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寨
文斗苗寨位于锦屏县西南部,距县城30公里,距三板溪水电站大坝8公里,坐落在海拔600――800米的半山腰中,前有宽阔的本板溪电站湖面,左右分别有风光旖旎、清澈见底的乌榜溪、乌斗溪环绕。大坝蓄水后,从湖边码头只需步行百余米,即可抵达苗寨。全寨300多户,2000多人,苗族人口占98%,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整个村寨被600多棵参天古树环抱,300多幢清一色的木质吊脚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环境十分优雅。
生态环保:时至今日,寨内仍保存着胸径50cm以上的“古、大、稀”树种600余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就有60多株,最大一株树高30余米,胸径1.91米,树龄800年以上。文斗下寨的一株大银杏树,树高18.6米,胸径2.8米,树龄逾千年,近年来仍年产银杏果300余公斤。主干外直内空,直者皮厚肉丰,生机勃勃,空者其间能围坐一桌人。另有一株古杉,挺立在下寨旁边的田坎上,树高35米,胸径1.6米。文斗等清水江一带是明清时期为朝廷提供“贡木”以修宫殿的地方,古往今来村民们一直把此树呼为“皇杉”。村头寨尾还有数不清的大小楠木、香樟、猴梨、枫香等,这些年,提倡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村民们又在房前屋后栽植了一片又一片竹林和果树。这里无山不青,无水不绿,无处不流淌着绿色环保的史话。留存有多块清代环保石碑。碑文明文规定“此木蓄禁,不许后代砍伐,留以壮丽山川”等。另有引起专家关注的被称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代婚姻法”的婚俗改革古碑等。还有乌斗溪一线天瀑布群,高桥溪近600只的猴群。
锦屏文书:寨内95%的农户家中都还珍藏着清代林业契约,约有3万件,这些历史文书分林地买卖、佃山造林、青山买卖、林业分配、山林管扩、山林纠纷调处、山林登记、乡规民约若干类,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是我国乃至世界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林业契约文书,是我国继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徽州契约后的第三大历史文献,填补了契约史料中地区性、民族性和中国经济史上林业契约的空白。
人文历史:村中仍保存有许多人文古迹。早在明末清初,先民对教育和文化就非常重视,现村中留有姜德相创办的文斗书院、道德讲台遗迹。清水江一带的木材巨商姜仕朝的故居,清代一品大臣、名列《清史 人物传》的朱鸿章遗物,《三营记》作者姜元卿故居,文斗籍人、有台湾“文坛快手”称誉的作家姜穆先生故居、著作等。
古建筑群:从三板溪逆流而上,至文斗码头,上岸后便见两条青石板步道随山势而上,步道旁古树成行,犹如两条绿色的巨龙,近两万级的青石板步道,四面延伸把整个村寨连成一体,四通八达总长约5公里。村中有古雕石碑110多块,数幢古雕木楼,不同图案的三对石鼓,不同图案的九口防火水缸,风雨桥等遗址等。有“下马墩”古凉亭,古寨门,防御外侵的古战场、炮垛、战壕、烽火台、了望楼、练兵跑马道等。整个村寨300多栋吊脚楼木楼顺着金凤山半山腰的山势绵延了九岭十一冲,全寨古风浓郁,至今没有一块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