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门得名考
作者:搬螃蟹
阅读导览:
一、风水先生附会的“莲花门”
二、宅旁原有豪华古墓得名“花坟”
三、“花坟”雅化称“花门”
四、石壁题刻固化成“花门”
花门,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其本意有三[1]:
一为山名。在居延海北三百里。唐初在此设立堡垒,抵御北方外族。天宝时为回纥占领,后以“花门”为回纥的代称[2]。
二指饰有花纹之门。因此借指豪门[3]。
三喻妓院。从成语花门柳户即可窥见。
而在今綦江区永城镇温泉村后山河社濮(蒲)河畔,川湘公路边,有一个叫“花门”的村庄,是清道光辛巳恩科举人罗星晚年居住地。其远离蒙古,又偏居山乡,得名的最大可能是上二所述,罗星家族在当地的豪势,或豪宅大门雕刻精湛,别具一格而闻名。只是罗星为什么容忍这个有“低俗”歧义的地名,让人百思不解。
一、风水先生附会的“莲花门”
罗星第五世孙(来孙),70多岁的罗家均给綦走介绍了一个现代“阴阳”先生的见解:与当地山川地貌有关。站在罗星居住庄园右后侧顺河流方向(不是房屋朝向)远眺,100米开外的小河
,左右两山逶迤而下在此交汇,形成一道“门”。“门”外稍远处,一座山峰横挡,山堡成W状,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花门”。綦走认为:
罗氏家谱既没有记载,也没有口口相传,以罗星的博学,这解释不通。
两山并不陡峭,看成门柱很是牵强,而“阴阳”先生也没确定“花门”得名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一道风水先生口中的“花门”,在罗星的老宅右后侧(开门看不到),且离罗星老宅所在地“花门”,有10来分钟远的距离,那附近反而不叫“花门”,川湘公路这边叫“木行(hang)”、河对岸叫“石岗”。
二、宅旁原有豪华古墓得名“花坟”
经查罗星编辑的《綦江县志》道光五年版(宋灏修),在《疆域·乡村》条目下,录有“花门”。蹊跷的是,该条目下备注“误称花坟” [4]。綦走认为,这说明道光以前,当地人本就叫其“花坟”(而不是“花门”)——因当地有“家饶者”以石为建材而砌成的、品位较高、建筑精良、装饰华美的“坟头”。
罗家均老人告诉綦走,罗星买下此处房地迁居前,原主人姓陈(再之前姓冉)。当问到附近是否有豪华古墓时,罗家均还真把綦走带到老屋右侧后方约三十米处,说这里有一座大坟,且坟堆还在,他小时候也从坟洞钻进去耍过,有墓道、铁箍等,棺石内侧刻有精美花纹。凭常识判断,应该是有雕刻精湛坟头的。
据罗家均讲,他的爷爷辈(罗星的曾孙)既没有看到过这个坟头,也没有听到过更老的人讲这座大坟的主人姓什么。綦走推测,该大墓在罗星迁来前的陈、冉二家之前,就已倾圯,没有留下任何信息供考证。不然,罗星在编撰县志时,怎么没有录入?仅仅两三代人也没有口口相传下来?
综上,綦走认为:在罗星迁来前,此地就以此大墓为名,称之“花坟”。
据了解,确实不少地方都有以“花坟”作为“地名标志物”而命名的地名。比如河南商丘观堂乡和四川广安蒲莲乡都有“花坟”村,浙江诸暨枫桥镇就有地名“花坟”,浙江金华尚湖镇有地名“花坟前”,安徽六安金寨县有地名“花坟边”等。
三、“花坟”雅化称“花门”
罗星为什么要在此时改“花坟”为“花门”呢?綦走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与地名雅化有关。道光县志《潜德》篇“罗星”条目有“晚移花门” [5],《古蹟》篇“温塘”条目有“近隶举人罗星花门别业” [6],说明罗星在晚年以前长期在他处居住。之前的“花坟”地名不影响他的心情与文雅。
綦走推测,罗星迁居此地后,觉得“花坟”地名不吉利,有意将其雅化为“花门”。
这样的雅化,并不鲜见。比如浙江诸暨赵家镇“花明泉”,就是由“花坟前”一词雅化而来[7];又衍生出“花纹泉”“花纹庄”“花纹里”等一大批地名[8]。再如,重庆南岸的“呼归石”[9],就是将自然地名“乌龟石”[10]赋予文化内涵,寄予文化诉求后雅化而来。类似的还有福建有地处海道下方的“下门”被雅化为“厦门”,渝黔交界处的“尧龙山”原名“苗龙山”[11],等。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永新新胜村某村民因庄稼在油沙地比石粒子地里长势更好,而将其住家石包湾更名为油沙湾,并且在房子上用石灰将更名固化。一样的道理,该村石岗屋基的樊姓家族,一直在族谱等家族典籍上,将此地名书写为桂花屋基。
