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味||:《物理世界中的心灵》读后感
囫囵囫囵地读完了这本书,似乎有所得,又似乎没有所得。
买这本书时它被透明塑料薄膜包裹着,望书名而以为是一本与物理思想、物理学史知识相关的书。及至读它,才知道是一本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与分析心理现象的书。所谓物理世界,按照自己的理解,指的是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与心理表现出来的物理运动(行为)。用自己少的可怜的哲学知识去解读这本书,作者仿佛在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是有局限性的,意识对物质的作用也是有不确定性的。他用了“物理主义”、“还原论”、“心理因果论”、“形而上学”等等,很多观点很多人的研究来说明自己对身(物理或物质)与心(意识)相互关系的思考。似乎没有什么结论,但把很多问题呈现出来。作为大学授课讲座,听课者只要抓住哪一点问题去深入研究,都会是有价值的课题。
说自己读罢此书似乎有所得,一是了解心理学研究不是主观的研究,它可以讲现象,即事实基础,还要在现象到观点之间找到合理严谨的逻辑联系,让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二是本书的语言表达,可以说把严肃的学术问题陈述得很通俗。什么问题,什么观点,观点中包含几个意思,怎样的推理可以帮助理解这样的观点。很高大上又很接地气。三是认识到,研究一个问题,不一定要得出一个确定的结果,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把所有相关的研究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来,这观点可能和一些已有的研究相符,也可能相矛盾;可能解释得通这方面的问题,但又解释不通那方面的问题。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线索。这也是了不起的成果。四是说明自己对学术、逻辑这些烧脑的东西还能啃得动,对不太艰深的未知领域的研究还有好奇心,从而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
说自己读罢此书似乎没有所得,指的是书中那些概念、判断、推理,看过了就看过了,什么也没有记住。
有的书是提供知识,有的书提供情感体验,有的书提供方法思想。这本书属于第三种。我于是这样安慰自己。
读这本书的感觉,如同在自助餐厅吃冷鲜花螺。餐厅把花螺煮熟后,摆在冰块上,客人自取自吃,旁边有芥沫酱、醋、酱油供调味。我有一次用餐,分三次取食了26玫花螺(估计有一斤的份量),并且不用调料。说读书如同吃花螺的原因有几点:这本书和花螺都是没什么味道但特有嚼劲的东西,从嚼中品出淡淡的原味,自觉很爽口。都是看上去吃了一大堆但实际获得的内容很有限的,自助餐厅的花螺个儿够大的,但每一只螺中挑出的肉都是一小块,三碟子螺壳,吃进嘴里的肉仅半碟子而已,因此是意犹未尽。都是吃完后不那么好消化的,这一点不用多说了。
但是,就是好这一口,因为此中有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