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传(第60章)
第60章 共下江南
在定州的日子,过得闲适而安逸。
王维和兴宗陪崔老爷谈诗论画、煮茶饮酒,崔老爷棋逢对手,高兴得通体舒泰、笑声朗朗。
璎珞则跟着母亲和福嫂学厨艺,准备回济州后一一做给王维吃。
“璎珞,你身子单薄,从小体寒,摩诘舟车劳顿,案牍劳神。娘让福嫂给你们浸一罐药酒,最是补气血、温肾阳、祛风寒的,记得带回济州,偶尔喝上一口,是极好的。”
“阿娘,我们还年轻,不用……”
“你和摩诘一起把身子调理好,尤其是你,争取早日怀上大胖小子呦。”崔夫人一心盼着抱外孙。
“阿娘,你已经把我养胖一圈啦。”璎珞眨了眨眼睛,俏皮地说。
崔夫人端详了璎珞几眼,似乎对最近的“成果”还算满意,乐呵呵地笑道:“娘的心愿呢,就是希望儿孙满堂。福嫂,你这就去趟中药铺子,将浸药酒的药材,每一样都挑上好的配一些。”
福嫂忙答应着去了,一会儿功夫,就买回了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党参、茯苓、黄苓、甘草、肉桂等各色药材。
崔夫人一一过了秤,选用上好白酒,将药材浸泡其中,说:“璎珞,药酒要浸泡半年才好。你们带回济州,立冬后就可以喝了,每次喝一小盅即可。不过,如果你那时已经怀上了娃娃,就不必喝了。”
“阿娘,您看您,现在眼里心里只有孩子了呢。”璎珞向母亲撒娇道。
用罢午膳,崔老爷和崔夫人回房安歇。外面春光明媚,王维提议到郊外走走,璎珞、兴宗自然应允。
三人漫步在和煦的春光里,信步走来,目光所及之处,处处都是风景。
一群冬天难得一见的斑鸠,随着春天的来临,三五成群地飞到村庄里来了,在屋上不时欢快地鸣叫着。
一簇簇杏花似乎在和桃花赛跑,赶在桃花盛开之前争先绽放。远远望去,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明媚的花海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斑鸠的叫声和芬芳的杏花中,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走向田野,开始一年的劳作。
王维穿着璎珞亲手缝制的松绿色圆领袍,浑身散发着清雅和潇洒,璎珞则穿了和王维同色的八幅长裙,外搭黄绿色短襦,俨然一对璧人。
“摩诘,如此美景,好想听你吟诗呀。”春风吹拂着璎珞的秀发,她看了一眼王维,会心一笑。
“是啊,姊夫,那年我们在长安酒肆,你随口吟成的《少年行》,我还一直记得。”说着,兴宗做出一个举起酒杯的手势,朗声吟诵:“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哈哈,曹孟德《短歌行》中有'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一句,深得我心,便想到了'相逢意气为君饮’。眼前景致,我吟一首《春中田园作》与你们听听,不知可好?”
说着,王维踱了几步,目光悠远,眼神清亮,看着村边的杏花娓娓道来: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一句,耐人寻味。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旧巢,但屋中的主人,却已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时光荏苒,白云苍狗,不正尽在其中?”璎珞若有所思,似乎仍在细细回味。
“是啊,归燕回巢,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更替变化。和天地相比,万物终究是渺小的。”王维知道璎珞读懂了他的心境,和璎珞相视一笑。
“姊夫,我倒是喜欢'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一句,特别是'惆怅’二字,真乃点睛之笔。本想开怀畅饮,可是,刚拿起酒杯却又放下了。因为,想到了某个远行在外的亲人,惆怅之情浮上心头……”
“兴宗,诗贵在言情,但情不能直达,需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才好。扬州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表面写江、写花、写月,其实是在写他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让多少人痴迷其中。”
“姊夫,唐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春江花月夜》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是的,陈子昂去世于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备注:公元700年)。我出生那年,他刚离世一年。他在这首悼古伤今的生命悲歌里,传递了他的孤独、他的骄傲、他的苍茫、他的落寞……”
“摩诘,兴宗,我看你俩都要变成'诗痴’了,心里眼里都是'诗’哦。”璎珞巧笑嫣然,打趣他俩道。
“哈哈,璎珞,我想让兴宗在诗赋上再下一番功夫,毕竟科举取士的重点是诗赋。”
“姊夫所说极是。我准备好好重温初唐以来的诗人作品,比如,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张若虚等,当然,还有姊夫的诗。”兴宗认真地说。
“有志者,事竟成。兴宗,你好好准备,争取来年春闱,让阿爷阿娘高兴高兴。”
三人正说话间,崔府门人普伯举着一封信笺,急匆匆地朝他们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王维说:“阿郎,老爷说这是一封来自济州的信,怕信中有急事相告,特地让我跑来给您。”
王维忙接过信笺,打开细读。璎珞、兴宗面面相觑,一头雾水。只见王维读着读着,开怀大笑道:“璎珞,兴宗,想不想和我一起去江南一游?”
原来,这封信是王维好友綦毋潜寄来的。他以为王维在济州,就将信寄到了济州,赵化替王维收下后,担心信中有急事相告,就将信转寄到了定州。
綦毋潜是江西南康人,比王维年长一岁。15岁开始游学长安,和同样在长安漂泊的王维一见如故。
他们不仅志趣相投,且诗风相似,当然,王维更胜一筹。时人评价綦毋潜“清回拨俗处,故是摩诘一路人”。
可惜,他多年参加春闱,皆榜上无名。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綦毋潜再次落第,黯然返乡。
“璎珞,你知道綦毋兄吗?”
