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公孙瓒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公孙瓒(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公孙瓒重大事件之四——刘虞赴任幽州牧

上篇文章讲到公孙瓒在辽西管子城被围二百多天顽强逃脱,被朝廷拜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大难不死,在幽州军中树立起威名,继续带领部队与叛乱的乌桓部落作战。

公孙瓒组织起一支数十人的精锐卫队,每当自己出战时这几十人都骑着清一色白马拱卫左右,威风凛凛,公孙瓒给这支卫队起名“白马义从”,又因公孙瓒兼任辽东属国长史,所以也被乌桓人称为“白马长史”。公孙瓒打仗特别勇猛,每次都冲锋在前,不要命地跟乌桓人拼,一来二去乌桓人见到白马部队就躲着走。乌桓人对公孙瓒既恨又怕,以至于练习射箭都拿公孙瓒画像当靶子。

《后汉书·公孙瓒列传》载: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这段史料讲的便是公孙瓒在幽州边境如何威风,如何震慑乌桓人。不过前两句尚且可以相信,至于最后的“远窜塞外”,则实在言过其实,甚至并不符合史实。在古代史书里,受华夷正统观的影响,对外族作战的胜利总会有许多修饰与夸大,并且大多数镇边将领、官员都会有如何镇抚少数民族的记载。假如真像史书记载那么容易,每个将领、官员都把少数民族部落治理得妥妥当当,服服帖帖,爱戴者敬如天恩,畏惧者远遁无形,那根本就不会出现这么多跟外族的战事记载。也就是说,频繁的对外战争胜利之下,本身就与频繁出现的对外战争次数成矛盾。

真实情况是,类似于公孙瓒这类汉末三国时期的守边将领,确实经常与外族交战,但绝没有那么多大胜,更多的是双方拉锯,只是史书作者出于自身立场、观念、本能等因素存在有意无意的倾向性而已。

相比之下,《三国志》比《后汉书》更客观些,明确记载乌桓叛军在丘力居率领下深入青、徐、幽、冀四州为害,公孙瓒根本不能阻挡。

公孙瓒凭武力无法击败乌桓,于是朝廷以刘虞为幽州牧,前来收拾局面。刘虞为汉室宗亲,而且之前做过幽州刺史,在蛮夷部落中享有很高声誉。刘虞派使者到乌桓进行谈判,表示希望双方罢兵讲和,互利通商。丘力居见是刘虞使者,也很高兴,同意进一步商谈,于是双方开始频繁互派使者来往。

和平是大多数人所希望的,公孙瓒却无法接受。从公孙瓒的角度看,他与乌桓人常年作战,早就积累下数不清的血债,更不用提被乌桓人包围二百多天,粮食吃光后只能吃煮木屑的残酷经历。不过做大事者,当能屈能伸,既然单凭武力不能解决乌桓人,还要死硬下去,虽然情有可原,但足见公孙瓒的政治眼光并不长远。

被仇恨蒙蔽理智的公孙瓒为了阻止与乌桓人达成和平协议,竟然派兵截杀乌桓使者。乌桓人也不傻,知道事情原委,便派人去向刘虞报告。刘虞得知情况,立即把前线部队撤离,只留公孙瓒本部一万余人驻扎在右北平。刘虞没有处罚公孙瓒,既是给其留面子,也是顾忌其在军中根基深厚。

中平六年(189)三月,随着刘虞成功与乌桓恢复和平,逃入乌桓的幽州叛军首领张纯便抛下老婆孩子往鲜卑人的地盘逃命,半路被其门客王政所杀,首级送往刘虞处请赏。王政被封为列侯,刘虞更是因功拜为太尉,封襄贲侯。

同年九月,进京不久的董卓任太尉,将刘虞表为三公之上的大司马。连不可一世的董卓都对刘虞尊敬有加,可见刘虞当时的声望之高,但公孙瓒偏偏对刘虞看不顺眼,觉得刘虞太软弱,还限制自己用兵,矛盾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

公孙瓒重大事件之五——结交袁术

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联军成立,各路诸侯联合讨董。与演义不同,正史中公孙瓒并不是关东联军成员。原因很简单,公孙瓒毕竟还是刘虞的部下,没有公开决裂前,还得听上司的。至于刘虞的立场则有些微妙,董卓迁都长安时曾征召刘虞为太傅,只是因为相隔太远,沿途都是反董联军的地盘,命令根本没有传达到。以刘虞对皇帝的忠诚,假设接到命令,很可能真的会不顾一切前往长安。

至于联军这边,不光想拉拢刘虞,袁绍、韩馥干脆直接拥立刘虞为帝,只是刘虞坚决不受。诸侯们退一步,让刘虞自领尚书事,这样可以以其名义任免官员,刘虞还是不接受。于是刘虞很尴尬地,既无法前往长安脱离诸侯们的包围,又不接受诸侯们的推举,只能游离在联军之外,受到排挤。

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做官,汉献帝很想逃出董卓的魔掌,于是派刘和逃出长安去找刘虞,让他派兵接驾。想来汉献帝与刘和都太天真,那么多诸侯都不敢进兵,让刘虞从幽州派兵到长安,成功概率跟中彩票也差不多。

