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与他的《蜀素帖》:一场书法界的视觉盛宴

原创旧时楼台月2019-12-30 15:09:28

引言

中国书法的艺术起源于汉字产生的阶段,从最一开始的符号刻画到甲骨文,汉字便慢慢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表现艺术,汉字书法是无声的乐,无图的画,无形的舞,无言的诗。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能表现出不同时期的人文发展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

在漫长的发展演变和朝代变更的历史长河,宋元明清期间产生了不少书法大家。他们的作品更是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代表,是展现我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瑰宝,在世界的文化艺术宝库里也是独树一帜,独放异彩的。在众多的书法大家的作品中,今天我们来赏析一下米芾的《蜀素帖》,让《蜀素帖》带我们走进米芾的书法世界。

一、《蜀素帖》:名家墨宝与米芾才艺的完美结合

“蜀素”是在北宋时期四川蜀地制造的质地上好手感精良的丝绸织物,它主要的制造方式是在原本的平纹生绢上刻意的织出一种斜纹:乌丝栏。刻意织乌丝栏的原因是为了方便在其上书写,虽然这样,但是,生绢毕竟是生绢,没有经过加矾水处理,它的书写性能比较差。

相传是一个叫邵子中的人专门装裱了一卷蜀素,准备留下名家墨宝,这一卷蜀素流传了祖孙三代,都没有人敢写,就是因为丝绸织品的织造纹路比较粗糙,在上边书写比较难,所以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底的人是不敢随意提笔书写的,后来这一卷蜀素被宋代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了二十多年,可见在蜀素上题写是非常难的。

在当时,米芾跟黄庭坚、苏轼、蔡襄共同被大家称为“宋代四家”,他的米点山水以及书法都是闻名于天下,米芾又经常喜欢去太湖吟诗赏石,游山玩水。在北宋元祐三年,米芾受到当时的吴兴郡守林希的邀请,一起前往太湖的近郊苕溪游玩观赏。那时正是景致宜人,游湖赏景的好时候,米芾就诗兴大发,观景之后抒发情怀,即兴吟诗几首。

在游玩一番之后,临行前,吴兴郡守林希拿出珍藏了多年的蜀素卷,请米芾为他题写诗词文章。米芾当即信手拈来,题写了这一卷《蜀素帖》。在名贵的蜀素上题写的《蜀素帖》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帖”,米芾在蜀素上题写了8首即兴诗各体诗,主要的作品内容就是为当时的离别送行和浏览记事,它的艺术风格都是按照以和谐变化为基础准则,自然天真作为旨意归属,通篇体裁书写笔法精致跳荡,笔势沉着痛快,结体变化多端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大家都称其为“天下第八行书”。

二、《蜀素帖》的艺术赏析

(一)《蜀素帖》笔法精致跳荡

米芾在书写《蜀素帖》的时候,使用的笔法精致跳荡,诗文中的“竖”画丰富多姿,比如诗文中的“苎”字使用“柳叶竖”的笔法,以及“华”字使用尖头悬针内偃竖的笔法,下笔轻起轻收,运笔发力在“竖”的中段,悬针收笔的地方有侧有正,或直或曲,或者通过传承笔法意境的方式来展现,或者通过丰富字体本身的方式来展现,或者通过字的主笔方式来展现,等等。而诗文中”撇捺”书写笔法也是淋漓尽致的挥洒变化,展现了米芾的书法气势,赋予了每一个字势不可挡的气魄。

其中“撇”有“挑撇”、“立势撇”、“一波三折撇”等等各种形态,比如,行文下笔过程中,“会”字的用笔有笔断意连的运笔走势,“笺”字的用笔遒劲有力,“厌”字的运笔一波三折,极尽显示书写功底。而“捺”就展现了米芾的运笔或者锋芒毕露,或者顿笔实收的万千形式。撇捺运笔有非常强烈的摆宕感,就像人的手足,可以呈现出万千姿态。

《蜀素帖》中钩笔运势干脆爽利,展现出丰富的运笔变化,内含万马奔腾的气势,骏健豪劲的美态,米芾的用笔在变化之中展现沉着笔力,长短粗细恰到好处,正侧藏露,万千姿态,充分表现了他的笔势“八面出锋”以及他“刷”字之风。

这篇书作中,米芾的运笔起势比较重,中间变轻,碰到转折的地方,提笔利用侧锋直直急转直下,就像“初”字,大有悬崖勒马的姿势,八面出锋的感觉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下笔着重点也是变化多端,着重点或者出现在落笔处,像“醉”字;或者出现在起笔处,像“便”字;或者在运笔中间,像“年”字。

