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83章) 2024-06-22 20:57:08 第183章 长安饥荒因关中久雨,长安发生了饥荒。九月初五,辰正一刻,随着悠扬的雅乐之声奏响,紫宸殿里参加常朝的数百名五品以上文武官员齐刷刷地避席肃立、抱手长揖。望着紫宸殿外的倾盆大雨,李隆基剑眉紧皱,长长地叹了口气,看向众人问道:“关中久雨,眼见都已经九月了,也不晓得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如今大水已漫渭北,朕日日坐在宫里看天下雨,着实忧心。长安百姓已有饥荒之恐,不知众卿有何良策?”良策?除了开仓、转运外,还能有什么良策?李隆基话音刚落,中书令萧嵩、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韩休、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九龄、御史大夫王丘、黄门侍郎李林甫、京兆尹裴耀卿等人,无不低下头去,在心里斟酌了起来。他们自然都知道,长安漕运不便,江南、蜀中等富庶地方的粮食不易送到长安。长安所依凭的,仅仅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水利设施不好,每逢天不下雨,或长久下雨,便极易发生旱灾或水灾,如此一来,长安闹饥荒便是肯定的。这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皇上又不是不知道原因,奈何皇上偏偏不愿将帝都挪至洛阳……见众人默然不语,御史大夫王丘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一步,率先进言道:“微臣以为,陛下宜先下罪己诏,以安民怨。再者,宜开太仓、洛口仓、含嘉仓,放粮四百万石,以济长安百万人口。最后,仿效前朝旧事,从江淮之地转运粮食,救济关中。微臣斗胆进言,还请陛下明察。”听到“罪己诏”三字,李隆基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眉心的“川”字愈发深了一些,沉声问道:“王卿所言有理,不知众卿可还有言进谏?”李林甫心知王丘是个愣头青,他说啥不好,偏偏说什么“罪己诏”,徒惹皇上生气,忙一脸赔笑地上前一步道:“陛下,微臣以为,关中久雨,贻害渭北,长安自高祖以来便有缺粮之危。如今遇此天灾,长安民众难保有骚乱之事。圣人有训,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故微臣以为,长安可按王大夫所言行事,请陛下即日起驾,东巡洛阳,于东都就食,以避有失。待长安仓廪充实后,再请陛下回宫。”听了李林甫这番话,李隆基脸色才好看了些,到底还是他说的话中听,微微点头道:“唔,东巡洛阳,朕也正有此意。”说着,不知想起了什么,目光落到了张九龄身上,问道:“张卿,你意下如何?”看到皇上在听了王丘和李林甫所言后的不同表情,张九龄心中会意,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臣九龄奏曰,关中旱灾水灾频发,难以确保长安之粮产。从江淮之地转运粮食,固然可以解燃眉之急,却难以永诀后患。微臣倒是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哦,张卿有何良策?朕愿闻其详。”“微臣以为,河南道地处中原,且有大河以为用水,当此之时,或可栽种江南水稻一试。若能于河南道引种水稻,待水稻成熟之际,便可供给长安、洛阳等地粮仓,从此彻底解决关中饥荒之忧。”对哦,在河南引种水稻,不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么?如此妙计,怎么偏偏被他想到了?李林甫不由一阵懊恼。果然,张九龄话音刚落,李隆基就含笑击掌道:“张卿所言,甚合朕意!朕今日便任命你为河南稻田使,好好管一管这引种水稻之事。长安粮仓能否充盈,便看你这水稻种不种得成了!”“臣领旨!”张九龄低头领命,躬身退后。李隆基眉头的“川”字早已悄然不见,目光从台阶下的众卿身上一一扫过,忽然看着京兆尹裴耀卿道:“裴卿,你向来足智多谋,听了方才同僚所言,不知有何良策?”裴耀卿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关中久雨,长安饥荒,身为京兆尹,着实难辞其咎。方才王大夫、张大人所言极是,救急之举,是从江淮之地转运粮食,长远之计,是在河南引种水稻。陛下东巡洛阳时,微臣愿留在长安,全力疏通漕运,征调江淮粮赋,充实关中,解关中之危。”“如此甚好,朕今日便任命你为江淮河南转运使,全力疏通漕运,和张爱卿一起早日解决关中之危。”李隆基对裴耀卿主动请命之举颇为赞赏,加上裴耀卿此前跟随信安郡王李祎率兵征讨奚、契丹时有功,早就有心提拔他,但毕竟资历浅了些。此次他出此良策,刚好暗合了他多年心愿。他早想借运粮一事,让裴耀卿顺带把大运河的漕运整改整改。这么多年了,这大运河上的利益集团也该动一动了……若真能如此,倒是可以给他也安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和萧嵩、韩休、张九龄等一起拜相了。既然诸事都已安排妥当,李隆基心中舒了口气,点头笑道:“众爱卿方才所言,字字句句,皆无虚言。《周易》有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在众爱卿的同舟共济下,长安定能化险为夷。至于东巡一事么?”李隆基话说到一半,故意顿了顿,看了一眼李林甫后,才继续说了下去,“便交由李爱卿妥善谋划。”“臣领旨!”