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098中国隋唐宋元时期农业(下)

中国隋唐宋元时期农业(下)

3.农具的创新

隋唐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与前代相比有很大改进。从唐代陆龟蒙《来耜经》中记载看来,农具不但种类多,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如江东的耕犁,由11部分构成,铁制部件有犁镵和犁壁,木制部件有犁底、压镵、梨箭、梨辕、梨梢、梨评、梨建和梨镵等。在使用时,推动梨评,则梨箭向下,入土也深;拉退梨评,则梨箭向上,入土也浅。这样,不论浅耕抑或深耕,都能操纵自如。孙常叙在《来耜的起源与发展》中说:" 唐梨的特点是铧底的平面飞出,形成两片单翼,空窍相对地向里缩小,因而凸面窍板向里移动凸出更大棱角。平面和凸面之间相对构成三角椎形的空壳,通体构成一个二等边的锐三角形,构成近代梨铧的基本形式。" 唐铧有突出的中分破土的三角锋棱,这样破起土来既深又快,用起来也比较轻巧。我国古代的耕犁至唐代就基本上定型了。

在灌溉工具方面,在继续使用古老的桔槔辘轳、翻车等工具的同时,又创造出连筒、筒车、桶车、水轮等效率更高的灌溉工具。唐政府于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曾令京北府造水车,给郑渠、白渠旁的百姓,以溉水田。唐大和三年(公元829 年)日本谆和天长六年,曾仿造唐的水车,用以灌溉,足见唐王朝的农具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宋、元时候,劳动人民对生产工具又有新的改进。北宋时发明的铲草用的镫锄,开垦芦苇地的锄刀,插秧用的秧马,都是费力少而功效高的农具。秧马是湖北鄂州农民所创。农民骑在秧马上插秧,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减轻弯腰弓背的劳苦。宋初,为了解决耕牛缺乏的问题,还曾踏犁耕田,四、五个劳动力的功效,约可相当于牛耕的一半,南方农民还普遍使用龙骨车来戽水。龙骨车有的用人力,有的用风力。此外,比龙骨车运转力运转更大的筒车也用来引水上山。

在元代,劳动人民对农具又有新的创造。关于元代的农具,在王祯的《农书》中有不少反映。王祯是元代农学家,山东东平人。元初先后作过安徽旌德和江西广丰的县官。他写的《农书》既总结了古代的农业生产经验,又介绍了当时的新技术,全书共37卷,现存36卷,是继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的《农器图谱》部分,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对农具作了详尽的介绍,是该书的重点。从书中可以看到,在翻土整地的农具方面当时人们已经创造出各种适合不同需要的铁犁,还创制了畜拉的耙耢和水田用的耖等农具,用来碎土和耱平土地。在播种工具方面,元代的劳动人民对古代耧车又作了重大的改进,在耧车上附加了肥料箱和配上砘车,使播种同施肥、下种和压土等都能结合起来。在农耕锄草方面,王祯介绍了耨、锄、铲、耕以及当时北方旱田使用的畜拉耧锄、南方水田使用的耨马和耘爪等先进农具。书中介绍的收获工具也很多,其中收获荞麦用的推镰和快速收麦器都是很先进的收获工具。王祯在介绍农具的同时,还自行设计、制造和改进了一些农业器械。例如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设计了水转翻车和高筒转车。前者是以水力作动力的提水灌溉工具;后者是适用田高水低地方的灌溉机械。王祯还设计了一种叫做" 水轮三事" 的农产品加工机械,据说它以水为动力,兼有磨面、砻稻和碾米三种功能。

4.农作物栽培

占城稻在北宋以前已传入福建,宋真宗时遣使到福建收买稻种," 取占城稻三万斛" ,分给江南、淮南、两浙三路作为种子。到了南宋初年,江南所种稻田,绝大部分是占城稻。苏、湖一带土地肥沃,改种占城稻以后,部分地区甚至可以一年两熟,大大提高了产量。入宋以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明显超过北方。北宋时,一般的产量," 大约中岁亩收一石" ,南方江浙地区的稻田,平常年份的收获,每亩可得二石至三石。南宋,苏湖地区改用占城稻种以后,在丰收年份上每亩可得五、六石,因而有"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

