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治病绝招大全』推针疗法

(食欲不振、失眠、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

推针疗法又称浅针疗法、缇针疗法等,是针刺疗法的一种。缇针是古代九针之一,长10~16.5cm,针头圆钝,有骨制、木制、竹制和金属制品之分。推针疗法就是以此针具推压经穴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灵枢》中就有多篇论及此法。如“九针十二原”篇说:“缇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九针论”篇也说:“三日缇针,取法于黍粟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官针”篇又说:“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之锃针于井荥分俞。”到了明代,徐春甫辑的《古今医统》更明确地指出了推针的适应证。他说:“缇针……脉气虚少宜之。”此法简单易行,没有痛苦,所以至今仍在民间广为应用。

【操作方法】

1.令患者取适当体位,既使患者舒适,又让术者施术方便。

2.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令其不要精神紧张。

3.根据病情选定穴位。

4.施术时有强刺激与弱刺激之分。强刺激是将针重按于经脉或穴位上,动作要快,使病人感觉疼痛或觉酸胀向上下扩散时,迅速起针。弱刺激是将针轻轻压在经脉或穴位上,待局部皮肤周围发生红晕或症状缓解时,慢慢起针。起针后局部稍加揉按,每日1次。轻者病愈即止。慢性疾病患者以10次为一疗程。经一个疗程效果仍不显著者,应改用其他疗法。

或用6.8cm长(柄长4.5cm,直径约0.15ram,顶端绕以银丝;针身长2.3cm,直径约0.1mm,至尖端逐渐磨尖)较尖的金属针,浅刺入皮肤约0.1cm,然后施用如下手法:

推针法:针头压到经穴上后,术者用右手指甲,在针柄上由下向上反复推刮,一般连续推刮9次,称“推九数”。一个推九数,即推针手法一个“推一九”,两个推九数即“推二九”,三个推九数为“推三九”,以此类推。

补针法:在上述手法后(即推一九、推二九等之后),随即改用拇、食二指夹住针柄顶端,在原来穴位上,使针身与患者皮肤成60~90。角,然后由上向下按压,一般连续按压6.次,叫“补六数”。一个补六数,即推针补法的“补一六”;两个补六数,即称“补二六”;三个补六数,即称为“补三六”……。

泻针法:施行推针法后,随即以拇、食、中三指握住针柄顶端,由右向左作圆形旋转(以病人定左右),连续旋转6次,叫“泻六数”。一个泻六数,即为“泻一六”;两个泻六数,即为“泻二六”;三个泻六数,即为“泻三六”……。

【主治病症】

凡可用针刺疗法治疗的疾病,均可用本法治疗。对于经气虚弱性胃痛、腹痛、消化不良、神经性呕吐、妊娠呕吐、神经官能症等,尤为适宜。取穴也同“针刺”疗法。害怕针刺的患者最宜用此法治疗。下面仅以食欲不振、失眠、血液病为例,作简单介绍。

一、食欲不振

取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太溪、公孙,一般用推三九、补三六,或推五九、补五六手法。

二、失眠

取太渊、太溪、大陵、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每次选5~7穴,用推三九、补三六,或推五九、补五六手法。

三、血液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取曲池、合谷、足三里、太溪、肝俞、脾俞。补针手法多用推三九、补三六,或推五九、补五六手法;泻针手法采用推三九、泻三六手法。

【注意事项】

1.不要在病人过饥、过饱或过于疲劳时施术。

2.孕妇的腹部、禁针穴位等处.禁用推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