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灵武)时,当李亨在灵武的炎炎烈日下自立为帝时,他就下定决心,他必须尽快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早日平定叛乱,收复两京,让天下重归大唐!
李亨即位的消息传出,各地的唐军纷纷归从新帝。
郭子仪、李光弼等朔方军将领率兵从河北赶到灵武。李亨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兼任朔方节度使,灵武军的兵力猛增,大唐朝廷暂时稳住了阵脚。因李隆基出逃蜀中而散失了的军心、民心也有所恢复。
对李亨来说,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重振旗鼓,收复失地,挽救这个即将崩溃的王朝。
就在李亨思索下一步该怎么办时,和王维一起上演空城计、假装投降安禄山的京兆尹崔光远冒着生命危险逃到了灵武。
原来,长安沦陷后,叛将孙孝哲、田乾真进驻长安,一开始疯狂屠城,后来则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贪图享乐,毫无西进之意。跟随安禄山叛乱的突厥首领阿史那从礼则坚持率兵攻打灵武,叛军内部矛盾丛生。
7月22日,阿史那从礼再次和孙孝哲发生争执,阿史那从礼一怒之下,率领同罗、仆骨等五千骑兵,召集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等数万兵力逼近灵武。幸亏有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合出击,在河曲打败了阿史那从礼的突袭。
不久,突厥将领同罗看不惯孙孝哲,带着皇宫的两千多匹马逃回突厥。长安城内大乱,官员四处流窜,连监狱里的囚犯也逃了出来。
对于叛军内部的矛盾,崔光远心头叫好,以防止叛军继续逃跑之名,令人守住孙孝哲的府第,并杀死了孙孝哲手下的两名叛军,孙孝哲立即派人前往洛阳报告安禄山。
崔光远心知不妙,决定和长安县县令苏震(同时也是李隆基驸马)逃亡灵武,投奔李亨。他们急中生智,决定从开远门逃出长安。快到开远门时,先派人跑去喊道:“京兆尹崔大人来巡视城门了!”守门的叛军忙举着仪仗来迎接参拜。趁叛军不提防,崔光远和苏震逃出城门,并沿路招募到一百多人,逃往灵武。
当崔光远和孙震逃出长安时,一直苦于无法离开长安的边令诚也求崔光远带走他。
原来,潼关沦陷后,李隆基终于明白自己错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后悔自己听信了边令诚的谗言。因此,李隆基离开长安时,并未带上边令诚,让他在长安自生自灭。
边令诚听说李亨已经自立为帝,知道李亨和李隆基长期父子不和,想着如果投奔李亨,说不定还有转机,就求崔光远带他一起投奔李亨。崔光远来不及多想,索性把他交给李亨,由李亨处置。
当崔光远九死一生逃到灵武时,李亨很是赞赏崔光远的有勇有谋,提升他为御史大夫,仍任京兆尹,派他到渭水北边去招募从沦陷区逃出的人,组成军队。
听说边令诚也随崔光远逃到了灵武,李亨不由大怒:“潼关失守,边令诚罪不容诛。传令下去,立即斩首示众。”
边令诚一定没有想到,他还来不及在灵武好好睡上一觉,就被绑到刑场,脑袋落地!
崔光远来到灵武后,李亨和他分析长安的形势。崔光远认为,长安沦陷后,叛军利用长安这个战略中枢,截断了南北两路唐军的联系。因此,长安是整个战局的重中之重,要尽快收复长安。
于是,李亨开始了收复长安的紧锣密鼓的部署。他要用收复长安来向父亲证明,向世人证明,他堪当大任!
然而,因李隆基错杀了高仙芝、封常清等大将,导致很多唐军将领心存顾虑,生怕因为指挥失误而遭到皇上的猜忌和清算,故迟迟没有人主动跳出来说要率军收复长安。
在这尴尬的时刻,却有人主动向李亨上书,愿意担任全军统帅,发起对长安的大规模反攻。这个毛遂自荐的人,就是奉李隆基之命从益州来灵武送传位册文的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琯。
李亨自然也是熟悉房琯的,知道他是初唐名相房玄龄的后代,在李隆基入蜀后,第一时间赶去投奔,足见他对大唐的忠心不二。
因此,李亨很快就同意了房琯的上书,任命他为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让他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一同征讨叛军,又命兵部尚书王思礼(曾在潼关之战中担任哥舒翰部下)做他的副手,并同意他自己选择幕僚。
房琯觉得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之流都是大老粗,特地任命书生出身的贾至、魏少游、李揖、刘秩等人为幕僚,自信满满道:“叛军的曳落河骑兵虽强,但怎能敌得过我的谋士?”
房琯率领的部队主要由朔方军和潼关战役剩余的残军组成,他将部队分为三军:南军从宜寿进军,中军从武功进军,北军从奉天进军。其中,以中军、北军为前锋。
10月21日,中军、北军抵达咸阳附近的陈涛斜,并遇到了叛军。
虽然驻扎在长安的叛军数量并不充裕,但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实战能力,大多是由安禄山亲自招募训练的契丹和突厥骑兵。
房琯本欲防守,等待南军会合后再行出击,但负责监军的太监邢延恩催促房琯抓紧出击,房琯只得出战。
因唐军中有不少是安史之乱爆发后临时招募的市井盲流,作战能力陷入不如叛军。房琯和麾下书生们商量,决定采用春秋时期车战之法。在战马并不充裕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临时征集了大量耕牛,凑出了两千辆战车。
房琯以为车战之法可以弥补士兵能力不足,却不知道自汉初平定七国之乱以来,车战之法就基本淘汰出局。汉末以来,战车主要被用于阵地上的临时工事,专为步骑兵提供必要掩护。同时,骑兵技术不断进步,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军事部署的固有模式。
可惜房琯完全不懂军事,并不理解军队为何要淘汰战车,凭着对春秋车战之法的仰慕,就下令以两千战车进攻,命马步军护卫。
结果,叛军顺着风势,扬尘纵火。唐军毫无悬念地大败,人畜相杂,四万将士遗尸荒野,鲜血染红了长安郊外的大地。南军、中军将领杨希文、刘悊弃甲而逃,投降叛军。
房琯这才意识到自己酿成大祸,只好收拢残兵,逃回灵武,向李亨哭诉请罪。
李亨面色凝固而沉重。他登基后的第一场大战就受到如此重挫,令他怎不痛心?唐军本身所剩不多,此次又损失大半,接下去该如何收复长安!
然而,鉴于房琯并非有意如此,且相比那些投降叛军的唐军将领,房琯至少忠心可鉴。长久的沉默后,李亨重重叹了口气,只是免去了房琯的军职,对房琯的罪责并未追究。(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188篇:李白、李璘为何要起兵造反?