中世纪时期,中国的经济作物也有较大发展。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叶在唐时便成为较普遍的饮料。中唐以后,茶叶更成为人民的日常饮料。开元时,一些城市里已有专门煎茶出卖的茶店。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开始征茶税,后专置榷茶使。从此以后,茶税成为历代封建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由于茶叶栽培日渐扩大,德宗时的陆羽还总结了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制作方法,这就是有名的《茶经》。北宋时茶叶的栽培遍及淮南、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这些地区每年上缴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达1450多万斤,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远销国外。北宋的茶叶品种很多,福建所产最为著名。南宋时,南方的注茶地比北宋更多,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目注、隆兴的黄龙等,都被称为" 绝品"。

棉花种植也有了发展。北宋时,棉花的种植在福建、广东一带已渐盛行;南宋时,又从闽、粤发展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元代,江南地区已盛种棉花,北方陕甘一带又从西域传来了新的棉种。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政府设置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省木棉提举司,年征木棉布10万匹。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复定江南夏税折征木棉等物,反映了棉花种植的普遍及棉纺织业的发达。

用甘蔗制糖技术,南北朝时已比较成熟。北宋时,甘蔗在闽、浙、川、广一带种植。南宋时,这些地区都盛产甘蔗。四川的遂宁到处都是蔗田,农民把甘蔗和谷物轮流栽种,借以保持地力。南宋绍兴年间王灼著有《糖霜谱》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记述种蔗制糖方法的著作。

(0)

相关推荐

  • 筒车和曲辕犁-古代农具的改进与完善

    <太平广记>中的一则故事讲到,唐初有一个名叫邓玄挺的人,曾在一所寺庙的菜园里看见一部木筒水车立于井上,这种水车就是我们所谓的筒车,它是唐时出现的一种新的浇溉工具. 在农业社会中,灌溉工具的 ...

  • 上山下海 闽南「趁食侬」

    历史上,闽南被视为 "蛮荒瘴疠之地",尚未开化,人烟稀少.而今,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声音传遍了整个中国和世界.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走向了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97中国隋唐宋元时期农业(上)

    中国隋唐宋元时期农业(上) 1.土地资源的开发 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一两百年南北对峙的局面.全国统一以后,社会比较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候,从巩固新建立的隋政府出发,在加强中央集 ...

  • 【人类经济万年史】中国商代经济(下)

    文明的历程(全5册套装):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 作者:李学勤 主编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共8册 (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套装) 作者:无 当当 中国商代经济(下 ...

  • 「人类经济万年史」中国商代经济(下)

    中国商代经济(下) 4.商代的城市与商业 在商朝统治的广阔地域内,中国的早期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也有一些较大的城市疏落出现在长江两岸.黄河流域的著名城市有商.殷.亳.蕃.雇.霍.孟等.这些城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27印度河文明时期经济

    广告 鼓楼新悦.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一本言辞优美.论证缜密的印度河文明档案,为你解读神秘的古老文明) 作者:[英]安德鲁·鲁宾逊(Andrew Robinson)著 / 周佳 译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67古罗马共和国早期农业

    古罗马共和国早期农业 早期罗马共和国刚刚脱离了氏族社会,早期民主制时代的罗马公社的许多制度仍有流传.这决定了共和国早期的经济特征:国家只是一个小城邦,居民主要是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农民. 罗马所在的拉丁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77罗马帝国早期经济政策(下)

    罗马帝国早期经济政策(下) 2.帝国的财政状况 罗马帝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有2 个来源,一是赋税,二是"公役".罗马赋税可分为两类,即直接税和间接税.主要的直接税是人头税和土地税.前者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27印度河文明时期经济

    印度河文明时期经济 1.地理环境与民族 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处于南亚次大陆,印度远古至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南亚次大陆的北部有连绵巍峨的雪山群岭,其中包括世界最高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31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经济(上)

    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经济(上) 公元前324-前187 年是印度次大陆历史上的孔雀王朝时代.孔雀王朝首次统一了次大陆绝大部分领土,建立了一个奴隶制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是印度古代奴隶制经济的典型发展时期.所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32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经济(下)

    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经济(下) 3.奴隶制度的发展 孔雀王朝时期奴隶制度有较大发展.公元前4 至前3世纪,次大陆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奴隶.卖身.债奴.罪奴.家生奴.<政事论>先后提到的达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