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大学面试考些什么:瓢虫和草莓为什么都是红色的?
英国牛津大学面试考些什么:
瓢虫和草莓为什么都是红色的?
有着800多年的历史的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这个享有盛誉的著名大学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呢?12月18日,牛津大学前副校长、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路易斯(Christopher Lewis)教授做客复旦大学“通识大讲堂”,从历史、学院生活、导师制、招生录取等各方面“解密”牛津。演讲伊始,路易斯就提出了一个不大好回答的问题“大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源于英国最近兴起的关于“大学是什么”的辩论。有人说,大学是让人们聚在一起探索知识、学习思考的地方,也有人说,大学是为了让人获取技能以出人头地。“或许有人认为大学可以兼顾两者,但其实这两种模式意味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前者意味着接受更广泛、更具有探索性的教学,后者要接受更专门化的教学。”路易斯说,牛津大学在培养本科生时致力于第一种模式,但对于研究生则倾向于采用后者。他甚至坦言牛津有时要面对来自学生或其父母的压力。“他们要求更多的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政府也倾向于有即时经济影响的教育。” 尽管如此,但路易斯认为,牛津这所始建于12世纪的大学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传统,拥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之处。
牛津哪里最特别?学院和导师制
牛津的学院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区别于中国大学的按专业划分,牛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融于一个“社区”中。每个“社区”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拥有自己的教师、职员、校舍、基金、各种学习和生活娱乐设施。这份源于中世纪的遗产,使牛津像一个由众多自治共和国组成的联邦。牛津的学生对于学院也有非同一般的感情。路易斯说:“如果一个人知道你曾就读于牛津,他总是问你曾在哪个学院。如果校友想要捐赠,他们通常捐给学院而不是学系(专业)或学校。”不过,这也为牛津的管理带来了不便。牛津的教授一方面受到学院和学系的共同委托,另一方面也是学校的教职员。如何公平分配资金和资源,是不少学院院长面临的难题。除了学院,“导师制”也是牛津的一大特色。在中世纪牛津大学渐渐形成时,欧洲只有少数几所大学。当时大学作为老师和学生的集合,被分为四个学系: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就衍生出了“导师制”。“导师制”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老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他认为正确和错误的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对话、讨论甚至争执参与其中。路易斯现场还原牛津的“导师制”,非常符合我们长期以来对西方教育的“想象”:教授给学生们出一个论文题目,参考书单和引导,学生们独自完成任务,一周后回到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学生的论文不必是教授的观点,也不必是讨论中涉及的内容。“通常是没有正确答案的。”路易斯说,“比如'美国攻打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是正确的吗?在论文中学生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重要的是处理好资料,并鉴于这些证据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 路易斯认为,牛津“导师制”的本源,回到了“大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在牛津学习什么学科并不重要,关键是学习如何思考、处理资料、解决争论。”看起来很“虚无缥缈”,但路易斯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也大有益处。“牛津的学习给你一种思考的方法、处理海量信息并形成条理的能力,这是许多职业需要的'通用技能’。” 所以,牛津的学生经常从事和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一位在美国矿业公司工作的牛津化学系毕业生就说:“我会用到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但更多的时候是用导师教我或者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不过,路易斯也表示,“导师制”其实也存有隐患。比如导师并不总是优秀、导师系统非常昂贵且只适合有能力的学生。
牛津招生考些啥?瓢虫和草莓为什么都是红色的
作为世界级名校,牛津的招生一直很受关注。“牛津的校友和捐赠者也会认为他们的孩子应该受到优待,但事实是没有人能受到特别照顾。”就本科生而言,路易斯透露,在过去10年,申请牛津的学生增加了46%,目前每年有17200名申请者竞争3100个名额。从申请分布来说,67%来自英国,11%来自欧洲及其他国家,22%是国际学生。就录取而言,82%来自英国,6%来自欧洲其他国家,12%的是国际学生,男女比例为52:48。“每年大约有230名中国学生申请牛津大学,录取45名左右。常常有来自香港的学生,但是现在牛津学生中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大陆。如今牛津的研究生大约有8000名。路易斯介绍,2005年来,牛津研究生申请者增加了82%。在2012年至2013年之间,大约有20000份研究生申请。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申请研究型学位,三分之二申请授课型学位。其中25%的申请来自英国,20%来自欧盟其他国家,其余来自世界各地。至于录取的研究生,则来自全球4600个地方,36%来自英国,男女比例是55:45。“牛津并没有关于性别、国籍或家庭情况的定额规定。尽管大额的金额资助只针对英国和欧盟国家学生,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申请牛津,录取仅仅看的是学术能力和潜力。”录取是怎样进行呢?每位申请者至少有两次机会的面试是关键。路易斯还现场透露了几道面试题,引起在场学生唏嘘不已。大家不妨来“感受”一下:
生物—— 微生物是在海洋中还是在陆地上更易生存?瓢虫是红色的,草莓也是红色的,这是为什么?这里有一盆仙人掌,谈谈它吧。如果老虎灭绝了,会有什么影响?
