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写作多几个层次
作者:满堂
特邀编辑:董学仁
一千个读者会不会有一千个贾宝玉?这是可能的,就像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读者和观众可以有选择性理解,可以超出作者的人物设定。但不会超出太多,不会多得离谱。
比如哈姆雷特,会有人觉得是生活的突变令他忧郁,母亲的背叛令他痛苦,复仇的艰难令他焦虑。但他逐步坚定起来,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弱点;有人觉得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有人觉得他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担负,也不能放下。
不管是怎样的选择性理解,哈姆雷特都是那个丹麦王子,不是堂吉诃德。
更复杂的例子是《红楼梦》。鲁迅的点评是:“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你感兴趣的是,鲁迅看见了什么?在这段文字后面,他从眼中的贾宝玉那里,看见了许多死亡,看见许多由爱而生的苦恼,它们是人生的两件大事。在另一篇文章里,鲁迅看到了《红楼梦》中的社会专制:“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分,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嘴马粪。”
在写作练习课上,我们举《红楼梦》的例子,当然不是要你勤奋练习,去写曹雪芹才能写出的作品,而是要你动一动脑筋,从这里找出新的写作手段。
请你想一想,为什么经学家看见《易》,是不是《红楼梦》里写出了易数的变化?为什么道学家看见淫,是不是《红楼梦》里有和淫有关的荤段子。为什么才子看见缠绵,是不是《红楼梦》里面的缠绵太多啦?为什么鲁迅在《红楼梦》中看到了死亡和苦恼,看到了专制,如果书里根本没有写这些,他怎么能看到呢?
请你再想一想,曹雪芹是个学者型作家,在一个大部头作品里无所不知,错讹很少,写出了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许多层次,那么你写一个万八千字的短篇,十几万字的长篇,就可以简单粗暴地只写一种生活一个层次?
想一想人们都用手机照相的事。同样一个地方拍一张照片,懂摄影的人,会有意安排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尽可能让这景物层次分明,还会有意抓住一层层的光,一层层的影,让照片尽量生动。你想对了,会写小说的人就像是懂摄影的人,不会写小说的人就像不懂摄影的人。
下面我们来看写作中的例子,好作品怎样写出几个层次来。
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先说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安徒生的童话。
很多人发现,安徒生的童话不只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成年人的。
这就有了层次。他的童话至少有两个层次的读者,一个是孩子,一个是成年人。
如果再细分:
一个几岁的孩子听到安徒生童话故事,会接受第一层的人物和动物故事,大部分都写得生动有趣。有个七岁儿童告诉我,他喜欢像《野天鹅》里的王子,白天长出翅膀到处飞,飞遍世界,晚上变回人的样子,回到人类的生活。
十几岁的少年读安徒生,会接受第二层的文字传达过来的美感,这是安徒生与其他童话作家的区别。比如,“海滨是孤寂的,但它一点儿也不觉得孤寂,因为海时时刻刻都在变幻——它在几点钟以内,比美丽的湖泊一年中的变化还要多……”还有,“她爱大海,爱这无边无际的蓝;可在这里生活久了,她开始感觉厌倦,并对海面上的世界心生向往。在清晨或傍晚,她浮出海面,眺望神秘的陆地。她看到青翠欲滴的树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与缤纷迷人的建筑物。陆地上的颜色不曾经过蓝色海水的过滤,是多么鲜艳夺目啊!”
二三十岁的青年读安徒生,会接受深一层的人生的情感和思想、精神的价值和力量。读到《海的女儿》,或者接受小人鱼凄美无言的自我牺牲,或者接受小人鱼从觉醒到突破的成长经历,或者接受小人鱼最终获得不灭灵魂的痛苦选择。
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太忙,没有时间读安徒生了,如果他们去读,从《皇帝的新装》里接受更深一层的社会思考,问一问自己,如果站在看皇帝巡游的人群之中,有没有勇气说出他没穿衣服的事实。
再往上的年龄段,是陪着子孙一起读安徒生的,那时候心情淡然,也会有新的感触:原来看起来挺美的的童话背后,有着深长的意蕴;原来许多世界名著,都是需要重读的。
“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安徒生说,“我一生的历史,将是我的全部作品的最好的注释。”他想用童话方式告诉人们,世界上不只有美好、明亮、善良和可爱,也有丑陋、虚假、愚蠢、痛苦,加在一起才是我们的生活。
想读与安徒生童话一样好的或者更好一些的童书,可以选择《小王子》《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你会读到面对不同理解能力的各个层次,比安徒生童话的层次更为分明。
现在进入写作练习部分。
一、思考之后作出回答。
请你选择其他类型的一种文学作品,想一想其作者怎样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怎样在不同层次上写出让他们理解的故事。
文学写作需要照顾到理解力较低的读者吗?
有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吗?
如果有,它像不像一部电影,浅层次的观众可以欣赏,中层次的观众可以欣赏,深层次的观众也可以欣赏?
最好结合自己重读经典的经验,可以看到自己从读者到作者的身份转变之后,眼力有了哪些提高。
二、构思一篇新作的大纲。
要细致策划你作品的层次。
要清楚,你安排哪些内容,分别用哪些写法,面对不同理解能力的读者。
经验丰富的文学编辑,有时会觉得一部作品缺少厚度,也是说它缺少层次,差不多只有一层。一部作品看起来浅薄,是说它的那一层浮在故事的表面。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分出层次。如果你手中恰好有莫言《红高粱》那样的题材素材,因为厚重,特别优越,写出来就很好看,也可以不顾及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