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任建红//小巷旧事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小巷旧事
稷山 任建红
巷子,地处北方农村。说小,是因为仅百余米长,巷内住着不到十户人家。巷子呈东西向,从哪头进来都可以,通的,很方便。
如果从东边这个口进来,第二家就是我们家了。打我记事起,我们就生活在这里。其他几户一样,都是长居于此,邻里之间相处得很和睦。说起来,巷子里就我们家下面是兄弟两个,其他家要么是三个,两个小子一个女儿;要么是四个,四个都是女儿或两儿两女。总之,我们家是人最少的,但这不影响年龄相仿的孩子疯玩。
记事起,这个巷子就是土路面,一到下雨天,特别的泥泞,没地方下脚。行人为了不把鞋踩脏,选择沿着墙根走,那里要相对高一些。冬天下雪不会有什么影响,但雪融化的时候巷子里又开始难走了。因此平时,各家把家里烧完的蜂窝煤球丢到门口路上,踩碎或敲碎,权当是铺路了。这样就好走一些了。
后来,我们家前面那家(朝南的一家,农村房子大部分是坐北朝南)翻盖新房,他们是前面那个巷子里第一家盖新房子。当时,我们这些小孩子都很好奇、很激动,原来房子拆了,露出地基,家里就成了这种景致。还感到好玩的是,要去前面的巷子,不用再绕来绕去,直接穿过这户人家就到了。感觉一下子近了许多。
后来,这家的新房子动工了,地基打好了,蓝砖拉过来了,石灰、水泥、沙堆了很多。为了安全,我们就不允许乱穿了。
然而,房子建好后,出现了新问题,这家人盖的是平房,为了保证房顶上面的雨水顺利排出,他们在屋后,也就是在我们巷子这一侧留了四五个排水管,塑料管从墙上伸出很长一截。平时没事,一到下雨天,尤其是雨水比较大时,从那几根水管流出的水影响路上行人不说,还冲击着巷子里的路面,砸出一个一个坑。大人们应该是协商了,后来那家人把上面的管道堵了几个,还把伸长的管道锯短了。反正,后来就没那么大的不便了。
2000年左右的时候,巷子里各家开始逐步翻盖新房子。西头第一家是我姑家,我印象里他们家一开始门也是朝南的,门口种着泡桐。门头是个拱形,全是用砖垒出来的,一层压着一层,只不过越往上砖越靠外。现在村里还有人家维持着这种门头。新房子后来由于地段原因,改成朝东。
我们家是最后翻盖的,以前家里院子里种有苹果树、杏树、樱桃树、香椿树,还有一棵叫不上名字的树。所以,一到夏天,院子里就会有各种果实,眼看着它们从小变大,从绿变红。每年只有这个时候,孩子们才觉得有树真好。后来,树还是被挖走了,现在院子里只留了两个小花园,种点花花草草,或是种些不需要多打理的蔬菜。
随着社会的发展,巷子慢慢变得没有了小时候那种热火气,左邻右舍大家都忙着为生活奔波,有些则长年在外,过年时才回来。有些是在街面上守着点,以店为家。尽管如此,巷里哪家有事了需要帮忙,大家都及时赶到。这倒是为日渐忙碌的人们找了可以聚聚的缘由。
大概2005年的时候,在村里的统一安排下,各个巷子开始硬化路面,各家各户集资或出劳力。当时的规划很到位,在硬化路面之前,提前挖了下水道,这样大家的生活污水就有了去处。当时,我正在外地读书,所以巷子里凌乱但热火朝天的景象我没有亲眼看到,但可以想象,大家都很有劲头。
再后来,巷子里安了路灯,巷口树起了牌子。逢年过节时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灯笼,整个巷子祥和喜庆。大年三十晚上七八点开始,爆竹声就开始了,烟花打到空中,照亮了院子,照亮了巷子,照亮了人们期待的新的一年。
是旧事,也是往事。
后
稷
文
苑
任建红,八零后,图书编辑。偶尔写点感怀小文,回忆过往。
稷山 任建红//读了南崇俊老师《我的父亲是党员》有感:幸福一家人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