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类降脂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一文总结

我国当前的血脂异常总体控制形势极其严峻,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率、控制率均不理想。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降脂药是大多数患者血脂控制的重要措施,下面总结了常用降脂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临床刚需!

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作为血脂异常人群的常用药物。

主要降脂作用及其机制

降低LDL-C水平。

机制:竞争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抑制胆固醇合成 ;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而增加LDL清除。

常用药物、推荐剂量、用法

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降胆固醇幅度有较大差别,但任何一种他汀剂量倍增时,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即所谓“他汀的6原则”。对他汀不耐受或LDL-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非他汀类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如依折麦布等,注意观察降脂药物的治疗反应。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禁用于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转氨酶水平持续升高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联用秋水仙碱、环磷酰胺、伊曲康唑、红霉素等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他汀可在任何时间段每天服用1次,但在晚上服用时LDL-C降低幅度可稍有增加。他汀应用取得预期疗效后应继续长期应用,如能耐受应避免停用。有研究提示,停用他汀有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主要降脂作用及其机制

降低LDL-C水平。

机制:选择性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和肝脏胆固醇储量。

常用药物、推荐剂量、用法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主要表现为头痛和消化道症状。禁用于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转氨酶水平持续升高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PCSK9抑制剂

主要降脂作用及其机制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可降低LDL-C、脂蛋白a [Lp(a)]水平。

机制:通过拮抗PCSK9而增加LDLR数量,从而增强LDL清除。

常用药物、推荐剂量、用法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推荐PCSK9抑制剂可用于:经大剂量强效他汀治疗后LDL-C仍不能达标的极高危心血管患者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极高危心血管患者和FH患者。对于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患者,PCSK9抑制剂仍是目前比较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禁用于对该药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未满13岁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暂缺乏应用数据。

鱼油

[主要成分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主要降脂作用及其机制

降低甘油三酯(TG)水平。

机制:未明,可能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减少载脂蛋白B(ApoB)分泌。

常用药物、推荐剂量、用法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大剂量使用应注意消化道出血风险,尤其是对于同时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

贝特类

主要降脂作用及其机制

降低TG水平。

机制:激动PPAR-α、通过转录因子调节脂代谢。

常用药物、推荐剂量、用法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禁用于活动性肝病、胆囊胆道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拓展阅读1

下面这些人群,不管LDL-C水平如何,直接启动降低LDL-C药物治疗。

拓展阅读2

TG水平显著升高(至少2次≥5.65 mmol/L且除外高脂饮食、饮酒、超重、药物等继发性因素)时为自发性胰腺炎高危人群、伴既往胰腺炎病史者为极高危人群,应启动降TG药物治疗。

拓展阅读3

血脂控制的靶点与目标值如下:

拓展阅读4

有关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启动药物治疗前应常规进行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测定,若有明显异常,暂缓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先查找原因并治疗至基本正常后再启动药物治疗。

首次启动药物治疗后6周内应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和血脂4项,初步评估安全性、疗效并了解患者的依从性。

若安全耐受,3个月后再次复查并根据是否达标调整方案,若调整方案则6周内监测安全性。

如此反复监测,直至安全并达标,此后每6~12 个月复查。

中国医学论坛报心血管 综合整理

参考文献:

[1] 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 12(08): 1-73.

[2]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05): 406-416.

[3] 血脂异常基层健康管理规范[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 21(2): 105-112.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