“嗯,我记得,你曾写过一首诗送他。”
“是的,前年春天,我送他回乡时,曾写过一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姊夫,这首诗我记得。”兴宗对王维的诗了如指掌,随口吟道:“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这首诗我也记得,我来接几句。”璎珞也娓娓道来:“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是啊,当年我劝綦毋兄'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可是,如今明明是太平盛世,我却渐渐有了归隐之心。”王维看向远方,目光是一如既往的澄澈。
“摩诘,东晋陶渊明先生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如果我们有一颗超然物外的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会不惹尘俗。反之,即使隐居深山,也一样心浮气躁,被凡尘琐事牵绊。”
王维回头看了璎珞一眼,嘴角绽开深深的笑意。她真像他的解语花,他的心事,她都能体贴入微。
“是的,綦毋兄落地还乡后,倒是十分自在。这两年来,他寄情山水,游走四方。天下山水若有十分,他倒是陆陆续续走了五停。他多次邀我同游天下名山,可惜我一直未能成行。眼下,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綦毋兄再次来信相邀,一起同游江南。璎珞,兴宗,你们意下如何?”王维举着手中的信,眼中似乎有种青春绽放的光芒。
不等王维说完,兴宗就欢呼雀跃道:“太好了!这几天我正闷得慌,一直盼着能出去走走。若能跟姊夫共游江南,自然是美事!”
璎珞从王维手中取过信笺,点头微笑道:“江南人杰地灵,綦毋兄又是盛情相邀,焉有不去之理?我的心思,倒像已经去了江南呢。”
“好,那我们这就回去禀告阿爷阿娘,择日便可启程。”王维朗声笑道,三人往家走去。一到家,王维就向崔老爷禀告了下江南的打算,崔老爷本就是喜欢周游天下之人,自然点头同意,并叮嘱兴宗一路上跟着姊夫多学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三个年轻人意气风发地出发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对于三个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年轻人来说,江南的春天,无疑是新奇和迷人的。他们早已“身未至,心已远”。
当然,让王维、璎珞、兴宗“身未至,心已远”的,除了江南的春天,更有江南的历史、江南的文化、江南的才情……
江南,是一个有太多美好女子生活过的地方。
这里有“四大美女”之首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这里有坚忠不渝、生死相随的虞姬。“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里有三国时期的姐妹花大乔和小乔。“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里有可叹“咏絮才”的谢道韫。“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
从春秋战国一路走来,经历三国孙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直至隋唐,江南这片六朝繁华之地,涌现了太多才子佳人,沉淀了太多悲欢离合。
綦毋潜在信中邀请王维共游的地方,是隶属于江南道的越州。当时的大唐,有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等十道,越州位于江南道。
越州的历史,可以从大禹讲起。
史载,大禹治水告成后,在江南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从此,茅山更名为会稽山,此地称为於越,简称越。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在此建国,称为越国。
战国初期,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范蠡、文种等良臣辅佐下,带领越国军民同仇敌忾,大败吴国。越国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区。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越国兵败,此后“服朝于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改越国为会稽郡。秦始皇巡游到此,祭禹刻石,教化民众。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分改会稽郡为越州,隶属于江南道。越州辖会稽、诸暨、剡城三县和嵊州、姚州、鄞州三州。
“璎珞,兴宗,綦毋兄在信中告诉我,越州有条从会稽山发源的溪水,名叫若耶溪。它沿山势蜿蜒而下,美如人间仙境,且是西施当年浣纱、采莲的地方。我们此去,定要泛舟溪中,悼古怀今一番才好。”王维嘴角上扬,一脸憧憬地说。
“'若耶溪’?'若耶若耶’,一开口,就有吴侬软语的绵柔之美。”璎珞颔首微笑。
“驾一叶扁舟,泛湖若耶溪上,真乃人间美事!”兴宗更是一脸期待。
三人紧赶慢赶,几天后,顺利到达越州。
(未完待续)
《王维传》全部连载
王维传(第一章)王维传(第二、三章)王维传(第四、五章)王维传(第六、七章)王维传(第八章)王维传(第九章)王维传(第十、十一、十二章)王维传(第十三、十四章)王维传(第十五章)王维传(第十六章)王维传(第十七章)王维传(第十八章)王维传(第十九章)王维传(第二十章)王维传(第二十一章)王维传(第22章)王维传(第23章)王维传(第24章)王维传(第25章)王维传(第26章)王维传(第27章)王维传(第28章)王维传(第29章)王维传(第30章)王维传(第31章)王维传(第32章)王维传(第33章)王维传(第34章)王维传(第35章)王维传(第36章)王维传(第37章)王维传(第38章)王维传(第39章)王维传(第40章)王维传(第41章)王维传(第42章)王维传(第43章)王维传(第44章)王维传(第45章)王维传(第46章)王维传(第47章)王维传(第48章)王维传(第49章)王维传(第50章)王维传(第51章)王维传(第52章)王维传(第53章)王维传(第54章)王维传(第55章)王维传(第56章)王维传(第57章)王维传(第58章)王维传(第59章)