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击战,敌援军始终寸步未进,战后也未回防,最后都去了哪里

1948年9月12日,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义县至河北省滦县300余公里战线上向驻守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就此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至10月1日,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北宁铁路被彻底切断,两大区域之间的咽喉——锦州被包围,一旦失陷,就可对东北境内55万国民党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十余万援军无功而返

远在南京的蒋介石也深知锦州城关系战役成败,因此在毗邻锦州的葫芦岛港口部署了第54军等部,又陆续从山东烟台、河北塘沽等地运来第92军、第62军、第39军、独立第95师等部,共集结十余万部队,随时准备北上增援锦州。但令援军没有想到的是,东北野战军4纵、11纵在锦州、葫芦岛之间的塔山设置了阻击阵地,竟成为其无可逾越的屏障。

不要说锦州解放,一直到辽沈战役结束,这十余万援军部队始终止步于锦州外围20公里以外,没有对全局产生丝毫影响。但随着最精锐的廖耀湘第9兵团在辽西覆灭,东北野战军70万大军逐渐腾出手来,本来救援他人的援兵集团眼看也朝不保夕,从徐州“剿总”紧急调往东北的杜聿明临危受命,四处筹集船只,将这些部队向塘沽港撤离。

第54军撤往台湾

不过,这些部队撤下来以后,基本没有撤回原防区。第54军原本就驻防葫芦岛,该军部分部队抗战时期曾参加远征军,因此装备精良,解放战争中虽然先后在山东、东北战场作战,却是少有的未收到歼灭性打击的国民党军部队,因此塔山攻防战一开始,就被当做主力使用,伤亡惨重。撤出葫芦岛后,该军先被运往南京整补,然后被投入淮海战场,但始终集结在战场最南缘、淮河岸边的蚌埠一线,因此得以保存,后来先后在上海、舟山群岛驻防,最后撤往台湾。

第92军在北平起义

第92军前身是张宗昌直鲁联军残部改编而成,属于北洋军阀余脉,1936年被嫡系中央军完全吞并,装备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观,又在抗日战场上受到了锻炼和考验。解放战争开始后,该军长期驻防天津,作为华北“剿总”的机动部队;此番从葫芦岛撤回后,被直接调往北平驻防,后来傅作义宣布起义时,该军也接受了和平改编。

第62军大部被歼,少部分起义

第62军并非中央军精锐,而是从南方调来的粤军部队,下辖第67师、第151师和第157师,原本一直驻扎塘沽港,从葫芦岛撤回后由于平津地区形势危急,该军军部及第67师、第151师被直接运往天津驻扎,后来在天津战役中被歼灭;第157师比较幸运一些,被调入北平城内驻防,后来接受了和平改编。

第39军覆灭于广东

第39军此时才刚刚改编成立不到1个月,主要由中央军第8军第103师及刚刚组建的第147旅组成,长期驻防山东烟台地区,海运葫芦岛时该军行动迟缓,等登陆时激烈战斗已经基本结束,因此也没有遭受什么损失。鉴于烟台港已经是孤城一座,因此该军直接被从葫芦岛撤往蚌埠地区,与第54军一起组建了李延年第6兵团,参加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结束后,该军由蚌埠调往广东。同年10月,在广东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

独立95师从上海撤往台湾

独立第95师是唯一撤回原建制的部队,该部虽然由抗战时期河南省保安部队组成,但在历任师长罗奇等人的努力下,已经成为装备精良的嫡系中央军部队,长期担任华北地区国民党军的战略预备队,虽然没有大的战绩,也没有吃过大亏,因此非常狂妄,经常宣称自己是“赵子龙师”,“在华北没有丢过1挺机枪”。

但在塔山阻击阵地前,该师彻底领教了解放军的厉害,最后撤退时,各团都伤亡惨重,只能缩编为营以便编组上船。但撤回其原驻地塘沽后,该师又交上了好运,平津战役期间成功从塘沽南撤上海,到了上海又承担机场守备任务,因此顺利逃亡台湾,算是少数全身而退的国民党部队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