东出武关,刘和必然经过袁术地盘,说明意图后,就被袁术扣留了下来。其实袁术也没有为难刘和,毕竟自己阵营的孙坚是各路诸侯唯一与董卓真刀真枪作战的,所以袁术留下刘和,是为了确保刘虞派兵来帮助自己。

按常理讲,袁术正在打董卓,刘虞派兵响应顺理成章,这样也等于加入了联军,但事情就怕节外生枝。

公孙瓒站出来反对,称袁术图谋不轨,不能支援这种人。按照《三国志》所言,公孙瓒“知术有异志”,笔者认为并不成立。大家应该都清楚,讨董联军真正与董卓交战的,只有王匡、孙坚、曹操,而击败董卓取得进展的只有孙坚,孙坚又是袁术部下,此时的袁术形象相当正派,图谋不轨那是后话,此时身在幽州的公孙瓒不可能看出来。

公孙瓒的真正目的,笔者认为是维护自身利益。刘和在袁术处,刘虞若派兵,这数千骑兵指挥权必然归属刘和。相对应地,公孙瓒就少了几千骑兵,自己的实力直接被削弱。

刘虞当然不会听公孙瓒的,毕竟自己儿子要救皇帝,这可是最政治正确的事情,圣人般的刘虞哪会犹豫?眼见没能阻止,公孙瓒也私自派出一千多骑兵,让族弟公孙越带着去找袁术。公孙越拜见袁术后,表达了哥哥与袁术结交的意愿,并且帮助袁术夺了刘和兵权。

您看,所谓的袁术“有异志”完全是公孙瓒的借口,刘虞不听,公孙瓒翻脸比翻书都快,自己马上去结交袁术,还把刘虞儿子给坑了一把。刘和没了兵权,只能往幽州走,结果在冀州又被袁绍扣留下来。原因很明显,刘虞不做皇帝又不领尚书事,不肯配合袁绍,却派兵给袁术,这当然让袁绍很生气。你既然不跟我站一边,那就把你儿子扣为人质,以后才好说话。

刘虞虽然仁义,但没什么城府,这几次事件下来盟友没结交到,周边关系却都恶化了。所以后来被公孙瓒攻打,根本没人去救他。此是后话,接着说公孙瓒。公孙瓒派公孙越去找袁术,之后公孙越就留在袁术那边助战。这标志着公孙瓒与袁术结为同盟,至于袁绍,暂时还没有冲突,但也只是暂时。

公孙瓒重大事件之六——大破青徐黄巾

随着董卓迁都长安,关东各州郡实质上已经不再受朝廷号令,各路诸侯之间的争斗逐渐公开化。正当孙坚准备继续向西攻取长安时,他的地盘豫州却遭到袁绍的攻打,于是孙坚只得掉头救援。在孙坚治所颍川郡阳城外,公孙越也带领部队前来助战。结果在一场并不激烈的战斗中,公孙越被流矢射中身亡。因为对面将领是袁绍的部下周昂,公孙瓒就把族弟的死算在了袁绍头上。

公孙瓒领军出屯盘河,派人上疏朝廷历数袁绍十大罪状,又派人把这份书奏折抄送袁绍,表示宣战。

本来袁绍跟公孙瓒关系还算不错,而且袁绍当时正忙着跟袁术争夺势力范围,没打算跟公孙瓒为敌。况且公孙越虽说死于袁绍部将之手,却是因为帮助袁术,怎么也是咎由自取。由于袁绍抢夺韩馥冀州牧之位,许多郡县并不真心归附,更关键在于这些人纷纷趁此机会转投公孙瓒,袁绍一时也担忧起来。

如笔者前面所写,做大事者当能屈能伸,袁绍显然比公孙瓒更懂,所以任命公孙瓒另一个族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表明结好之意。渤海可是袁绍起家之地,足见袁绍结交公孙瓒的诚意。可公孙瓒不管这些,弟弟公孙范赴任后立即带着渤海兵掉头与袁绍为敌。

为巩固在冀州的势力,借着征讨黄巾军的机会,公孙瓒亲自带兵进入渤海郡。

《三国志·公孙瓒传》载:绍惧,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绶授瓒从弟范,遣之郡,欲以结援。范遂以勃海兵助瓒,破青、徐黄巾,兵益盛;进军界桥。

很多朋友大概知道公孙瓒最强盛时势力遍及幽、冀、青、兖各州,但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恐怕不太清楚。这里讲的便是直接原因,袁绍为结交公孙瓒主动让出了渤海郡,公孙瓒由此得到南下的通道,再借由大破黄巾军,实力飞速膨胀。至于公孙瓒著名的大破黄巾军,下面为您介绍。

初平二年(191),当关东联军还在与董卓对峙时,黄巾军趁乱卷土重来,青、徐二州三十余万黄巾军进入渤海郡,准备与黑山军合在一处。

公孙瓒率领两万人,在渤海东光县以南迎击,大破黄巾军,一战便将三十余万敌军击溃,斩首三万多。黄巾军纷纷抛弃辎重车辆慌忙南逃,打算渡回南岸。公孙瓒也不着急,等着渡河的敌军大概有一半时,再次发动突袭,这次又击杀数万人,河水都变成了红色。

