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版、六版、七版、十版(十三五)中医教材精修版,学习必备【总计117本免费领取】
五版教材(25本):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医五版教材被誉为中医药教材的经典而蜚声海内外,其首次采用个人作为主编人员,以充分体现了突出中医药传统和特色的特点,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涵盖了该学科的精髓,同时又尽可能减少了各学科间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脱节。自出版至今依然有其广泛的适用性,足见该版教材的经典。
书籍目录:
四门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经典学习 :内经讲义、温病学、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
临床各科 :中医内科、儿科、妇科、耳鼻喉、眼科、外科、伤科
针灸推拿 :腧穴学(针灸类学习) 、经络学(针灸类学习)、推拿学、针法灸法学(针灸类学习) 、针灸学(中医类学习) 、针灸治疗学(针灸类学习)
其他 :医古文 、中国医学史 、中医各家学说 、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
腧穴学:主编 杨甲三
中医基础理论: 主编 印会河
方剂学: 主编 许济群 副主编 王绵之
针灸学: 主编 邱茂良 副主编 张善忱
针灸治疗学:杨长卿 副主编 何树槐
中医诊断学:主编 邓铁涛
金匮要略讲义: 主编 李克光 副主编 杨百茀
伤寒论讲义: 主编 李培生 副主编 刘渡舟
中医眼科学: 主编 廖品正 副主编 陆绵绵
中医儿科学: 主编 江育仁 副主编 王玉润
中医妇科学: 主编 罗元恺 副主编 曾敬光
中医外科学: 主编 顾伯康 副主编 黄耀燊
各家针灸学说: 主编 魏稼
温病学: 主编 孟澍江 副主编 王乐匋
中药学: 主编 凌一揆 副主编 颜正华
中医内科学: 主编 张伯臾 副主编 董建华 周仲瑛
中医各家学说: 主编 任应秋 副主编 裘沛然 丁光迪
经络学: 主编 李鼎 副主编 肖少卿
中医伤科学: 主编 岑泽波 副主编 吴诚
推拿学: 主编 俞大方
六版教材(33本):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医规划教材又称中医六版教材,是体现了专业业务培养基本要求和教学质量测试基本标准的一套教材。其为了适应学科分化的需要,强调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编写不少新教材,满足了学科发展的需要;也吸收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医药学的研究进展;并初步界定了各学科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各学科之间内容重复交叉;同时,注意到临床教学的实践性,对中医药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书籍目录:
1.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学
3.诊断学基础
4.诊断学基础实习指导
5.中医急诊学
6.中药学
7.中药炮制学
8.中药鉴定学
9.中药化学
10.中药药理学
11.中药药剂学
12.方剂学
13.生理学
14.病理学
15.经络学
16.医古文
17.内经选读
18.伤寒论选读
19.金要略选读
20.温病学
21.内科学
22.中医内科学
23.中医妇科学
24.中医儿科学
25.中医外科学
26.针灸学
27.刺法灸法学
28.腧穴学
29针灸治疗学
30.中医骨伤学
31.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32.中医筋伤学
33.中医骨病学
七版教材(35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习惯称'七版教材'),新世纪1、2、3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该教材在前六版教材基础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注重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实用性,指导性,强调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突出展现辨证论治体系,中医特色鲜明。
书籍目录:
1.针灸学
2.正常人体解剖学
3.病理学
4.方剂学
5.金匮要略
6.经络腧穴学
7.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8.内经选读
9.内科学
10.伤寒学
11.生理学
12.推拿手法学
13.推拿学
14.物理学
15.西医外科学
16.药理学
17..药用植物学
18.医古文
19.医用物理学
20.针灸医籍选读
21.诊断学基础
22.正常人体解剖学
23.中国医学史
24.中药炮制学
25.中药学
26.中药药剂学
27.中药制药工程原理
28.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29.中医妇科学
30.中医各家学说
31.中医基础理论
32.中医急诊学
33.中医内科学
34.中医药膳学
35.组织学与胚胎学
十版教材(24本)彩色高清版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十版教材(新世纪第四版),也叫十三五教材。鉴于由全国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主持编写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目前已出版九版,为体现其系统性和传承性,本套教材在中国中医药教育史上称为第十版。本套教材规划过程中,结合中医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在新世纪以来三版优秀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正本清源,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优势,优化知识结构,做好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衔接”的建设目标,旨在适应新时期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手段变革的需要,彰显现代中医药教育理念,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提高,打造符合中医药教育教学规律的经典教材。
书籍目录:
1.中医诊断学
2.中医眼科学
3.中医外科学
4.中医内科学
5.中医基础理论
6.中医骨伤科学
7.中医妇科学
8.中医儿科学
9.中药学
10.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12.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13.针灸医籍选读
14.针灸学
15.温病学
16.推拿治疗学
17.推拿学
18.实验针灸学
19.伤寒论选读
20.内经选读
21.经络腧穴
22.金匮要略
23.方剂学
24.刺法灸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