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理解的答题要点,掌握3个阅读线索,轻松答题不用套路。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很多老师都推荐公式法,也就是每一种阅读文体,都配合一套公式,小学生只要像做数学题一样,照着公式答题术语去做阅读理解,就能得高分。就算得分要点没有写中,也不会失太多的分值。但是这样的阅读对提高文学素养丝毫没有任何帮助,短期内可以让小学生对解答阅读理解不再犯难,提高答题信心。但是长期用公式法来进行阅读理解答题训练,很难突破学习瓶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类、说明文、记叙文类比较多,对于记叙文,很多同学常不知道怎么去看待作者记叙的事件,因为没有体验和同理心。有的阅读理解题目从经典文学中选取片段,小学生没有阅读基础和文学素养的话,根本就看不懂。在这里,为同学们总结一些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要点,掌握3个阅读线索,以后遇到记叙文阅读理解题型,既不用答题套路也不用靠碰运气,就靠学习经验来做题。

1、 文章的标题线索,通过标题判断文体

当我们拿到一篇阅读理解的时候,首先会看文章的标题,通过标题传达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阅读理解。通常一篇记叙文的考察点,会考到什么呢?记叙文的继续手法,是倒叙还是顺序还是插叙?需要同学们有精准的判断。一般记叙文标题都是:记某一件事、故乡的某个物品、事件的名称,是打球还是旅游等等,都可以从文章标题中进行判断。

判断了问题,我们就能明确这篇文章将要写什么事?或者写了什么人物经历了什么事,这对于阅读文章时就具有指导意义了,当我们在文章中读到主人公、和标题一致的事件时,我都会让学生们在文章中做好标记。因为很可能,这些标记就是文章后的题目答案,学会寻找阅读线索,就得具备通过一个标题能看出全文传达思想的技巧。这就需要通过大量记叙文来练习和摸索。

2、 反复出现的人物、地点、事物

对于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地点、事务,基本上考题也都围绕这3个要素来出题。人物的思想、地点的意义、事件本身给了你什么启发?这些问题形式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中经常遇到的,把握好人物、地点、事物的关键词,揣摩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写了出来为什么要会考?以及这些问题是考察什么知识点?能够具备语文逻辑思维去思考文章中的关键要素,对小学生很难,该如何提高呢?

日常练习的时候,就应该从人物描写中去寻找线索。人物容貌、衣着、神情、特别的爱好等等去理解任务的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活动。通过行动描写,去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具备了怎样的品质。通过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怎样的思想,揭示了人物什么性格,通过去找寻这些线索,答题选择项就相对容易了。

3、 文中对事件抒情的短句,寻找作者所传达的思想线索

我们说人物的见闻和感受,通常是记叙文中的答案启示。当我们找出了关键词、短句后,就会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对事件抒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小学生阅读理解中的难点,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体验,所以想要找出这样的线索,就找文章中对事件抒情的短句,通过短句,我们就能找到题眼,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在日常阅读理解的练习中,应该多阅读一些记叙文故事,从一些文摘类报刊中找材料,也可以让老师来推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基本都在文章中能够直接体现,所以学会寻找阅读线索,就相当于是找到了答案,这比用公式套路答题,却不能答到得分点要有得分率。关于如何做好阅读理解中的记叙文,大家都还有什么困惑?欢迎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