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文武之道”四川路
1950年代的上海四川北路商业街
四川路,特别是虹口区辖的四川北路,是上海非常著名的马路之一。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川北路是上海市民的购物宝地,“走走看看南京路,买卖还在四川路”,那句顺口溜让老上海人言犹在耳,记忆犹新。上海三条著名的商业街,南京路、淮海路和四川路,四川北路确实散发着老上海浓郁的市井气息,那个年代,许多本地人更愿意去四川路购物,因为它实惠,靠得住。
我小时候家住徐家汇,对虹口还是很陌生的,听大人们说那是“浜北”,意指苏州河以北的虹口、闸北、杨浦等区域。1970年代后期,我在复旦大学上学,每周六回家,过完周日,周六晚上就朝学校的宿舍赶,来回都是骑自行车,骑行路线斜穿了上海的主要闹市区。每次来回总要经过四川北路,这条马路两边的生活配套设施,一直很完善,中西医院、中小学校、银行邮局、服装百货、饭店酒家、茶馆浴室等应有尽有,且价廉物美,惠而不费,尽管有点喧嚣嘈杂,但人气很旺,有典型的上海生活景观,很有人间烟火气。然而,现如今走在四川北路上,恍如隔世,两边的构筑物是更加高大华美了,但寂寥而冷清。倘若你拎不清而进入一些广厦华屋,气派是很大,但顾客稀少,门市冷落,有的大厦是门口的保安比顾客还要多,有的还凶巴巴的,还是少搭讪为妙;人气低迷,商业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有的店面甚至卖起了临期食品……四川路上的眼前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景观形成强烈反差。我一介草民,无权无势,不敢责怪别人,只能心里嘀咕:四川北路上的人气哪儿去了?思前想后还是无话可说。
四川北路是上海开埠之后最早的几条马路之一,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这条马路是很有故事的。因为长期做点民俗调查,所以更在意这条马路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及蕴含的故事。所以,每当有朋友与我说起四川北路商业街时,我总是解释看马路不能光用表象的视角。要我看,四川北路是最能提现上海市民精神的一条路,是文化名人聚集“文武兼备”的一条路,更是上海人砥砺城市精神与城市品格象征的一条路。
记得2019年央视《长江行》剧组来上海,导演组的同志要我当向导协助采访。我不假思索地说,应该采访四川北路。为什么?这条路文武兼备,代表着上海的城市精神。不是吗?现代上海最为珍贵的“文”“武”之地都在这条路上。1930年3月2日,鲁迅由冯雪峰、柔石陪同,来到四川北路多伦路(当时叫窦乐安路)的中华艺术大学,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诞生。自此,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开展,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翻开新篇章。是为“文”。
再说“武”,110年前诞生于上海的中国精武体操会,是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前身,由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农劲荪等人和爱国武术名家霍元甲共同创建,是我国近代民间体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个民间体育组织。其址最初设立在闸北旱桥以西王家宅(今交通路会文路附近),1916年4月6日迁入培开尔路73号(今杨浦区惠民路荆州路口),1922年,精武会主事者在四川北路横浜桥福德里觅得一块空地,建造精武中央大会堂,1923年7月迁入办公(即今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所在地)。经过百年发展,精武文化和精武精神为深入人心,目前已在全球建立了77个精武会组织,2014年,“精武武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城市主题文化品牌。
一个是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组织,一个是“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体育武术总会,相距不远,都在四川北路上,真是应了《尚书》里那句古语:“乃文乃武,惟精惟一”,可谓文武兼备,一张一弛。回望百年历史,这里有鲁迅、瞿秋白、茅盾等一批左翼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迹,也有一批投身革命的红色人物在精武会发出正义的声音,这一切,正是上海人民富有不屈不挠斗争传统的象征,至今令人心怀敬意。
也是在四川北路上,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日军在四川北路横浜桥头的枪声,打破了上海市民宁静的生活,日军出动战机飞临位于闸北的商务印书馆上空,炸毁了商务印书馆及其附属机构,四天后,即1932年2月1日晨八时许,日本人又炸毁了商务印书馆附属东方图书馆,荟萃中外古籍善本并号称“世界第三、远东第一”的东方图书馆从此化为灰烬,难怪商务印书馆老板张元济先生痛哭失声:“工厂的机器设施,毁了都可以重建,惟有数十年辛勤搜集的几十万册图书,失而不可复得,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就在日军炸毁东方图书馆的当天,日本人还野蛮占领了四川北路福德里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会所,他们将精武体育总会视为“准军事组织”,精武会人员罹难,材料烧毁,会所被占,精武公园高悬的“黄钟”也惨遭劫掠。
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精武会及精武公园的黄钟都不是军事目标,都是文化产业,当时的上海日侨联合会会长河端蛮横地声称:“商务印书馆之被毁,在文化上因甚觉可惜,而在战略上观之,则在当时固绝对必要者也。”此话透露出日军对文化目标下毒手,是一个有预谋的行动。他们悍然攻击我国纯粹的文化机构与文化事业,炸毁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是断我文脉;劫掠精武公园里的那口黄钟,是毁我汉魂,日军的野蛮行径,令中外震惊、人神共愤。
发生在四川北路上的那惨痛的一页当然早已翻过去了,但这段文化记忆却至今还是鲜为人知,却使我匪夷所思。记得领袖人物来上海视察时,指出过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这就明确指出了包括四川北路在内的整个虹口地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我不太了解虹口区整体的情况,自然不做评价,然而,在对待四川路文化记忆上,恕我引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句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显得有点差强人意。如果说四川北路商业不振,有社会转型等客观因素,业绩的好坏,那是治理的水平和能力,如果身在“三地”,拥有那么好的宝贝,却又忽视与茫然,找不到主攻方向,那就是古人说的“政风”与“政声”,影响可能累及子孙后代。城市的“软实力”啊,一体两翼,软实力不抓好,“硬实力”再光鲜,也是徒有其表。
四川北路,令我魂牵梦萦长相忆,马路两旁有各种风姿的建筑群,承载着历史风霜雪雨和光风霁月,也承载着文化名人在这里栉风沐雨奋斗不息的旅程,这是虹口区乃至上海市最重要的文化财富,如同一座座历史文化的档案馆,好好保存与传承下去,可以使上海人的子孙后代铭记历史。更何况当年侵害我们的日本鬼子不仅叫嚷着将核污水向大海倾倒,而且为满足阻遏中国崛起复兴的一己之私,甘愿仰人鼻息,充当美国的战略附庸,不惜背信弃义,破坏中日关系;不惜引狼入室,出卖本地区整体利益。这种做法令人不耻,不得人心。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2021年5月13日于上海五角场“凝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