黄巾军看似人数庞大,其实这当中有许多老弱妇孺。因为参加黄巾军的大多是乱世中为填饱肚子的农民,每个壮年男子背后又往往拖家带口,老婆孩子以及耕牛农具甚至锅碗瓢盆,聚集起来力量大了,就抢其他地方的粮食与财物,走一步算一步,吃到哪里算哪里,所以人数远超正规军,携带的东西也特别多。

公孙瓒这一战除去斩首数万,还俘虏七万人,各种辎重财物更是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是此战阻止了青州黄巾与黑山军合为一处,避免了河北地区受到更大的叛军威胁,而且两万人击败三十万,这数字听上去就特别有震慑力。于是公孙瓒被拜为奋武将军,封蓟侯。

凭借大破黄巾之威势,公孙瓒掉头进兵界桥,准备收拾袁绍。这再次暴露出公孙瓒的目光短浅。如果要与袁绍彻底决裂,那就在公孙范进驻渤海时立即开战,不给袁绍喘息时间。结果公孙瓒先入渤海与黄巾军大打出手,回头还要找袁绍算账,这就让袁绍有了准备。

那么,界桥之战公孙瓒的表现如何?下一期继续讲。感兴趣的朋友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汉末风云录三:平定幽州刘虞公孙有隙 灵帝驾崩蹇硕何进决裂

    上一回说到皇甫郦劝说皇甫嵩出兵讨伐董卓,皇甫嵩却认为:"董卓虽然有罪,但如果没有朝廷的批准,就擅自去讨伐他,也是有罪,不如由朝廷来裁决." 然而,此时的汉灵帝已病入膏肓,不想大动干 ...

  • 辽宁省籍三国名人:锦州市三人,辽阳市六人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其大部地区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幽州.尽管这里战事不断,但出现的本地籍名人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籍的三国名人仅有九位.其中,锦州市三人,辽阳市六人. 锦州市籍的三位三国名人出自 ...

  • 《真.三国志》| 刘虞传——公孙老贼,我与你势不两立!

    这是<真.三国志>第 17 篇文章 今天来说 刘虞 录制:默凉少年 刘虞,字伯安,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强的后人,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是响当当的汉室宗亲,比起刘备来,血统 ...

  • 刘岱:姓名表字相同,不代表经历相同

    浩荡有而无,云烟往复还.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三国时期人们大多是单名,在史料中偶尔能看到一些姓名相同者,不只是一对也可能是多位.本篇就来聊聊刘岱,字公山. 刘岱是青州东莱牟平人,汉末 ...

  • 汉末头号搅屎棍——袁绍

    文/冰扬波 袁绍剧照 要问汉末头号搅屎棍是谁? 袁绍绝逼有实力争一争. 看他都干了哪些上不了台面的破事儿- 01 逼反宦官,是他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已然病重,而储君未立. 是时,汉灵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公孙瓒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公孙瓒(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公孙瓒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大体经过相当程度的美化,主要给人的印象就是刘备的师兄.恩人,总的来说是偏正面.正义的人物.正史中的公孙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公孙瓒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公孙瓒(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公孙瓒重大事件之七--界桥之战(战前形势) 上篇文章讲到公孙瓒携东光之战大破青州黄巾威势,转过头来准备收拾袁绍,由此爆发了著名的界桥之战. 界桥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公孙瓒篇(特别篇)——怎样搞乱幽州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公孙瓒重大事件之十--幽州乱象 公孙瓒在初平四年(193)斩杀了自己的上司大司马.幽州牧刘虞后,上书朝廷自表为幽州刺史,终于不用处处受刘虞掣肘,成为幽州的实际掌权者,<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公孙瓒篇(尾声)——白马将军的陨落

    公孙瓒重大事件之十二--反公孙联合军 在上篇文章中,笔者对公孙瓒除掉上司刘虞独掌幽州大权后,在治理地方时的一些乱象,并重点提到公孙瓒在冀州北部修建易京,打算坐看天下诸侯混战.本期我们继续讲公孙瓒之后的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特别篇)——董卓进京与袁绍失策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绍(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讲到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铲除宦官集团,但何进屡屡坐失良机优柔寡断,最后把性命断送,引发十常侍之乱,洛阳城血雨腥风,董卓趁机携凉州精兵进入都城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二)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为主,袭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里,笔者已经用多篇文章介绍了吕布自出道以来至争夺兖州期间的主要历史事迹,本期咱们来聊聊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一)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二--兵力来源 吕布入主兖州,是一次突然袭击,在曹操全力向徐州陶谦倾泻复仇怒火时,吕布被张邈.陈宫为首的反曹势力迎接到兖州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特别篇)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九--出逃武关,投奔袁术 吕布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刺杀丁原投奔董卓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效命董卓时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六--合谋王允,诛杀董卓 吕布与董卓之间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拿手戟扔吕布,由此吕布认清了所谓义父子,不过是利益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