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做家长?

我上过两次家长学校,第一次是大女儿读一年级,第二次是小女儿读一年级。两次学习,相隔三年,有如下四点收获。

收获一:明白了学习是长跑,不是短跑。

记得家长学校的第一堂课,是方校长亲自上的。方校长说,学习,不是只需要爆发和冲刺的短跑,而是一场需要耐力、毅力和恒心的马拉松。对于马拉松比赛来说,是看谁第一个起跑?还是看谁笑到最后,顺利到达终点?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是不要输在终点线上。

这个比方让我茅塞顿开。我们有许多父母,不仅不允许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要求孩子抢跑。还未上学,就要学英语、学拼音、学生字……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

记得姐姐读小学二年级,妹妹还在读幼儿园中班时,我让姐姐学硬笔书法。想想妹妹在家也没事,就让她跟着姐姐一起学。结果,有一次去兴趣班时,看到妹妹斜着身子、歪着脑袋,吃力地握着铅笔,在一个个品字格里依样“画葫芦”。因为妹妹还没学过这些生字,也不知道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只好将写字当画画,真是难为她了。又比如,姐姐上幼儿园时,老师让她们做10以内的加法。放学时,别的小朋友做完了,可以回家了。姐姐却还在那里掰手指头,急得哭鼻子。那段时间,我每晚让姐姐练习数学题,她很苦恼,却又无奈。

结合方校长的讲课和这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渐渐明白,孩子的成长自有其内在规律。比如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喜欢画画,猜谜语,看绘本故事,在大自然中玩耍。至于写字,由于孩子的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到位,握笔写字就会有点别扭。又比如数学,因为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到一定程度,问她2+5=?她就一头雾水。但到了小学,孩子手部肌肉发育好了,抽象思维也有了,于是,写字轻车熟路,加减乘除自然也明白了。所以,在合适的年龄学习合适的技能,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很多时候,是我们大人在“拔苗助长”。用“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一直“折磨”着孩子。让孩子在该长身体的年龄,被超负荷的“抢跑”压得喘不过气来。

收获二:明白了小学知识是一杯水,课外知识是海洋。

方校长讲课时说,小学里的知识并不难,就像一杯玻璃杯里的水。和小学知识相比,课外知识是海洋。因此,要鼓励孩子多看课外书。

我给女儿们写的《唯书和时光不可辜负》和《你思,故你在》等信中,也多次提到了方校长的这段话。我希望女儿们不要满足于只喝玻璃杯里的水,更应该养成爱看书、爱思考的习惯,到知识的海洋里去尽情畅游。

不过,我身边还是有些父母,觉得把这一杯水滴水不漏地喝下去更重要。他们会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考100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孩子把课内知识都搞懂了。

为了让孩子考100分,一些父母信奉“熟能生巧”的“题海战术”。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再买来一大堆课外辅导作业,让孩子做得滚瓜烂熟为止。

我觉得,小学阶段,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或许会让孩子考试时更容易得到100分,但或许有这样三方面弊端:一是简单的题目重复做,本身就是浪费时间;二是挤占了原本可以让孩子看课外书的时间;三是为了减少做额外家庭作业的时间,孩子可能会“磨洋工”,长此以往,会降低做作业的效率。

据说,教育界有一个很有趣的“第十名现象”。统计发现,一个五十个人的班级当中,后来比较有出息的人通常在班级里面的成绩排名,是在十名前后。这些学生不是靠拼命努力,用了100%的精力拿到了第十名,而是只用了70%的精力考到了十名前后,接下来的30%精力,留给自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看书,比如书画,比如下棋,比如运动……最终,这些十名前后的学生,凭着优良的学习功底和丰富多彩的兴趣特长,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这个故事,并不是要孩子们都去当那个“第十名”,而是提醒我们为人父母的,要关心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收获三:明白了一个家庭中,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方校长说,一个家庭中,如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这个家庭关系就不容易和谐。任何时候,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一个父亲能为他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好好爱他们的妈妈。反之亦然。

我们常说“爱之深,责之切”,还说“关心则乱”、“过犹不及”,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把孩子看得太重,反而会以“爱”的名义,干扰了孩子的正常成长。

比如,孩子想自己动手穿衣穿袜了,我们却以“爱”的名义,心疼她,什么都帮她代办了,只要她学习好就行。比如,孩子想和同学参加夏令营,过独立自主的生活,我们却以“爱”的名义,不舍得,不放手,怕她吃不饱,穿不暖,一人在外,不放心。比如,孩子长大了,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们却以“爱”的名义,偷窥孩子的日记、QQ聊天记录等隐私,企图掌握她的一切行踪,了解她交往的朋友,怕她被坏人带坏……

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把孩子看得太重的种种表现吧。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孩子看成家庭成员中的普通一员。女儿们上学后,我就和她们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任务是养好身体,健康长寿,爸爸妈妈的任务是好好工作,赚钱养家,你们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增长本领。平时,我们各忙各的,周末,可以一起玩玩,放松放松。”因此,女儿们一直就认为,读书是她们的分内事,是为自己读的,不是为父母读的。

