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他,说人话。

【图】Reey Whaar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588天
这篇文章,我一直想写,终于写了。
4月初,我和一位老友,喝了一下午茶,聊了一下午的王小波,我们都是他的读者,他的书,我一直看到了现在。
王小波写的书好不好?我当然觉得好。当然,你觉得不好,我也不会有意见。文学的价值判断很主观,再好的作品,你都可以认为不好。我想,这一点,王小波也会同意。
王小波已经离我们而去23年,有许多关于他的议论,足够多的人认为他的文字足够好。当然,23年后的今天,还有这么多人记得他这样一个作家,这本身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王小波年长我30岁,辈份上属于我的父辈。如果文化也有基因的话,我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
如果你也想好好说话,那你和我一样,很容易会被他的文字征服。这个逻辑学教授的儿子,说人话,讲道理,让许多人明白,要写出灵魂的文章并不复杂。
文章可以纯净的像一杯水,干净、透明、甘甜、解渴。你天天喝水,不会觉得水有什么了不起,但几天没水喝,你就会受不了。
他,释放了许多人的写作潜能,我算是其中一个,能码字坚持到今天,得感谢他。
王小波英年早逝,留下的作品并不算多。这让文学界某些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的自大狂有了某种错觉:这有什么啊,我多花几年时间,就可以超越他。
呸!
当然,我无比希望有人能超越他,可目力所及,没有。
能成为王小波这样现象级的作家,这三个条件不可或缺:天时(时机)、地利(才华)、人和(读者)。才华因为某个时机的引爆、裂变,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才能成就一个作家。
或许,你很有才华,可不具备另外两个条件,只能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傲世轻物、甚至自命清高。
王小波于1997年故去,那一年,文学已近黄昏。
文学正午时,北岛、舒婷、顾城,这些文学偶像,是当时的巨星,是国民偶像,孩子们个个都想成为诗人。那时,诗人即使残杀了自己的老婆,舆论都会选择原谅。
1997年的年轻人,是有文学梦的。王小波的去世,为年轻人提供了小说与随笔写作的新技术,他的死亡催生了他的名望,直到今天。
在我看来,王小波之后,还有一代全民文学偶像:韩寒、安妮宝贝、郭敬明。或许,你不喜欢其中的某一个,但他们拥有自己的流量池,拥有巨大的读者群,碾压其他作家。
再之后,就没人了。也不会有了。文学,回归到小众范畴,偶有业内名人,但现在的孩子已不再关心了。
现在的孩子想成为什么?影视明星、流量网红、体育明星、马云、马化腾、亿万富豪,至少,能让自己尽早地成为包租公和包租婆。
对于这样的当下,太多的文学家如丧考妣。王小波如果还活着,应该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
我想,他反而会开心。创造财富,珍惜名声,这样才活得真实,这样才不会扭曲自己的欲望。因为财富、名声,并不像某些空想家以为的那么容易,勇气、智慧、运气,一样都不能少。
大家都在创造财富,追逐财富,而且各有所得,这才是王小波所说的黄金时代。比起大伙儿都想当作家的时代,正常的多,也有趣的多。
许多人喜欢一个人,可能会从头到脚的喜欢,连缺点也会喜欢。
但是,提醒大家一下,王小波有两点,还是不要学了。
一、不要学他抽烟
这点我没话语权,因为这会儿,我手里的烟正炊烟袅袅……我想说的是,我抽烟已然不可救药,而且我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抽烟可以增加创造力,倒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能损害健康。
二、不要学他不修边幅
在我看来,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整洁一点,是好习惯,更是好修养。
虽然文学梦不再是主流,但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掌握王小波倡导的写作思路:从常识出发,用逻辑推演,不压抑人性,多追求智慧。
今年我39岁,王小波还是45岁,他成了我的哥哥。我会继续写我想写的,我的读者也会持续增加,我能做的,就是让认识老周的读者都知道王小波还在,我们应该像他一样,自由自在地追求智慧。
等我到了60岁,一定还会再写一次王小波,而那时,王小波还是45岁,像我的弟弟。
感谢,贵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