    本文合计7100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88篇 李白.李璘为何要起兵 ...

  • 唐肃宗在其父唐玄宗未驾崩时直接即皇帝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公元756年,由于唐玄宗李隆基的错误决策,哥舒翰被安禄山的叛军击败,潼关失守,自此,安禄山便可以轻而易举拿下长安. 在叛军的威胁下,唐玄宗也只得逃往蜀中避难,可是在这途中还有一场劫难等着他,这就是马嵬 ...

  • 李泌历经四朝,为何皇帝们对他始终信任?李泌: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泱泱盛唐,王侯将相,英雄豪杰.如天上繁星,交相辉映.映衬着那个傲娇国度,无双盛世.如果像<隋唐演义>中所写的那样,给他们来个英雄排座次,也恐怕很难!因为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贡献.很难说谁排 ...

  • 安史之乱唐玄宗有多惨?杨贵妃自尽,太子李亨又让他“被太上皇”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执政生涯急转直下的拐点,一方面是他一手缔造的开元盛世轰然倒塌,另一方面是马嵬驿兵变爱妃杨玉环被逼自尽. 悲剧到了这里还没完,没过多久太子李亨又搞了一出生米煮成熟饭,在朔方军的拥戴下于 ...

  • 此物最相思——第159章

    第159章  恩泽一场 是夜,月光如水,清风无边. 玉真公主屏退左右,独自缓缓走进用青石围砌.花瓣漂浮的温泉池.透过氤氲的雾气,可以看到池水泛着粼粼波光.这是皇兄十多年前命人为她开凿的温泉,但她却总觉 ...

  • 此物最相思(第352章)

    安禄山去世后,投降安禄山的大唐官员心情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安伪朝廷担任九品及以上职务的大唐官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有在战场上战败投降的武将,如哥舒翰.达奚珣等:有长安沦陷后被俘虏到洛阳.被迫投降 ...

  • 此物最相思(第351章)

    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刚好满一周年.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在大燕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早就传令下去,正月初一 ...

  • 此物最相思(第353章)

    虽然玉真公主早就有心理准备,猜想遭遇国破家亡.爱妃自缢.太子登基等一连串变故后的皇兄,状态一定大不如前.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皇兄时,依然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双肩已经彻底垮了下去,目光中满是浑浊的苍凉, ...

  • 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 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 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 ...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

  • 此物最相思(第347章)

    自从王维答应投降后,安禄山就派人将王维从菩提寺接了出来,安置在洛阳城最为繁华的天津桥附近的宅邸中. 几天后,任命诏书下达,王维被任命为给事中,和陈希烈.张均.张垍等人同朝为官,王维心中的苦闷自不必言说 ...

  • 此物最相思(第348章)

    当王维在安禄山眼皮子底下度日如年时,李白和杜甫也都各自经历着战争带来的磨难. 先说杜甫.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755年十一月,在长安漂泊了多年的杜甫回奉先(今陕西蒲城)看望久未谋面的妻儿.不料刚进家门, ...

  • 此物最相思(第346章)

    当王维被迫投降安禄山时,玉真公主和莲儿终于顺利抵达青城山. 自756年6月17日(农历)在长安金光门和王维分别后,玉真公主和莲儿就一路向青城山赶去.既然李隆基已经确定入蜀,那么,位于蜀中的青城山也定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