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叶橘泉、黄煌等名医们都喜用的传世名方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豆油。 导读:五积散,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为宋元以后历代医家常用的名方之一。时人有“五积散,五积散,楼下不喊楼上喊”之说,可见此方极受欢迎。那为何五积散能够为医者赏识喜用呢? 五积散首载于唐代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药物剂量比例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略有不同,后世临床应用多采纳后者。 《局方》五积散的处方和主治 一 处 方 苍术(米泔水浸,去皮)二十四两,桔梗(去芦)十二两,麻黄(去根节)、枳壳(去瓤炒)、陈皮(去白)各六两,干姜(爁)、厚朴(去粗皮)各四两,白芷、川芎、芍药、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甘草(炙)、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 原方记载,除肉桂、枳壳别为粗末外,余十三味共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黄,摊冷,次入桂、枳,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 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痃癖癥瘕、膀胱小肠气痛,加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如伤寒时疫,头疼体痛、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加葱白三寸、豆豉七粒同煎;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加吴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加红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 编 者 按 《局方》五积散的炮制方法,后人称之为熟料五积散,与生料五积散(《易简方》)之不加炒至黄色者,应用上略有区别。熟料五积散以温散里寒见长,而生料五积散则以发散风寒、风湿为胜。 《局方》干姜(爁),爁(làn),火焚之意,等于“炮”,为《局方》常用的炮制方法。半夏汤洗是古制,现在多用姜制。《三因极—病证方论》先将十二味微炒令香,后入枳壳、肉桂、厚朴三味,同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其余药量,大同小异。 五积散之成人服用量,一般为每服三钱(9g),加水适量,一次煎,煎取七分,去滓温服,这是一次量。日二三服,总剂量为六至九钱(6-9g),分次煎服,药引临时加入。现代除作散剂外,亦可作汤剂,汤剂用量则应按原方十分之一量左右斟酌。 二 主 治 ① 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 ② 治脾胃宿冷,胁腹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 ③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 ④ 妇人气血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匀,或经闭不通,难产及胎死腹中,并宜服之。 2016_11_17_1479384378_809979.jpg 肉 桂 2016_11_17_1479384388_589982.jpg 枳 壳 2016_11_17_1479384789_361972.jpg 厚 朴 2016_11_17_1479384627_587320.jpg 川 芎 2016_11_17_1479384640_953518.jpg 桔 梗 片 2016_11_17_1479384651_316780.jpg 麻 黄 五积散的应用经验 一 故代医家的经验和论述 (1)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伤寒证治”中云:“五积散治太阴伤寒,脾胃不和及有积聚腹痛”者;“腰痛治法”中云:“治感寒湿,与脾胃气蔽腰痛,最效。” (2)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本方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拘急,恶寒或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内伤生冷,胸膈胀满,风寒湿气客于经络,腰脚酸痛及妇人难产,血滞不通,月候不调。” (3)元代王好古在《医垒元戎》中有专篇“海藏五积论”:“麻黄、桂、芍药、甘草,即麻黄桂枝各半汤也。