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邓海经哥
蕲春县向桥乡中部,姜冲村和王塝村、百罗村交界的地方,有一道上世纪修筑起来的人工堤渠,叫“送水堤”,长约八十多米,这堤把姜冲、百罗两村两座不相连的丘陵山体连结在一起。由姜冲村流过来的渠道水,可以沿此流到百罗村灌溉水稻,这是以前战天斗地年代农村人人定胜天的一个见证。在送水堤的东北方,生长有一片青翠、茂盛楠竹林,竹稍半掩着白墙黑瓦,这里有一单屋独院的农居,门前有一口清澈的洗衣水塘。这农居的主人叫邓海经,依家乡的排行,我们多称呼他为“海经哥”。在故乡,这里是一处风景最为优美的乡村民居,海经哥也是故乡里淳朴村民的典型代表。
去年中,听闻海经哥不幸去世了,我感到十分震惊,他的去世,真算得上是乡村风景的一大损失,再回故乡时,再也看不到那张慈祥的面庞,令人不胜伤感。关于海经哥星星点点的记忆,时不时在心中浮起。
送水堤离我塆村不远,塆村中居住有邓海经哥的堂兄弟,因此他们夫妇常在我塆村中过路或是办事,短暂停留。他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两眉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川”字,显得很厚道。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下,碰到年长者或是平辈村人,海经哥总是在隔着一丈以外的距离就开始热情地打招呼,嗓音透亮,显得很慈祥。在还没有大量进城打工之前,乡村里因为人员众多,相互居住得紧密,无论老幼贤愚,各人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利益重叠交叉的地方居多,相互之间很易于发生各种矛盾冲突。有些同一塆村的居民,如因某种情况发生了利益冲突,红了脸吵过架,就几年双方不搭话,哪怕就是两户邻居,也是如此,是典型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来往”,这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块幽暗地带。海经哥在这方面是天然的淳厚,好与人为善,永远是阳光灿烂的,他在乡村中的出现,总是显得跟任何人都是无障碍的,有他出现的场合,才易于感觉到乡村生活的质朴温馨感。
海经哥夫妇都是勤快人,对于农业生产都是内行的,无论是水田中的水稻,还是山坡上的花生、红薯、芝麻,他们俩都显然是掌握了相关的种植技术,在每块水田或旱地上的劳作,都能取得一定的收获,当然极端的天灾年时除外。虽同为农民,乡村中只能蛮力挖地,不懂各类作物种植技术的新老农民,是大有人在的,这类人常在种植上遭遇失败,花了数月的时间和成本,却没取得收获或是收获很少,于是在烈日之下的田头边,或是傍晚黄昏的两村之间的山岗上,吐涶沬,埋怨某块地或某种作物白种了的怨声常常传起。但是在这些声音中,永远是没有海经哥的。他声音的出现,总是好心好意地告诉别人,某种作物该如何去种,如何去迎合天时地利地劳作,才能取得收成。
十多年前,海经哥要换地方建楼房。也许是长期一户人家住在送水堤下觉得孤单,他这次是想把楼房建到大塆村中,融入到人多的地方,期望能感受大村落人多的闹哄。可是各塆村经过八十年代以来的人口膨胀,宅基地都很紧张,很难插队进入。于是选来选去,海经哥的楼房地基确定在我塆村旁边的一处叫“余家”地方。听塆村中老年人讲,“余家”这个地方,在数十年前本是有人居住,是大集体生产队年代强行搬走的。“余家”这个地方也算是不错的,有大集体时代遗留的机耕道南北相连,更有近些年新修的乡村硬化道东西畅达,门前也天然地存在着一口圆形水塘,对面一小山包如童枕,适合散步,门前视野开阔,还有水质不错的水井。
海经哥的楼房算是乡村中的一件典型的建筑工程,在他之前,乡村中各处也有人在修楼房,不过那种楼房多是预制板结构的,偷工减料,似面子工程的居多。乡村中农民之间盲目攀比之风曾经很盛行,为了争虚荣、好面子,好多人准备不足,看到别人建楼房,他也怆促上阵,也开始建,结果建出了一些豆腐渣工程,为以后的生活留下了隐患。邓海经哥夫妇俩不仅自己勤快,数十年来辛苦地劳作,为做楼房做好了资材准备,在良好家风的感召下,他们孩子也都成材成器,在外工作年年都有不错的收入汇集回来。
在一家人齐心合力地积极准备下,海经哥的楼房工程从一破土就显得很大气,用钢筋、用水泥,都是依标准采用,从不让匠人为难,几乎是城市里的正规建筑作派。在施工的过程中,附近几个塆村的人员常来参观,从这里实地学到了农村建楼房的新作法,于是他们在建自己楼房时也引用了海经哥的作法,这在客观上对于提高乡村家居建筑水平,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提升作用。
第二年我回乡翻过小山岭一看,海经哥的楼房修好了,足有三层楼的高度,无论是外墙还是内墙,磁砖贴得全到位,地板也修整得很华美光洁,任何时候进去都是光亮鉴人一尘不染的,这在农村中很难得的,体现的不仅是财力,更是人的心思精力。任何人经过海经哥的门前,他们夫妇俩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到屋里来坐一下啊,喝杯茶吧。”哪怕对方是一个肩扛锄头准备去山岭上锄草或挖地的人,他们夫妇也是这么热情地打招呼,永不疲惫。
2019年,海经哥的孩子和我家的孩子同时考上了同一高中,我回家送孩子上学,因长年在外,对家里情况不熟悉,多亏了他给我很多指引。9月1日开学那天,我们共租一辆小面包车,一起到学校给孩子报名,送行李。小面包车行驶上山间公路上,忽而爬山,忽而下坡,一路上海经哥给我讲了许多家乡的情况,令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可令人没想到的是,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交谈。
听家乡人讲,海经哥在近几年发现患有冠心病,曾突然发生过两次,前两次都是在人多的场合下发作的,被人当场救起来,及时脱险。冠心病,在现代社会应是可以通过动手术病治的,网络上治好的例子有很多的。听村人说,海经哥的孩子也准备为他作诊治,劝他做手术,可是他说做手术要出血,很吓人,不肯做。错过了做手术的机会,让人觉得很可惜的,第三次冠心病发作时,是个雨天,听说海经哥是倒在山路上,当时无人发现,就这么令人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其实他年纪还不算大,刚六十出头吧。海经哥,你的离世让故乡顿失一道暖人的风景,曾多少次想着,回乡时与你长谈故乡的风土人情,可这再也不可能了,愿您在地下安息吧。
家乡文化天地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宣传乡土文化
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