事,应属于特殊的美术设计,除了要遵循美术设计的普遍原则之外,也要体现两个特殊性:一是与篆刻作品自身的协调性,其作用是衬托篆刻作品使之突出;二是在展厅的众多印屏的对比中,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表现,有彰显自身,使“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用力。

1

一般说来,小印比大印更需要印屏设计的衬托,几方很小的红色印拓贴在一张空旷的白纸上会显得构图松懈,在众多作品中容易被“淹没”。

2

印屏设计的几何形状要简洁而不可繁杂,要抽象而不可直接取自然形象。在九届国展的初评中,记得有一幅用彩色纸做成葫芦形状的印屏,评委未细心看其篆刻水平高低,对印屏的第一印象是俗不可耐,最终还是未能过初评这一关。当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篆刻水平自身,但印屏制作的效果不自觉地对评审产生了干预作用。

3

印屏的颜色宜淡雅不宜浓重,以突出方寸印面为设计要旨,宜用寒色不宜用暖色,以衬托朱红印拓为目的。此为一般规律,也有在设计中用大红、用黑或蓝、用金或银的色彩块面作装饰,反其道而行之,要因印不同、因印屏设计风格不同而灵活应用,不可执著一法,囿于一式,可平淡自然,也可出奇制胜。

4

落款是印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落款的书法水平往往成为其篆刻水平的重要参照。记得1994年三届全国篆刻展在烟台评选后的座谈中,评委们有一个共识,就是提倡作者自己落款,而不提倡请名家题款,认为请名家题字是篆刻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缺乏自信的表现,有攀附名家之嫌。题款书法一般宜清雅而不宜粗犷,这样更能突出表现印拓,不破坏以静态为主调的篆刻之美,以致喧宾夺主,但也有反其道而行者,当以与自己篆刻风格的协调统一为要。

5

有的题款文字不仅仅是作者姓名和时间,还加了许多其它文字,如创作手记、篆刻诗词、感言之类,形成一篇小文,以求黑色的书法装饰块面与朱红的印拓形成对比衬托的关系。更有为避印屏构图空阔而求丰富者,在印屏上加淡墨或淡彩汉画像石拓片或其它自己制造的图案等,或放大其中一方印拓作背景装饰图案者,种种手法,不一而足。

6

在印屏设计中,不能单凭一种不可名状的审美感觉,也要有一些美术设计的知识与技法作支撑,如何运用线条对块面的分割,如何运用近似色或对比色,要熟悉篆刻创作自身,又要有美术设计中平面构成和色彩运用的知识与技巧。