苍术、甘草、陈皮、厚朴,即平胃散。枳壳、桔梗、陈皮、茯苓、半夏,即桔梗半夏等汤也。又川芎当归汤活血。又加干姜为厚朴散。上此数药相合,为解表温中泄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虽为内寒外感表里之分所致,实非仲景表里麻黄桂枝姜附之方也。” 清代张璐在《伤寒绪论》中指出:“此方本平胃为主,参以二陈,专主内伤生冷;又合桂枝、麻黄,但少杏仁,故兼治外感寒邪;加以四物去地,而合甘草、干姜,为治血中受寒之圣药;枳、桔、甘草并为清气治嗽之首方;白芷一味为都梁丸,专走阳明而治风热头痛;桂、苓、甘、术换苍术,以涤饮散邪,使饮半从表散;内藏小半夏茯苓汤,令未尽之饮,乃从小便驱之。古人以消食必先涤饮,发散必先辛温,此虽类集十余方,而不嫌冗杂者,得辛温散邪之大旨也。但杂合复方,原不拘全用,如无血病,无籍芎、归;设不咳嗽,何烦枳、桔;若非头痛,都梁奚取;苟或有汗,麻黄安施。要在临病谛审出入,斯可与言复方之妙用也。”对本方方解及使用要点的论述,可谓中肯。 上述二家方解可合参。张璐重在强调用方务需加减,王好古侧重强调主治并非一途。 (4)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对五积散提出评议:“若五积散之治产后余血作痛,则又不能忘言者。以苍术为君,麻黄为臣,厚朴、枳壳为佐,虽有芍药、当归之补血,仅苍术三分之一,且方中言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闭而不行,并宜服之,何不思产后之妇有何寒邪?血气未充,似难发汗,借曰推陈致新,药性温和,岂可借用麻黄之散,附以苍术、枳、朴,虚而又虚,祸不旋踵,率尔用药,不思之甚。”虽然如此评论似无道理,但从反面提示用方者,本方有耗伤正气之弊,用方时必须重视正气。 (5)明代龚信父子合编《古今医鉴》云:“五积散治寒邪卒中,直入阴经等症”,用治伤寒之阴证。本方气味辛温,既发表又温中,开郁顺气,厥功甚伟,为祛寒湿之圣剂也。 龚氏推崇五积散及防风通圣散为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之要方。谓寒湿阴邪也,用五积散以散其阴;燥热阳邪也,用防风通圣散以泄其阳。并谓人之有病不外阴阳二者,善用药者,对阳邪则用防风通圣散以治燥热,对阴邪则用五积散以散寒湿,故春夏多宜防风通圣散,秋冬多宜五积散云。 (6)清代陈修圆《时方妙用》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毛皮,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又《时方歌括》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如本方去麻黄,酒煎服,治痢后鹤膝风甚效云。 二 近现代医家的经验和体会 根据近现代临床文献记载,加减化裁本方,用于急慢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不孕证、骨伤疾病(如外伤后头痛头晕、陈旧性肋骨骨折、伤后尿血、骨质增生、冻结肩、骨折延期愈合)及产后发热等,均有良好疗效。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61117-1479369907467071824.jpg 蒲 辅 周 蒲老说他早年在四川学医,有位老中医,善用五积散,饮誉川蜀。蒲老曾求教于他,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自己运用五积散的经验:原方去麻黄,加人参,醋浸炒黄色,治疗产后多种疾病,亦可加黄芪、防风;痛经加玄胡、炒艾叶、乌药、木香;胃痛呕吐清水加吴茱萸;寒重加熟附子;脚气病加吴茱萸、木瓜;久病脾泄,伤食腹痛,冷泻不止,心腹膨胀不食,五积散略炒,再加陈米一撮、乌梅一枚,名和气散,有效。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61117-1479370256361019166.jpg 叶 橘 泉 叶老认为,本方适用于阴证、寒证;亦有用治甲亢、喘息、产褥热、滑囊炎者。并主张本方宜加白术,并减苍术之量。 哮 喘 案 江苏吴江一农民,男性,三十岁,素来体格强壮。自某年秋在田间遭受暴风雨之淋袭以后,即常发哮喘咳嗽,遇冷即发,时发时愈,已有二三年。症见咳嗽喘促,痰多泡沫,喉间如水鸡声,胸闷不能平卧,头痛,肩痛,腰背痛,两目似突,苦闷欲绝,并见头上有汗,而两足冰冷,诊其脉沉弦而紧,舌苔白腻。发病当日,不食,不解大便,时为发病第二天。以散寒祛湿平喘着手,因予处方五积散,以麻黄、桔梗、陈皮、半夏等为君药,服药一剂,喘咳大减,续服二剂。病去大半,嗣后,配制丸剂继续服用,即不闻再发。 