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阳痿的原因很多,什么是"脾肾阳虚"?看看中医分析与辩证诊治

  阳痿是中医称谓,中医认为阳痿的症型主要14种,分别是肝气郁结、肝胆湿热、命门火衰、惊恐伤肾、脾肾阳虚、心脾两亏、肝肾阴虚、心肾不交、气血不足、寒凝肝脉、气滞血瘀、痰湿下注、痰热内扰、寒湿内困。脾肾阳虚多是由于体质虚弱或是寒邪较重,或是久病,损耗脾肾了阳气。今天讲一下阳痿之“脾肾阳虚”的辩证诊治。

  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阳事不振,时常面色发白,身体与四肢畏冷怕寒,时常腰膝酸软,有时下腹冷痛,长时间的拉肚子,有时大便泻如清水,夹杂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有时小便排泻不尽,偶尔面部或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病机分析:因脾肾阳虚而不能温煦宗筋,所以造成阳事不振,又因为不能温煦身体,所以时常面色发白,身体与四肢畏冷怕寒,腰膝酸软;因为阳虚所以体内阴寒过盛造成气机凝滞,所以下腹冷痛,长时间的拉肚子。因脾肾阳气虚衰,不能温化水谷,所以经常消化不良,不能温化水湿,膀胱气化失司造成小便不利,因水出无路,溢于肌肤,所以面部与肢体浮肿,淡胖,若白滑,脉沆微,均为阳虚阴盛,水之气内盛的表现;

  治法:温补脾肾,兴阳振痿;

  方药:白术、附子、干姜、茯苓、厚朴、炙甘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蜈蚣;

  方解:附子、干姜温中散寒,肉苁蓉、巴戟天补肾壮阳,熟地黄、山茱萸滋阴补精,人参、白术、炙甘草、山药、茯苓益气健脾,蜈蚣入肝通络振痿,此方药一起合用,可起到温补脾肾,兴阳振痿的功效。

  >>偏脾肾气虚者,小牛犊牛肉,黄芪、甘草、官桂、陈皮、川椒、良姜、蜈蚣;

方解:小牛犊牛肉温阳益脾、滋补气血;黄芪、甘草益气;官桂、川椒入肾壮阳;陈皮、良姜温还脾土;蜈蚣通络振痿。

  医案举例:某患者,男,36岁,已婚;

  主要症状:最近几年,头晕眼花,视力偶尔模糊,经常感到周身乏力,腰膝酸软无力,性欲低下,已与爱人分居,阳痿已久。精神不振,时常困睡感,舌质淡,胖嫩,若薄,脉沉细,尺脉弱。

  辨证分析:熟地黄30克,山茱萸12克,远志3克,巴戟天3克,肉苁蓉15克,杜仲3克,肉桂6克,茯神6克,人参9克(另炖),黄芪10克、枸杞子9克,炒白术12克、仙灵脾(淫羊藿)20克、蛇床子15克、胎盘粉20克;共5剂,制成中药丸,用水吞服,每10天为一个疗程,同时配合精神上的安慰治疗,用于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失望状态;

  复诊:服用5剂之后,患者状态有所好转,已能勃起,患者精神上已有信心;继续服用3个疗程,患者基本已好,阳痿已好。

按:此案例为脾肾阳虚、气血不足之证,因此用巴戟天、肉苁蓉、杜仲、肉桂、仙灵牌(淫羊藿)、蛇床子温肾壮阳,佐以熟地山萸肉、枸杞子、胎盘粉阴养血以求阴中求阳,人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远志、茯神安神定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