听到李隆基当众将此等美差交给自己,李林甫顿时有种受宠若惊之感,忙上前躬身行了一礼,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几天后,朝廷上下便忙碌了起来,和股肱大臣们一样忙碌的,还有高力士。他正忙着到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府上宣读圣人诏书。“着检校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九龄,于朕东巡之际,总述长安政务,主理朝政。钦此!”“惟开元二十一年岁次癸酉,七月辛丑朔。皇帝若曰:'于戏,今岁龙中暴霖,八水帝都,渭北生涝,粟黍有亏。故朕有意,着京兆府尹裴氏耀卿,擢为黄门侍郎,入政事堂,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任江淮河南转运使,调江南之米入关中,行施圣恩。钦此!”“着黄门侍郎李林甫随朕东巡。钦此!”和这些任命诏书一样惹人注目的,还有李隆基关于主持长安开仓赈灾一事的人选,不是太子李瑛,而是寿王李瑁,美其名曰太仓处置使,协同京仓令打开太仓,向百姓发放二百万石粮食赈灾。消息一出,后宫前朝,顿时一片哗然。这其中,似乎只有一个人最为淡定,似乎早就知道此事似的,他便是即将随李隆基东巡的李林甫。这日傍晚,从大明宫出来,李林甫兴冲冲地来裴府寻武玉娘。一见武玉娘就哈哈笑道:“玉娘,拿酒来,今日我要痛痛快快喝上一杯。”“还喝那个天山雪莲虫草酒么?”“莫非你还觉得不够痛快?”“你这不是要去洛阳了么?好几个月看不见你,今儿个……”武玉娘一脸羞色,欲言又止道。“我的心肝,你这消息当真比我还灵?”李林甫心头欢喜,一把搂过武玉娘,手便在她身上悉悉簌簌摸了起来。武玉娘娇嗔着推开了李林甫的手,打趣他道:“还没开始喝酒呢,便这般不老实了!我前儿进宫看衡娘时,她说她已替你在圣上面前说了好话,让圣上把安排东巡之事交与你操办。我原本早就想告诉你来着,谁叫你好几天不来我这里了?”“嘿嘿,原来是赌气了不成?你又不是不知道,这长安城闹饥荒,天晓得这几日有多忙!你放心,我身上这点宝贝,都给你存着呢,绝不分给其他人!”李林甫端起酒杯,一口气干完了杯中的天山雪莲虫草酒,咂了咂嘴道,“这酒倒是愈发烈了!”“哼,你哄我呢,你若不分给其他人,何来家里那三十多个儿女?”武玉娘随手又给李林甫满上了一杯,杏眼一转,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哎呦喂,我的玉人儿,今儿个是怎么了?怎么尽为这些没要紧的事吃起醋来了?你还不知道我么,生儿育女,无非就是为我李家传宗接代、开枝散叶。只有和你在一起时,那才叫一个快活!”李林甫握住武玉娘的手,将她手中的酒往自己嘴里一倒,腆着脸道:“玉娘,这酒当真厉害,我已经急得慌了!玉娘,你要不要也为我生个一儿半女?”李林甫一边说,一边将玉娘手中的酒杯往案几上一掼。说到最后时,气息已是不稳,只剩下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呸,你休想,我才不乐意呢!我玉娘这辈子,只想自己快活……”不待武玉娘说完,李林甫就一口堵住了武娘的唇,含糊不清道:“好,好,我这便让你快活个够!”不知是因为两人已有几天不曾见面,还是因为这天山雪莲虫草酒着实厉害,李林甫一口气折腾了大半个时辰,才意犹未尽地放开了武玉娘。武玉娘早已全身酸软,只有那对凝脂般的丰胸还在上下起伏,仿佛惊魂未定的小鹿。“我的玉人儿,今日可让你快活够了?”李林甫四仰八叉躺在梨花木大床上,心满意足地舒了口气。“你明日便要随皇上去东都洛阳,我想你了可如何是好?”武玉娘转过身子,趴在李林甫身上,用手拨弄着他浓密的胡须。“如今又无人拘着你,你若想我了,便来东都寻我便是。说起来,你总要来看看你妹妹不是?”李林甫眯起眼睛看了玉娘一眼,一脸坏笑道,“听说洛阳有种鹤觞酒,女人若是喝了,便会愈发水润,你要不要尝尝?”“呸,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从来就没一句正经的!”“你要的不就是我的没正经么?对了,你来洛阳时,记得告诉你你妹妹,此次让寿王留在长安主持开仓赈灾事宜,只是我小试牛刀而已。今后,我保证能为寿王想出更多齐全的法子,协助他早日登上太子之位!”“哥奴,你说,你脑袋里怎会有这么多奇思妙计?”武玉娘一手撑住下巴,一手抚弄李林甫的胡须,杏眼扑闪,眼中是对李林甫货真价实的崇拜之情。看着眼前这个成熟妩媚中透着几分天真明媚的女子,李林甫心头一热,便“霍”的起身,将武玉娘反身压在身下,嘿嘿笑道:“我倒只愿你最佩服的,不是我的脑袋,而是我这身功夫!我李林甫最大的本事,便是能让女人欲罢不能。你信不信,皇上都向我讨教这身本事呢!”武玉娘被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忙故意讨饶道:“我信,我信,还不成么?”“这回可是你自讨的,就休怪我贪心不足了,嘿嘿!”李林甫话音刚落,便再次如猛虎下山般扑面而来。武玉娘心中暗喜,她这辈子最迷恋的,不就是他的贪心不足么?几天后,当长安百姓每天为五斗米发愁时,李隆基带上武惠妃和他的爱卿们,浩浩荡荡向洛阳出发了。(未完待续) 赞 (0) 相关推荐 唐代李林甫是如何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的?为相后做尽了坏事? 作者:赵心放 李林甫,小字歌奴,系李唐王室的宗亲,是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辈分比唐玄宗李隆基还高一辈.但他发迹并没有靠其宗亲关系,而是善于玩弄权术,排除异己.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主撰<新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