二是与籍贯花城的知县宋灏有关。道光四年,广东花城举人宋灏署事綦江,第二年夏天创修县志时,“礼聘邑孝廉罗春堂专司编缉,旁搜远攒,事必务实而砥厉廉隅”[12],这是罗星中举后受官府重用的最具标志性事件。
綦走按常情推理,罗星“林泉怡养,不履城市者四十年”[13],突然间被委以重任,自然视宋县令为“知音”,愿为“知己者劳”。为了与来自花城的县太爷进一步增进感情,罗星脑洞大开,自谦(相比县令家乡“花城”)住“花门”,欣然题壁“花门”,促成了“花坟”地名最终雅化为“花门”。罗星题刻“花门”和受邀编撰县志的时间都恰好是道光乙酉夏,也可以佐证这个推理。
另外,虽然罗星有“历任邑侯求一见而不可得”[14]的“淡泊名利”美誉。但綦走认为,这只是罗星“怀才不遇”后的不得已而为之。一旦得到官府认可,罗星同样希望配合主官发挥余热。这从自因编撰县志与宋县令联系上后,罗星又协助知县袁诗燕、邓仁堃等办理公务,还把邓知县请到温塘泡澡题写“垂液延春”等交往密切事宜中得以佐证[15]。这能否又倒推回证,罗星将晚居地更名“花门”,是对来自花城的宋县令的一种感情投资?留待朋友各抒己见。
四、石壁题刻固化成“花门”
在离原“花坟”(现称“花门”)这个地方约一里的响岩,有罗星于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夏在此岩壁凿出来的一约2m*0.9m规格石匾上的摩崖刻字“花门”,字径约70cm*60cm,视之有珠圆玉润、宽博厚重之感,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綦走认为,“花门”作为一个地名,也许就是因罗星题刻后,才逐渐固化被人们接受的。
【注释】
[1]见《汉典》官网。
[2]见唐·杜甫《哀王孙》“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3]见明·屈大均《大同感叹》“花门多暴虐,人命如牛羊”。
[4]见清《綦江县志》卷二《疆域·乡村》。
[5] [13] [14] [15]见清《道光县志》卷七《潜德·罗星》条目及全书多处文字。
[6]见清《綦江县志》卷九《古蹟·温塘》。
[7]见《暨阳檀溪何氏宗谱》“明朝年间何氏从泉畈村分居于此,定宅基于凤山脚下胡氏先祖'花坟’之前,故名'花坟前’。后何氏后裔何颂华(公元1855年—1934年)为何氏宗祠题字中有'看花明白水溪绕黄檀’之句,遂改名'花明泉’”。
[8]见《光绪诸暨县志》“'绍文堂’在大部乡'花纹泉’,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创捐”;“何鉴忠者,居'花纹庄’”;“'南丰庄’在'花纹里’南山口村,明处士骆象贤(公元1371年—1461年)别墅”。1925年《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全邑学校创办年月表》有清光绪丁未年(公元1907年)在鷲山创建“花纹泉小学”之载。
[9]见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洪良品《东归录》“今朝天门外江中有石俗呼曰夫归石,意谓涂后之望夫归也,故洞曰涂洞,村曰涂村,滩曰遮夫,石曰想夫,又石曰启母,皆禹娶涂山之证。”洪氏《巴渝竹枝词》开始有“莫似过门三不入,呼归石畔待君归”“鹧夫滩畔鹧夫去,想夫石上想夫怜”诸句。
[10]见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李元《蜀水经》(全面系统记述四川水道的专著,其在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地名学、文学、文献学等各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卷五,道光年间编的《云南通志·食货志》及《云南铜志》均称乌龟石(形如乌龟而名)。
[11]见清《綦江县志》卷一《舆地全图》《安里图》及全书多处文字。
[12]见清《綦江县志》卷一《新修綦江县志序》。
附:《“綦走”进永城》系列链接——
1.永城瀛山村:揭开綦江芙蓉书院的重重谜团
2.永城大寺:綦走一起话红豆
3.永城黄沙村:綦江得胜山等古地名消失后新生的綦走作为
4.永城温泉村:綦江得胜山藏有僚人古寨?
5.永城温泉村:学者宗之——罗星年谱
6.永城温泉村:跟着清代名儒走綦江
7.永城温泉村:诗意綦走“学者宗之”的立石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