印屏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
印屏设计的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很简单:
一是看其是突出了篆刻作品本身或是因设计过份而淹没了方寸印面;
二是看其是否能在众多印屏中特立,或是被众多印屏所淹没。
许多印屏制作者在设计时殚精竭虑,形式极尽变化,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这两点。设计的最高境界同篆刻创作一样是“自然”二字,有时,素面朝天的在白纸上布置几方篆刻,一行题款,在针对独特的篆刻风格时或许是一种最好的设计,这种“无设计”的设计,应是作者在尝试多种设计之后的最终选择,是对形式的主动把握,与毫无设计意识地随便把几方印拓贴在白纸上相比看似类同,实则有本质之别,是绚烂之极的平淡,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印屏是篆刻作品展览、投稿的最终效果,应考虑到共形式感的塑造,既要使印蜕视觉表现力充分展示出来,但又不喧宾夺主。题签部分既是书法功力的体现,也是印屏画龙点睛所在。印屏是篆刻作品展览的重要形式,因此制作印屏已经成为参展篆刻作品创作的—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幅制作精美的印屏不仅是对观赏者的尊重和负责,也是篆刻作者创作水平和创作态度的具体体现。然而我们在不少的展赛中都可以看到一些作者的篆刻作品已经有了较高水平,而印屏的制作却显得粗糙。
印屏的格式与形式感可以从书、画、装裱款式、书籍装帧等方面广泛参考吸收,不必拘泥太通俗的成法,出新出奇但也不必怪诞。从主次关系上上要注重篆刻作品以印蜕为本位立场,不能主次不分;格调要有文化气息,营造雅的氛围,也可以把现代感用于印屏,但是切忌把印屏工艺化。
1.选印:不宜过多或过少,应以方形印为主,另有少数其他形状印作点缀,以求劐七,切忌形状各不相同,这就如同施粉过度,让人望而生厌。朱白文印数量也应大致平衡。
2.钤印:—般认为用福建产连史纸为最佳,易见刀意。市面所售印泥以上海西泠印社产为最佳,然而其价甚贵,一般作者可以较好的书画印泥代替,而办公印泥则绝不可用。垫纸不可过多,两三张即可,印泥也不是蘸得越多越好。最好在玻璃板上钤盖,求其平整。垫纸过多,印泥过厚,用力过大都易使印效果失真。当然印风不同,钤印方法也不可统一。
3.拓款:拓款用纸据说以安徽产扎花纸为上品,普通薄熟宣也可。用墨不可过劣,尤其不可用宿墨。具体拓制过程不赘述。拓完后,在拓片未揭离石面之前,可薄薄涂上一层石蜡,要均匀,既可避免见水跑墨,又可使色泽发亮。边款要在制作印屏前几天拓好,以使其充分干燥。
4.题签:选纸应与底纸有所区别,如用白宣纸作底纸,签条则可选颜色较淡的色宣或仿古宣,裁纸时注意要边角整齐。字可以自己题,当然前提是自己写得足够好,也可请人代题,但要和本人印风协调,如恣肆张扬的大写意书风便不适合题陈巨来的印。题签也应提前几天做好备用。
5.印蜕剪边时需匀称随形,手法精细,边缘留白不宜过大,如在1毫米左右最佳;边款与所在的印面应上下对齐,其间距小于印面与印面之间的距离,以示边款归属;朱、白文宜散点式安排,大、小错落,变化有序:印风之间要和而不同。贴印蜕时用面粉浆糊或固体胶,不能用化学类的胶水,粘时不必将整个印蜕涂满,主要涂四角及中心即可。浆糊不宜太厚、太湿,注意整个过程整洁、整齐。
6.印屏的纸质、色调要体现对比意识,印屏的规格不大,材料选用要极为考究,材料感要强,可以着重选用粗纤维的宣纸,或用绢、绫、蜡笺、粉笺、麻纸等相对特殊的纸质,与印泥和连史纸形成质感的对比;印屏与题签在色调上也要形成对比,如本白与粗纤维旧色、泥金与白绢。印屏的主体色调除了常用的白色之外,有色纸一般不选用太冷、太暗的颜色,否则印蜕会被淹没。
7.粘贴:先贴签条,将底纸上签条应在位置的左右上下边线折叠出来,注意要与对应的纸边平行。把签条放在—块玻璃上,正面向下,用喷壶喷湿,稍干后取软刷蘸取稀释后的浆糊(浓度如牛奶,绝不可用胶水),均匀涂抹在签条上。翻过玻璃,将签条纸边与底纸相应的折痕对齐,从上向下扣在底纸上,轻轻取下玻璃,把纸垫在签条上用手轻轻擦平即可。
8.贴印蜕边款:首先推敲印款要粘贴的位置,排布务求疏朗大方,最好朱白相间。小印在上,大印在下,以免头重脚轻。边款不宜过多,有几枚提神就行。确定完方案后逐一粘帖,粘贴时先把印稿反放在叫、块拷贝纸上,然后均匀地涂上浆糊,再把拷贝纸翻过来(此时印稿可以稍稍粘在纸上不会掉下),对正位置后压到纸上即可。
9.加界格、图案的方法,用机械线、印刷(如丝网板印画、图案、书法)以徒手线书或画更适合于印屏比较而言,题签部分是徒手线,界格、图案再用徒手线不仅可能重复,甚至有可能冲突。相比之下,机械线与印刷的手法不会那么突兀,也会容易与印蜕、题签匹配。如果一定要用徒手的方式,尽可能要把界格、图案淡化,手法尽可能精致,切记把印屏工艺化。
这样—幅印屏就制好了。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