历史—— 想像下我们完全没有关于过去的记录,除了体育,我们能对过去认识多少?暴力总是政治性的吗?“政治”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吗?
实验心理学—— 为什么人类有两只眼睛? 对人类来说,“正常”是什么?
现代语言—— 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诗歌应该难以理解吗?
音乐—— 如果你发明一种新乐器,它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英语—— 为什么你认为英国学生可能会对“一个电视剧已经播放50年”这个事实感兴趣?
法律—— 如果对在双黄线停车的处罚是死刑,就没有人会那么做了。问题来了,这是一个公正有效的法律吗?
牛津面临的挑战?财政问题和全球竞争
比起千奇百怪的面试题,牛津的学费更让台下学生感慨不已。路易斯说,英国或欧盟其他国家的本科生每年的学费在9000英镑,住宿费在11000英镑。但是国际本科生的学费就高达每年2万英镑,诸如医学之类的专业还会更贵。换言之,如果加上住宿费,去牛津读本科的中国大学生每年的总开销要超过3万英镑(相当于近30万人民币)。而研究生每年的花费更高达3万5千英镑。一直以来,有不少学生抱怨牛津学费过高,路易斯甚至坦言,牛津也担心奖学金的数量会影响其生源。
“不仅仅是学生的经济问题,牛津大学整体也存在经济问题。”路易斯拿之前自己所在的基督教堂学院的财政收入举例:来自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占收入的23%,会议和观光占了21%,校友捐赠占4%,大教堂占了9%,最主要的收入源于学校资金,占42%。但就支出来说,仅是人员支出就花去了38%的收入。
“财政对于支撑一所大学很重要。大学并不仅仅是生意,追求真理的价值不能妥协于商业模式。”路易斯说,“但商业模式往往能轻易统治一切。” 路易斯现场提问:“大学一定要'大’才能成为好大学吗?”他认为牛津的“大”是挑战和优势并存的。就挑战来说,财政问题是无法逃避的。“很多事必然和财政有关,可能这不公平,但人就是喜欢支持成功的事物。”
此外,牛津作为全球性大学还必须面对全球竞争。“全世界有无数依据各种标准评估大学的排行榜,牛津总是在最前面的几所中。牛津想保持这样的位置,就必须录取最好的学生,聘用最好的教师,保持最好的声誉。”然而,牛津也要受到政府的制约。尽管牛津可以自行向本科生收费,但依然有赖于政府,起码对于研究生和其他海外学生而言,“签证”是前提。
但路易斯也相信,牛津之“大”也成为它的优势和特色。“学院系统庞大,每位学术人员都是各自学科中最顶尖的人,尽管他们或许有多个身份,但他们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对牛津的声誉负责。”而和牛津大学一起成长的,除了牛津的师生,还有牛津这座城市。
演讲最后,有学生请路易斯也评论一下中国大陆的高校教育。路易斯说自己对中国教育并不算了解,并没有“资格”评论什么。但他认为,中国高校要做得更好,一是要考虑在学术研究上投入更多,二是应努力成为更具国际化的教育之地。
【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