叶 老 按 五积散之药量,《局方》以苍术最多为君药,桔梗为臣,麻黄、枳壳、陈皮等为佐药,其余为使药。后人有根据实际需要而变更其分量、配伍者,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麻黄春夏二两,秋冬三两;干姜春夏一两半,秋冬二两;肉桂春夏三两,秋冬四两等。笔者(叶老)用治哮喘,不以苍术为君,而以麻黄、桔梗、陈皮、半夏等为主药。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61117-1479370972511042799.jpg 黄 煌 与王琦教授九种体质分型不同的是,黄煌教授喜用经方论体质,如大柴胡汤体质、柴归汤体质、五积散体质等,并总结了相应体质的易患疾病谱。 《黄煌经方医案》中对五积散体质的描述是:形体胖壮,多面色黄暗,精神萎靡,身体困重,恶寒不易出汗,皮肤多干燥粗糙,关节肌肉常有疼痛,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易头昏目眩,妇女多伴有月经不调、闭经等。易患疾病谱:胃肠病症、神经-肌肉-关节疼痛类病症、肥胖、月经后延或闭经类疾病等。 卵巢囊肿案 C女士,46岁,2011年9月3日初诊 形貌:形中略丰、肤色淡黄,气色尚可,脸色淡黄略暗有少量色斑、大眼睛双眼皮、下眼脸略泡而黯。 病史:近来脸色欠佳,久坐后出现下腹坠胀不适感,B超提示右侧卵巢囊肿(40×35×52mm)。转身易头晕,纳食少,大便干,眠差易醒,醒后难寐。月经周期规整,经前有乳胀及周身关节酸痛,经期5天,经色暗。既往体健,有乳腺小叶增生史。 查体:舌尖红苔腻润,腹诊、腿诊无明显异常发现。 处方:生麻黄5g,肉桂10g,生甘草5g,姜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 g,苍术10g,厚朴10g,枳壳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白芷10g,桔梗10g ,干姜10g,制附片10g,7剂,每剂服2天。餐后服。 2011年9月17日第二诊: 服药后小腹坠胀不适缓解,脸色变靓,体力精神佳。咽中发干,大便仍干。原方去制附片,15剂。餐后服用。每剂服2天。 2011年11月26日第三诊: 11月14日复查B超示右侧卵巢囊肿消失,现工作压力大,失眠多梦,食欲可,二便调。舌质黯淡。守上方15剂,每三天服一剂。 编 者 按 本例医案,“形丰、色斑、下眼脸略泡而黯”的46岁女性,结合卵巢囊肿、经前有周身关节酸痛及经色暗的病症表现,考虑为五积散体质。 五积散体质者“久坐后下腹坠胀不适感”,考虑为寒湿浸渍,用五积散加附子振奋腹盆部的松弛组织。与陈瑞春先生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脱垂有异曲同工之妙。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61117-1479371397814003106.jpg 民间中医余浩 余浩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质普遍偏于郁滞,血脉经络容易被各类痰湿瘀血壅堵,身上就容易长各种包块肿瘤。时代背景不同,用药思路也应有异,临床多用疏通气血、化痰消积、活血化瘀、通肠导浊的药物。余氏认为五积散治疗疾病范围非常广泛,常在原方基础上再加入鸡矢藤或扣子七,增加其消积化食之力。如果病人有外感,则用葱姜汤送服。 晨勃无力案 C男士,30岁,初诊时间不详,阳痿,晨勃无力,喜欢晒太阳,伴胃纳差一年余,舌苔白,厚腻(近咽喉部特别明显),两关尺以下脉郁、滑,舌下静脉曲张。 处方:陈皮6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8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芷10克,生麻黄6克,肉桂5克,干姜10克,扣子三七粉8克。3剂。 3剂药后,病人有明显饥饿感,晨勃明显,遂嘱其要注意养精蓄锐,平时多练习握固功。 余 浩 按 两边关尺以下脉郁、滑,这种阳痿,不是虚证,不能补,越补人越疲倦,脾肾不能把积滞化开,补药进去,都郁在里面了。病人之前吃了不少壮阳滋补的药,其关尺脉,明显比寸脉要大,舌根部舌苔特厚腻,中下焦有痰湿瘀堵无疑。里有积,表有寒,中焦有郁滞,当用五积散加扣子三七粉。扣子七不仅透郁热,还能透顽固的伏热,以及各种肿瘤热。 编者体会 运用五积散贵在辨证,并非必定五积并存、表里俱见才能使用。凡辨证属寒湿者,均可应用:表实者则重用麻、芷;表虚自汗则去之;里寒重用姜、桂;血分病则重用归、芍、芎。 本方开创了散解表里气血寒湿的先例,在方剂学上有着重要地位,实为历久弥新之好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蒲辅周医疗经验》 《叶橘泉:我对五积散的经验和体会》 《黄煌经方医案》 《任之堂跟诊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