平时,该让女儿们做的家务活,我一点都不包揽。在女儿们眼里,整理自己的房间,收拾书桌,整理书包,帮大人洗菜,扫地,拖地等等,都是她们应该做的。

收获四:明白了在孩子的培养上,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号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本身是对的。但不知不觉中,家长们渐渐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知识是第一位的,只要学习好了,其他方面即使不好也没什么。如果学习不好,那就啥也别说了。

于是,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在校在家表现不一样的孩子,在校可以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家却可能是刁蛮任性的小霸王或小公主。

方校长在家长学校上说,正确的启蒙教育,首先应该传授给孩子的是品格的培养、人生的智慧,然后才是知识。

是的,品格和知识,有点像“本”和“末”的关系。一个孩子的品格好了,无论她将来做什么,都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的。但如果品格不好,学的知识再多,长大后也不会孝顺长辈、关心他人,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

我们常说做人和做事的关系,应该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学习不也是做事吗?但问题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有形或无形压力,家长们往往将目光紧紧盯住了孩子的学习,无意或有意地忽视了孩子品格的培养。这或许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在处理品格和知识的关系时,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

我给女儿们写了《成为将来的自己喜欢的少年》,希望她们能懂得感恩,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借用《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这本书的书名,问自己,今天,我们如何做家长?答案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吧。

(0)

相关推荐

  • 一家出了11个名校博士!学霸家庭秘籍:小学教育阶段就要抓!

    我们都会十分羡慕一家都是学霸的人吧,有这么一个学霸的家庭,自然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虽然我的家庭不是什么学霸之类的,可是有一个老爷爷却亲身体验过自己曾经也被夸奖为文武全才,这位老爷爷就是干毅教授. 干毅教 ...

  • 小学生需要学“奥数”吗?听听清华附中校长怎么说,家长别瞎折腾

    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的家长向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上心,不少家长更是花大价钱让孩子补课,希望让孩子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 而在众多兴趣班之中,奥数班深受家长的青睐,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奥数题,可以变得更& ...

  • 咬着牙做家长

    按佛教说法,世间功德最大的职业,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老师.按我们生活实际需求来说,这也是附加值最大的两个职业. 什么是附加值?怎么理解? 工作,首先是养家糊口的手段,但除了挣的一份养活自己的薪水之后,老 ...

  • 【凡夫沙龙】做家长的希望孩子长大后远走他乡吗

    读者来函 公交车上,三个女孩议论去哪上大学.我想去南京,离家近,坐高铁回家很方便:我想去武汉,那里有吃不完的美食:我想去杭州,杭州人有涵养.素质高,还有西湖,反正我不想待在芜湖-- 待在芜湖有什么不妥 ...

  • 以一颗做家长的心来做班主任

    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像是这个家的家长.当学生的家长放心地把自己的宝贝交给你的时候,我们做班主任的就拥有了几十个孩子,此时,不妨以一颗做家长的心来做班主任. 一.创建温馨的班级来容纳孩子 每个 ...

  • 做家长,你拿到“执照”了吗

    在商界,他们游刃有余:在家里,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却常常束手无策.有关专家提醒事业成功人士--做家长,你拿到"执照"了吗? 白天,这些事业成功人士搏击商界,游刃有余:晚上回到家 ...

  • 今晚!教育特讲 | 放羊VS鸡娃:身在内卷时代,做家长的你要何去何从?

    内卷,已经势不可挡地从一个学科术语成为我们当下生活中的高频热词.每一次关于它内涵和外延的解释,都刺激着大众的神经. 当教育遇上内卷,当孩子被分成鸡娃.牛蛙三六九等,父母们不可避免地将孩子推入赛道,期待 ...

  • 孩子被欺负,该何去何从?做家长的首先要明白这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宝贝,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就让家人对他们的保护愈发的坚固,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便给予了他们最好的成长环境,向自己的爱倾尽所有都给了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孩童也慢慢长大, ...

  • ​ 做家长和学生太功利,孩子飞不起来。

    很多孩子和家长对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视的,但是不考的就不学不看,总是找捷径去学习,只要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其实自我的基本竞争力基本没有,总有一个阶段会崩溃.基本竞争力如下:字迹工整,计算快而准,表达清晰,课 ...

  • 做家长的三重境界

    <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我们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非常重视,其具体内容分解为三个层次,即物质.方法和思想.我们做家长的,可能重视其中的一个,或 ...

  • 不要怪孩子喜欢玩游戏,做家长的都需要向手游学习!

    寒假,武汉叶女士为了防止儿子玩游戏,出了个狠招:把家里所有电子产品都装进背包,二十多斤走哪背哪! 叶女士说,这是经过实践总结的最佳办法.以前,她还试过只背路由器出门,可到家发现熊孩子连单机游戏也能玩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