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的“小肉疙瘩”很常见,长在这位置的会病变,一定要治疗切除

  息肉,属于西医学定义的“赘生物”范畴,这种多余的、病态的存在,常常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人们常常想尽各种办法来消除息肉。

  我们在生活中肯定见过有些人皮肤某个部位长出一个小肉赘,不疼不痒,比较长的甚至会耷拉下来,就属于息肉样赘生物。

  身上长小肉疙瘩(小肉点),是皮赘(软垂疣)。

  皮赘(软垂疣)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皮赘是指一种柔软、皮色的增生物,通过一个细的蒂样组织附着在皮肤表面,其医学名称叫做软垂疣。皮赘不是皮肤癌症也不会转变成皮肤癌。

  典型的皮赘是年龄的一种特征,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特别常见,更常见于女性,趋向于家族性,怀孕后出现也是很常见的。

  皮赘最容易生长在皮肤的褶皱区域,颈部、腋窝、躯干、乳房下面或生殖器区域。如果衣物或首饰摩擦它们可能会产生刺激症状,而且影响美观。

  症状

  皮赘起初是皮肤表面的一个很小的柔软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成肉色皮块,通过一个蒂附着在皮肤表面,容易前后摆动。如果经常摩擦皮赘可能产生刺激症状,但是不疼。

  如果皮赘在蒂处扭转,其内部会形成血块,此时的皮赘可能变得疼痛。

  诊断

  医生通过观察就很容易的识别皮赘,因为皮赘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柔软、容易移动、肉色或轻微的发黑,通常通过蒂附着在皮肤表面),因此不需要任何检查。如果您注意到皮肤增生物变得坚硬不容易摆动、与周围皮肤的颜色不同、颜色变化或有疼痛出血的区域,那么您应该请医生检查。如果皮肤增生物与皮赘的特征不是很符合,医生可能要做活组织检查,即取下一小片皮肤拿到实验室去检查。

  生活中,而且,息肉不仅仅会出现在皮肤表面上。也会出现在人体内,在人体内的很多部位都会出现,最常见的有“鼻息肉”“声带息肉”“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子宫息肉”“阴道息肉”等等。长在体内的这些息肉一定要治疗,否则有的会引发病变。

  1、鼻息肉 不易治疗 久治不愈会诱发并发症

  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病,是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多数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致病的可能原因。近年发现与阿斯匹林耐受不良,内源性哮喘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联系。鼻息肉是一种常见鼻病多发于20~30岁的年青人。

  鼻息肉患者会有严重的鼻塞感,多是持续性的,鼻息肉增多变大后如果不予治疗,鼻背会增宽变成“蛙鼻”。西安交大一附院耳鼻头颈科副主任医师白艳霞表示,鼻息肉虽然是良性小肿瘤,但不易治疗,如果久治不愈,可能诱发耳鼻喉其他器官的并发症,鼻息肉更致命的是会引发癌变。

  2、宫颈息肉 影响怀孕 一般要手术切除

  宫颈息肉发现后,一般要手术切除。谭宏伟指出,息肉较小时可先采取药物消炎,控制感染。超过黄豆粒大小就可在门诊微波手术治疗,手术后可以进行病理检查,确认息肉是否恶变。宫颈息肉容易复发,手术后也要定期复查。

  临床上也有更小的息肉却发生恶变的情况,如果病理检查有恶变,要尽早采取更多治疗措施。

  宫颈息肉会产生炎性刺激,有分泌物出现,会破坏女性阴道生理环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会形成黏液栓,会阻碍部分精液进入宫腔,降低受孕率。如果怀孕后发现宫颈息肉也容易导致息肉长大出血,影响孕期健康。所以,一旦发现有宫颈息肉,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予以治疗。

  3、胆囊息肉 最大风险是癌变 符合指征应手术

  胆囊息肉最大的风险是癌变,胆囊息肉的癌变发生率小于10%。如果符合以下指征,则需要手术治疗:(1)胆囊单发息肉直径超过1.0cm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宽,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者;(2)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胆囊息肉伴有临床症状;(4)胆囊息肉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6个月随访检查,一旦发现迅速增大或症状明显,须进行手术治疗。

  当然,患者也不必过分担心,如果发现有胆囊息肉,要定期复查,思想压力不可过大,遵医嘱治疗即可。

  4、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手术治疗是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合于成熟的息肉,较大或已纤维化的声带小结和长期声带息肉患者,经过声带休息、发声训练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指导意见:祛除刺激因素,戒除烟酒,注意休息,纠正不正确发声方法,禁止高声喊叫,积极治疗鼻、咽、下呼吸道的感染。可用抗生素合类固醇激素雾化吸入以达到抗炎消肿目的。注意饮食清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