这些变化都是米芾书法中富于变化的走势魅力所在。《蜀素帖》的通篇书写骏急痛快,动荡摇曳,纵横挥洒,在顿挫、转折、向背、偃仰、正侧的运笔中形成沉着痛快的风格,痛快淋漓的气势以及刚柔并济的姿态。

(二)《蜀素帖》结体变化灵动,墨法不燥不润

《蜀素帖》的结体方面,主要展现了两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个是,笔画粗细的特色对比。通篇的书法结体变换灵动,奇险率意,书写的笔画粗细对比十分鲜明,像“群楼”、“诗”、“种”等等,书写笔画都是以正斜、长短、粗细相倚,相互衬托。粗细的笔画变化相对较大,粗的地方犹如参天古树,细的地方犹如绣花针线,相互掩映,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的增加了字体的视觉冲击力和节奏感。

第二个是,空间疏密的特色对比。《蜀素帖》的整体笔画书写过程空间疏密节奏的变化十分灵动,可以说密集的地方密不透风,疏松的地方宽可走马。或者疏朗,或者紧凑的点画跟字体本身的结构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富有气势的笔态跟疏密有度的线条相辅相成,相生相济。

《蜀素帖》是书写在名贵的蜀素丝绸织品上,因为织品不容易受墨而且书写的整个过程迅疾,所以会出现很多的枯笔。这篇书作通篇笔墨形态丰富,墨色墨色浓淡相宜,或者有的地方迅疾“刷”出,顿挫分明,大有痛快淋漓的势态,非常好的把墨色的浓淡干湿经过熟练的运笔控制,游刃有余的跟字体笔画相结合,把字体的节奏起伏表现得丰富饱满,并让笔墨不燥不润,恰到好处,对比鲜明;或者有的地方完全用枯笔写成,也是枯中见润,干而不燥。

就像李日华在《评书帖》中的评价一般,整篇书作运笔气势挥霍,书写迅疾,枯中有润,相得益彰,恰到好处,自有天成之妙。若隐若现的运笔线条自是蕴含着无限的妙趣,字里行间更是蓄积了书写者的充沛气势,笔酣饱墨的地方更是龙飞凤舞气势如虹,枯墨飞白的地方更加彰显朦胧虚灵之美感。

(三)《蜀素帖》书写章法错落交衬

《蜀素帖》从起笔到落笔,自是彰显书写者胸有成竹,文章布局自成一派,天下独绝。布局从容的地方,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跌宕的地方,悬崖勒马,万马奔腾。《拟古》诗篇开始的时候,显得比较规矩,越是往后越是神采超逸,飞动洒脱,大有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动静结合,结构布局收放自如,变幻灵动,奇险率意,字形风姿翩翩,秀丽欣长,看起随意,自有天成之妙,不衫不履。

米芾的用笔运笔纵横挥洒,方圆兼备,洞达跳宕,刚柔并济,锋芒微露,略显含蓄,悬针收笔的地方或曲或直,有正有侧,垂露收笔的地方就像快刀斫削,戛然而止,悬崖勒马,运笔过程中牵丝劲挺,提按得当,不燥不润,正侧兼备,浓淡相宜,轻重缓急,恰到好处。

整篇书作俯仰倾侧,千姿百态,行距间隔大小不一,但是纵观全篇,整体的行列却又气脉连贯,尽管每个字的倾斜角度不同,但是,倾斜的方向和程度却能够相互呼应,左右两边的字里行间移动角度自可以相互抵消,每个字的轴线端点可以在一条直线上,以此达到一种平衡,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让书作整体不显凌乱,却又字字体态万千。

从整体来说,《蜀素帖》整体和局部,精神团聚又错落有致,交互补衬,疏密虚实,浓淡枯润,此起彼伏,呈现出一种完美的奇险率意,浑然天成的姿态。在书写的章法上,大段的空白和紧凑的点画形成强烈的比对,轻柔的线条和粗重的笔画交互掩映,滞涩的笔触和流利的笔势相生相济,沉稳雍容的静态和万马奔腾的动势相结合,造就了《蜀素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章法特色。

结语:

米芾的整篇《蜀素帖》的价值在于,它虽是名贵丝绸织品吸水性很差,难于在上边书写,但因为米芾书法功底深厚,用笔迅疾,线条显得枯竭自然,“刷”字手法更是独树一帜。通篇以柔寓刚,笔势圆劲流利,外柔内刚,可以让书法爱好者深刻的领会到古典的中国书法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米芾书法史料集

《宋史.米芾传》

北宋米芾神作《蜀素帖》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